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寒假作业2
2013-02-23 | 阅:  转:  |  分享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寒假作业(3)

答案

1.【提示】本题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2.【】本题涉及粒子的核素符号、式、、等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中子为8的原子的式为:。.【提示】本题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可用于4.【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在正确理解给定条件的前提下,对该条件下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作出判断,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的溶液溶液一定能大量共存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熟悉、积累相关离子反应的知识区分无色与透明.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考查物质结构知识和应用周期律进行相关物质性质比较的能力。【提示】这是一种常规题型,所以在复习中对1-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等要熟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据快速.【提示】本题从电荷守恒、反应、反应过程分析等方面考查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熟练程度和对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的能力。在复习中,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与否的常规方法,如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等,还要训练学生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快速按指定比例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能力。.【提示】本题是一道实验,涉及、等。8.【提示】本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和计算”为载体,渗透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等知识,考查了粒子中的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溶液中离子数目的计算等。.【提示】本题以为载体,考查学生10.【提示】本题以为载体11.【提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高考题选择题中有关有机物的考查,涉及物质官能团的定性与定量反应、分子中原子的共面、反应类型、手性碳等的判断常成为设置选项的内容。12.【】从知识点考查上可以看出,它涉及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内容,。在对概念和理论的复习中,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配以拓展训练,提高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变通性,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物质性质和应用考查的角度宽泛灵活,实验为载体进行考查,不再停留在课本实验上,更加贴近生产及日常生活。14.【提示】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盐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等原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三点:①抓住主要矛盾,溶质若是多元强酸的酸式盐,是以电离为主、还是以水解为主;②分析溶液混合后溶质是什么、浓度是多少;③运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关系式或以它们为参考进行综合判断。后续复习中仍要加强有关守恒关系式的书写和解题方法的训练。15.【提示】本题以可逆反应2C(g)为载体,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题也是常规题型,而且往往都有较大难度,但若能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细致分析的能力,也不啻为一道增分题。16.【提示】本题以的制备为背景,将工业生产流程与化学实验的知识相结合,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反应过程中pH条件的控制、实验基本操作和操作意图、等,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工业流程题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从起点入手,分析物质的转变或形式的变化,将关键步骤的生产条件与学过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相联系。。c(Sn2+)×c(OH—)2。⑸利用氧化还原反应Sn2++H2O2+2H+=Sn4++2H2O

【答案】⑴抑制Sn2+水解防止Sn2+被氧化

⑵SnCl2+Na2CO3=SnO+CO2↑+2NaCl

⑶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

⑷小于1

⑸2Sn2++2H2O2+4H+=2Sn4++4H2O17.【提示】本题以的合成为背景,从利用有机物分子组成和转化流程图进行物的结构推断、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表述等角度考查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⑴香料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醛基,易氧化

⑵醚键、酚羟基加成







⑷2













18.【提示】本题是以为背景设计而成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解决化学问题的计算能力。

【答案】⑴4H++PbO2+2e—=Pb2++2H2O负极

⑵①PbO2+ClO3—+2H+=Pb2++ClO4—+H2O

②KClO4的溶解度较小

⑶Pb2O3和Pb3O41:1

19.【】命题思想:强调信息(表、图、数据等)的获取方法和加工能力培养,强调探究性。⑴①n[Cu(NO3)2]:n(Na2CO3)=2:1、75℃

②Cu(OH)2受热分解为CuO

⑵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至装置冷却

①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偏小

②BCBD、CD5Cu(OH)2·2CuCO3

20.【提示】本题以生产和应用为背景,考查了、等,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⑴—305.7kJ·mol—1

⑵①吸热②6.75

⑶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870℃

②CH4+2NO2→CO2+N2+2H2O

⑷CH3CH2OH—12e—+6O2—=2CO2+3H2O

21.【提示】A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态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的比较、杂化方式、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等重点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是一种常规题型,元素推断是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对1-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情况要熟悉;并熟练掌握相关性质的“递变性”、“特殊性”。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的考查一般力求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后续复习中对一般知识点如化学键类型、键参数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分子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也不可忽视。

