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

 冰雪雅阁 2013-02-22
沙镇古镇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在8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沙湾古镇形成和保留了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民间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沙湾清水井位于沙湾商贸中心、安宁中街西南端的清水井,是沙湾地标式的构筑物。不管周围的环境变化有多大,即使是“少小离家老大还”的老沙湾人只要站在这个地方,就能对东南西北各方的情况一目了然。
 
清水井是一口南北向,宽约3米、长约4米,深1.5米,四周垂直、平底、无盖石,东、南、北设井栏,全用白麻石砌成的长方形公用井。
 
 
 
 
 
 
 
 
 
沙湾的蚝壳墙又叫牡蛎墙、壳花墙、壳花泥墙。它是由一只只、一排排、一层层的蚝壳,口向下、壳尾向外、稍斜放,适当高度横放木杉,与盐水黄泥沙浆压实而成的墙。它可砌成高、宽三、四米的住宅用墙,也可砌成高、宽十多米的祠堂用墙。在旧沙湾,蚝壳墙是多有所见的。
 
 
 
 
 
 
 
三稔厅(沙湾大厅):广东音乐的发祥地,建于清代中叶,是当年何氏宗祠文化外事活动的中心。清末民初,“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在此创作《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玲》等曲目,为享誉世界华人的不朽名曲。沙湾因此成为“广东音乐之乡”。
 
 
 
 
 
 
 
 
 
沙湾古镇镇南祠,古老的安宁西街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宁静而古朴,麻石古巷内随处可见明清风格古建筑。在安宁西街20号有一座名为“永思堂” 又名“镇南祠”的古祠堂。
 
 
 
 
 
 
 
 
 
 
 
 
古镇书斋是还原古时“卜卜斋”文化位于明初进士何子海的原居地“进士里”巷。为清中叶沙湾传统的“三间两廊”建筑。
 
 
 
 
文峰塔位于北村官巷里与步云里交界,又名文昌阁、文魁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
 
 
 
 
 
 
 
 
 
农耕生活馆建于清代中叶,为沙湾传统“一偏一正”小户民居。该馆展现了沙湾清末民初农户的居所场景。陈列了沙湾各种传统农耕用具,以实物展览形式再现沙湾近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气息。
 
 
 
 
 
 
 
 
 
 
 
 
 
 
 
 
 
 
 
 
 
 
 
 
 
 
 
 
 
 
 
 
 
 
留耕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番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是广东民间乡村祠堂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面积有3000平方米。
 
 
沙湾何氏祖祠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早了170多年。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宗祠,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堂名得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留春别院之东为“惠岩巷”,是著名广东音乐家何少霞故居。巷口“惠岩祠”是为纪念其祖何惠岩而建。该祠为何少霞之父等聚集乡内外音乐高手日夜演练的地方。
 
 
 
 
 
 
 
 
 
 
 
 
 
何少霞故居。何少霞(1894-1942),名振渠,字乾调,沙湾北村人。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受粤剧熏陶,为人诚实,学风严谨。
 
 
 
 
 
 
 
 
 
炽昌堂建于清中叶,为前后两进中隔天井布局的砖木石结构建筑。原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甲房九世何志庸及以下祖先的祠宇。
 
 
 
 
 
 
 
佑启堂建于晚清,为二进一天井布局,花岗石脚、卷耳山墙、硬山顶、博古通花细致灰塑瓦脊的砖木石结构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