分享

鏖战代理商不见我你绝对会后悔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2-21
       出差时接到公司电话,叫我速归。回到公司,领导找我谈话,某区域市场代理商上个月零提货,公司已经决定停止与代理商的合作,并辞退了原业务员,叫我去接手这块市场。



          到新的区域市场后,我详细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及客户情况。当地做代理主要有四家,行业内人称“四大家族”。市区内的零售也基本上是控制在四大家族手中,我们以前的代理商不在四大家族之列。因此,要快速打开这片区域市场,肯定是要和四大家族中的一家进行合作。
       经过对四大家族的分析,我认为A客户跟我们合作最为理想。首先,因为A客户代理的产品跟我们的产品没有较大的冲突;其次,A客户在市区的自有卖场最多;最后,经过私下接触, A客户的几个业务员的业务思路跟我们的操作思路很吻合。所以,A客户是我的第一选择。
     确定了第一选择后,我并没有急着拜访A客户,而是先拜访另外三家客户。其中有一个家把自己的合作条件定得很高,根本就没有合作的诚意,我直接排除了。另外两家有合作的意向,但我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所以我并没有直接决定跟谁合作。
       于是,我开始接触A客户。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A客户老板产业做得很大,除了做我们这一行外,还涉足茶叶、KTV、药店、宾馆等,身家早就上千万。江湖上关于他起家的传说很多,我没有办法求证哪一个是真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的第一桶金就是从事我们这个行业赚来的,当地行业内,大家都尊他为老大。
关于这位老大,我能收集到的信息很少,连照片都没有看到过,更不要说其真人面目。每次我去他公司拜访,说来找老大,公司的前台总是跟我说“老大不在”。去的次数多了,前台也熟悉了,偶尔可以见到公司操盘手。经过和操盘手沟通,操盘手对我们的产品、操作思路、发展前景还是很认可的,但直言,要合作肯定要老大来决定。老大决定合作了,具体的操作就由操盘手执行,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一般来说操盘手也可以说了算。操盘手建议我自己直接找老大谈。
         老大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角色。几经周折,我才打听到了老大的一个手机号码,这个号码是短号,行业内用的虚拟网,长号问了好多人都没有人知道。为了方便与老大联系,我在当地买了一个手机号,通过关系,入了行业虚拟网,心想,我进入这个行业圈了,这下可以联系上老大了吧?!
       可是,无论我在哪个时间段打老大的电话,要么没有人接听,要么直接拒接,要么就是关机了。我还特意到移动公司开通来电助手功能,当我打老大的电话而对方处于关机后,只要对方的电话开机,我的手机就会收到对方已处于服务状态的短信。几乎每次老大手机刚开机,我的电话就过去了,但还是没有人接听,发短信也一直石沉大海。
       有一次我跟业内朋友喝茶,聊到老大的事,得知这位老大有一个习惯:平时都是和一些高端客户在一起喝喝茶、打打麻将,手机只振动,无铃声,手机里没有存名字的电话统统不接。朋友说这位老大架子不小,非高端客户从不亲自接见,更不要说我这个小业务员了。

点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本案例中业务员从ABCD四个客户中“高攀”A客户没错,不过这也给后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高攀大客户最终成功的好处是:大客户带来大销量。一般而言,前期开发困难的客户,后期上量容易。业务新手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选择最容易打交道的小客户,结果开发容易了,销售却困难了。长期来看,大客户难啃下,小客户难扶持,上帝对于销售人员是公平的。




