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估值的一点感悟

 水清而深 2013-02-22

我们都知道,由于商业模式,行业周期,盈利前景不同,各个行业和子行业之间和的估值差异是很大的。轻资产的科技行业比重资产的钢铁业估值要高;负债少的消费业比负债多的制造业估值要高。在子行业里,同样是金融业,保险的估值就比银行的估值高,而券商的估值又比保险的估值高。
一般来说,处于同一行业(子行业)内的企业,大家的估值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有差异就是盘子大小的问题,这个也好折算),但是有些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实质上行业属性比较模糊,比如雅戈尔,就很不好估值,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算是消费业还是制造业or类金融业?

有些企业很有意思,它的行业属性表面看很清晰,实质上很模糊,而且这往往是造成高溢价的原因。比如本世纪初很多企业冠名“科技”、“网络”其实也就是参股了某创投公司或者建了个网站而已,其贡献大部分利润的主营业务和科技、网络毫无联系却也享受到了科技行业的高估值。最近消费火了,也有不少企业喜欢往消费靠,比如尚荣医疗,明明就是个包工头(工程企业),搞医疗工程的,却因为有了“医疗”的名号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近50PE的高溢价,还有爱尔眼科,挂着医院牌子的连锁企业。我看到它们上市时上百倍的市盈率,汗都下来了。
某些企业的名字很朴实,往往造成它被低估,如苏宁电器,上市时光看名字就以为它是造电器的,给个30PE就了不得了,结果这是一个具有类金融属性(可以占用上游的资金)的连锁企业,所以它上市后涨了几十倍,成为著名的牛股,类似的有小商品城。还有海油工程,虽说也是搞工程的,但是是一个在垄断行业里面的垄断企业(垄断了海工工程,毛利率比一般工程企业高得多,也没有所谓的被下游占款的问题),所以上市初期发展很快,类似的还有特变电工
我觉得,辨别企业的行业属性非常重要,而且我估值一般以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估值,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价值陷阱。比如华侨城这个企业,号称旅游和地产并举,另外还是深康佳(制造业)的大股东,但是地产业务贡献绝大部分的主营收入,所以不管它有多么美丽的概念,还是应该按地产业估值,至多因为它拿地成本低,可以给它比同类地产企业稍高一点的估值,但是高太多就离谱了。

文章来源:http://blog.eastmoney.com/lhswcz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