⑴1s22s22p63s23p63d84s2

⑵Na
⑶spN2O(或CS2等)

⑷该物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B、D的氯化物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高年级学科寒假作业()

答案

工艺流程Ca(ClO3)2+5CaCl2+6H2O。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有异味的气体,在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可以利用其吸附性除去过量的氯气,以防止后续实验中氯气逸出污染环境。流程中的碳化反应是向过滤所得溶液(溶质主要为CaCl2)中通入NH3和CO2,反应生成CaCO3和副产品NH4Cl,其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H4+。

参考答案:

(1)Ca(OH)2+SiO2=CaSiO3+H2O(2分)Ca(OH)2+Al2O3=Ca(AlO2)2+H2O(2分)

(2)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2分)

(3)吸附氯气,防止在后续实验中氯气逸出污染环境(2分)

(4)Ca2++2NH3+CO2+H2O=CaCO3↓+2NH4+(2分)

(5)NH4Cl(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典型错误与矫正】

(1)CaC2+2H2O=Ca(OH)2+H2C2↑(由题干信息知电石渣中无CaC2,不发生此反应)

SiO2+H2O=H2SiO3(SiO2不能与H2O反应)

3Ca(OH)2+Al2O3=3CaO+2Al(OH)3(产物不合理,CaO在H2O中不存)

2Ca(OH)2+Al2O3=2CaAlO2+2H2O〔(Ca(AlO2)2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2)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75~80℃时主要产物为Ca(ClO3)2〕

CaSiO3+H2O+Cl2=CaCl2+H2SiO3(产物不合理)

Ca(AlO2)2+6Cl2+2H2O=Ca(ClO3)2+2AlCl3+4HCl(产物不合理)

(3)吸附悬浊杂质;吸附其他杂质;吸附杂质H2SiO3;除去CaSiO3;吸水;

(活性炭是为了吸附有毒的氯气,防止在后续实验中氯气逸出污染环境)

(4)(错写成化学方程式、缺少“↓”符号)

(5)Al(OH)3(依据“碳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为NH4Cl或其他合理答案)

3.【参考答案与解析】

本题以“钢渣合成PFSS工艺流程pH值需将溶液冷却到40以下,pH值的目的是使溶液中Fe3+形成Fe(OH)3沉淀Al3+形式留在溶液中通过过滤而除去。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确定pH值范围为3.2—3.5;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水解聚合时强力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分散质均匀分散;分散质直径在l~lnm的透明橙红色液体激光笔照射液体,观察是否丁达尔效应简单方法(1)提高铁元素的浸取率(“提高反应速率”、“加速完全溶解”等2分)

(2)防止H22分解损失(2分)

(3)32—3.5,(2分)

(4)SiO2+2OH=SiO32-+H2O。(2分)

(5)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分散质均匀分散;(2分)用激光笔照射液体,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2分)(1)保证FeO、Fe2O3、Al2O3充分溶解。(酸浸时提高铁元素的浸取率(2)提高氧化效率;保证氧化充分、彻底;(未理解真正原因,H2O2溶液受热易分解,为“防止H2O2分解损失”,氧化时需将溶液冷却到40以下(5)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

(强力搅拌是透明橙红色液体分散质直径l~l00nm范围形成胶体,所以目的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分散质均匀分散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硫酸与β-锂辉矿氧化物形式表示LiAlSi2O6的组成Li2O·Al2O3·4SiO2。β-锂辉矿LiAlSi2O6和少量钙镁杂质Li+、SO42—和少量的Ca2+、Mg2+等离子。加入Ca(OH)2调节pH=11可生成Mg(OH)2沉淀除去Mg2+,再加适量稀碳酸钠溶液可以生成CaCO3沉淀除去Ca2+,所以沉淀X为Mg(OH)2和CaCO3。此步骤使用稀碳酸钠溶液是为了防止生成Li2CO3沉淀而导致锂元素的损失。而在后续操作中向20%Li2SO4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增大CO32-离子浓度)的目的是为了让溶液中Li+尽可能转化为Li2CO3沉淀,以减少锂元素的损耗,达到充分利用锂元素的目的。盐酸与Li2C3反应Li2CO3+2H+=2Li++CO2↑+H2O,因Li2CO3为沉淀不能拆分;熔融LiCl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参考答案:

(1)Li2OAl2O3·4SiO2(2分)

(2)Mg(OH)2(分)

()Li2C3+2H+=2Li++CO2↑+H2O(2分)()LiLi(2分)()浓度过大会使部分Li+沉淀(分)浓度大有利于Li2CO3沉淀的生成(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Li2O)0.5·(Al2O3)0.5·(SiO2)2;1/2Li2O·1/2Al2O3·2SiO2

(Li2O·Al2O3·4SiO2)(2)MgO3〔Mg(OH)2比MgCO3更难溶,应生成Mg(OH)2沉淀〕

(3)CO32—+2H+=CO2↑+H2O(因Li2CO3为沉淀,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分)

()()()Li2CO3的溶解平衡考虑,如CO32—浓度过大会使部分Li+沉淀Li2CO3沉淀浓度大有利于生成Li2CO3沉淀的)溶液Fe3+氧化Cu2S生成可溶性的Cu2+和Fe2+,不溶的单质S可以用苯溶解回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写出该离子方程式:Cu2S+4Fe3+=2Cu2++4Fe2++S。回收S的温度控制在50~60℃的原因是:如温度过低溶解速率太小,而温度过高则导致溶剂苯挥发损失。用Fe置换浸取液所得的滤液M中含Fe2+,可以通入Cl2将其氧化生成FeCl3而循环利用,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置换所得Cu及过量的Fe加HNO3后生成氮氧化物NOx,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可循环利用,化学方程式为:4NOx+(5-2x)O2+2H2O=4HNO3。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蒸发浓缩CuNO3)2时硝酸调节溶液的pH,抑制Cu2+的水解(1)Cu2S+4Fe3+=2Cu2++4Fe2++S(2分)

(2)苯挥发,溶解速率(2分)

(3)4NOx+(5-2x)O2+2H2O=4HNO3(2分)b(2分)

(4)调节溶液的pH,使铁Fe3+)完全沉淀(2分)抑制Cu2+的水解(2分)

(1)Cu2S+Fe3+=2Cu2++Fe2++FeS

(因Fe3+氧化性较强,可以将—2价S元素氧化为S单质,不会生成FeS)

(2)速率(3)4NO+O2+2H2O=4HNO3(NOx参加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4)CuO来“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

6.Fe2+和少量Al3+,加入少量NaHCO3调节pH可以使Al3+沉淀而除去,“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反应Ⅱ通入的O2与NaNO2均作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1.2LO2与2molNaNO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依据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以写出Fe(OH)2+水解生成Fe2(OH)42+的离子方程式:2Fe(OH)2++2H2OFe2(OH)42++2H+;因产品碱式硫酸铁中含Fe3+,检验是否含Fe2+时不能使用氯水和KSCN溶液的方法,也不能用NaOH溶液,可以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如含Fe2+则溶液紫色褪去,反之溶液紫色不褪。

参考答案:

⑴Al3+(2分)加快反应速率(2分)

⑵氧化剂(2分)2mol(2分)

⑶2Fe(OH)2++2H2OFe2(OH)42++2H+(2分)

⑷D(2分)

【典型错误与矫正】

⑴Fe2+(根据工艺流程该步操作是为保留Fe2+,除去杂质Al3+离子)

⑶〔因部分水解,要用“”符号,要注意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⑷AB;C(因产品中含Fe3+,检验Fe2+时不能采用加氯水和KSCN溶液的方法,也不能用加NaOH溶液,否则会引起干扰;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的存在,如含Fe2+,则滴入几滴酸性KMnO4后,溶液紫色会褪去,否则不褪。选D)







②Zn



①O3











O2



Cu/△







H2



Ni/△















浓硫酸















献花(0)
+1
(本文系红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