        跟老大联系都这么难,还不知约到后的沟通有什么困难等着我呢。没有办法,我只有自己做足相关的功课。通过与老大公司的业务员沟通,我得到一个消息:一般来说,老大每周一上午9:30会到公司参加一下会议,有重要事会多呆一会,没什么重要的事马上就会走。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如获至宝。
        周一,9:30分,我准时到达老大的公司。前台看到我来时,跟我打了一声招呼。我问她老大今天来了没有,她说因为今天的会议很简单,没有什么事要老大处理,老大刚刚离开公司。    
           没办法,我只能下周再来。
       又是周一,9:20分,我到达老大的公司,问前台老大来了没有,她说:“没有。”于是我坐下等待。那一刻,我感觉有点紧张,手心都在微微出汗。紧张是因为对老大个人的了解几乎是一无所有,而且,机会可能就这么一次。
       等到10:30,老大却一直没有来。
      如果再等一个星期,时间上就太浪费了。为了见老大,我花了差不多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再见不到,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其他客户了。
        无奈中,我灵机一动,掏出自己的名片,在名片上写下“不见我你绝对会后悔!”几个字,放在老大的办公桌上,然后离开。
     几天之后,我的手机响起,一看来电显示的姓名,我心跳加速。按下接听键,老大在电话里说:“你找我具体有什么事啊?为什么说不见你绝对会后悔呢?”
      其实我写下这几个字后,就想好了应答之策。
    我说:“M总,简单地说,不见我,您一年损失百万以上。当您知道我一直找您而又找不到,结果让您一年损失100万,您会不会后悔呢?”
      “罗经理,你是我遇到的最自信的业务经理!你到我的办公室来,谈谈看跟你合作怎么赚100万?”
于是,我拦下一部出租车直奔老大的办公室。
点评: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本案例中业务员勇气可嘉,不过却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了老大身上,而结合本案例的情况,业务员更应该把时间用在操盘手和前台身上。因为,操盘手虽然不是决策者,却是关键的影响者,如果能打动操盘手,操盘手自然会快速给你预约老大。案例中操盘手让业务员自己费尽周折地找老大,就是因为对业务员及其推荐的产品虽然有兴趣,却没有足够的信任和心动。另外,老大公司的业务员和前台,也可以发展成大客户销售中的“线人”。如果案例中的业务员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舍近求远费尽周折了。
       绝处逢生虽然可喜,但所谓“灵光一闪”实属无奈之举。如果业务人员能够多掌握一些如何与大客户打交道的策略,原本不会有这么多曲折。前台是“线人”,操盘手是影响者和购买者,老大是决策者。搞定线人,就能知道老大周一来公司;征服影响者和购买者,他会帮助约见老大。如果“功课”没有做足,周折自然也就难免。



       我自报家门后,老大说:“我知道你打过我很多次电话,也发过一些短信给我。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但是,你们的产品以前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并不好。”
      “确实,在这个市场,我们前期没有做好。我们公司应该负有比较大的责任。公司把上任业务员辞退了,调我来负责这个市场,说明公司还是很在意这个市场,也愿意在这个市场上进行投入。我们曾经承诺,所有跟我们合作的代理商,是接近零风险的合作。前一个代理商的库存包括渠道库存,只要不影响二次销售,我们全部收回。这证实了我们公司是一个重承诺的公司。”
        老大说:“我也相信你们公司是一个重承诺、守信用的公司。但你们的产品如果顾客不接受,卖不了,从你们库里搬到我库里,再搬到渠道,卖不动,再从渠道撤回来,再返到你们的库里,做这样的无用功有什么意义呢?”
     “您说得很对。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做销售的,特别是我们业务员,不能以仓库的转移为目标,而是要帮助经销商实现终端销售。我了解过,我们前期的业务员存在一定的问题,公司在销售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前考核业务员主要看代理商提货,现在主要考核终端销量。”
        老大说:“这些东西,每一个业务员都会说,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呢?”
      我说:“我之前与您的操盘手进行了比较多的沟通。目前,贵公司代理的品牌已经出问题,以您的经验,我相信您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最终的结局会如何,我想,我没有必要说了。成长型品牌一直是贵公司操作的强项,我们品牌目前的成长事实,也证实了我们是成长型品牌。”
       老大:“说实话,我也一直在了解你们品牌的一些情况,这两年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我们也确实想更换品牌。但品牌选择也很难呀。”
       “您觉得选择品牌最难在什么地方呢?”
         老大:“新生品牌,做起来比较累。我们投入精力做起来后,厂家又找一些其他的代理商来做,我们前期的努力就白费了。找一个大品牌来做,利润空间又低,厂家量的要求又高。”
        “您说得很对,这个行业很多品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操作思路跟大部分厂家不一样,我们采用的是完全代理制的模式,也就是我们的产品包括以后推出来的产品,都由一家代理商代理。这就不存在当市场做起来后,其他的代理商来分享成果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希望代理商只代理我们的品牌。比如我们邻近几个地市的代理商,就只代理我们的产品,现在操作得相当不错。”
        老大说:“你刚才电话里说,不合作,我会损失100万,这100万怎么来的,你算算给我看看?”
     “在算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您的一个卖场主推某一品牌,一个卖场一天卖3台货有没有问题?”
         老大:“如果利润空间可以,我们愿意主推,应该没有问题。”
        “很好。如果我们合作,在完全代理制下,我们品牌只有你手上有货,零售的利润空间肯定不错。当然,这个利润空间肯定不是我们纸上谈兵说出来的。我们零售价定在比X品牌略高,但产品性价比肯定是比X品牌高的。这样的话,消费者也比较容易接受,咱们的利润空间也不错。咱们市区就有5家卖场,一家卖场一天卖3台,一年销量超过5000台,单台毛利超200元,零售一块,就是100万以上的毛利。再加渠道销量,咱们合作,年利润100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了我们公司的背景、产品特点、具体操作思路、广告支持等。老大听完后,非常认可,确定跟我们合作。

点评:
       对于大代理商来说,利润只是谈判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此外,代理商最关心的还有哪几件事,这是有规律可寻的。本案例中,业务员正是在客户最关心的几个方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对客户的经营状况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谈判中顺利赢得客户的认可。所以,业务员只要在出发前,通过销售技能学习做足功课,谈判并不难。

      确定合作后,我申请了5个专职促销员,到公司接受专业促销员培训,然后投放到老大的卖场。我们要求每一个促销员每天必须完成3台销量,当天没有完成3台,必须找原因,差距部分,要在第二天补回来,当月未完成销售任务的,辞退。
       每个节假日,招聘临时促销员,培训后上岗,配合专职促销员提销量。
      平时,我轮流跟着老大的业务员下市场,协助业务员开发市场,谈进场、张贴海报、放展架、做背板、加强形象建设,并且尽可能记录渠道客户的销售。对核心零售店的问题,与老板多沟通,形象建设多支持,节假日加大礼品投放等。
        一年后,老大5个卖场实际卖出我们产品达6000台,渠道销售近万台,远远超出当初的目标。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派我出任另一个地市的分公司副总。老大十分不舍,为我饯行,反复跟我说,如果有一天,来到这里,一定要联系他。
        三年后,我换到另外一家公司做业务,又派到这个区域。由于老大的资金转到其他的行业,这个行业正在收缩,不太适合与我们合作。我去拜访老大,讲了一下我目前的情况及我想合作的客户后,老大就掏出手机打电话:“老四呀,我以前经常跟你说的罗经理,现在到另一家公司做,手上有产品,跟他合作肯定错不了,你就准备资金吧!”■
点评:
        业绩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销量才是硬道理。由此赢得的口碑和人脉,也会成为业务员未来无形的财富。
 
学习就是力量
        本案例的精彩之处在于后半部分,业务员很务实,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老大的认可,值得广大业务人员学习。
      案例的转折点,是在这个业务员屡屡碰壁后的“灵光一闪”,但是,这种“不见我你绝对会后悔”的作法不应提倡。营销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归根结底是科学。案例中业务员的态度难能可贵,业务知识也比较扎实,但开发客户的策略却应当反思。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屡败屡战等精神,虽然值得在营销人当中提倡,但从绩效上衡量,却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用快速的开发换取更大的市场”这些要求和目标相违背。案例中于山穷水尽之时的“灵光一闪”,至多属于妙手偶得的小技,无法成为可复制的营销经验。
       业务新手在开发客户之前,除了心态培养、产品知识和销售政策等学习之外,更需要进行的是业务技能学习。实践证明,新业务员缺乏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就本案例而言,如果业务员学习过有关《大客户销售》、《向关键决策人销售》、《销售巨人SPIN》一类的文章或书籍,就不会出现两个月还约见不到客户老大的一幕了,市场开发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当然,多读读专业实用的杂志,多看看这些实战案例,也是学习业务、提升技能一条“短、平、快”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