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屏幕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的新方向

 tesoon教育 2013-02-23
跨屏幕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的新方向
E-Learning世界网 | 时间: 2013年02月17日 |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已充斥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人们会在不同的屏幕设备间随时转换,例如从电脑切换到手机,从手机切换到平板……而这频繁不经意的跨设备使用环境也培养了用户新的使用习惯,与设备互动,跨设备转移且有信息正是我们这个泛在计算时代的最大特征。  

  Google在数月前发布了一项关于多屏幕市场推广的研究。根据研究报告,美国超过90%的电子媒体消费行为都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这四个屏幕上进行的。工作以外,平均每人在屏幕前的各种交互行为为4.4小时。从进一步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平均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长约为17分钟、平板电脑30分钟、电脑39分钟、电视43分钟。[1]由此可见,多屏幕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把这一现象带入到学习技术领域,跨屏幕使用学习资源的机会将会越来越普遍,进行学习的场景也会有更多选择。由此,我们可以预见且观察到这种现象正在发生:移动学习已经进入泛在化的阶段,多屏幕、多设备的学习组成了完整的学习体验。

  跨屏幕体验与使用行为

  在即将到来的泛在学习中,不是以手机的屏幕取代电脑的屏幕,而是多个屏幕共存,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场景。例如手机屏幕较小,移动性非常好,开发者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定位、摄像头和多传感器等特性设计学习资源;平板电脑的屏幕在7—11寸,大小适中,适合文字及图片和多媒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为13-15寸;20寸以上的屏幕用来完成大量媒体或操作任务,例如游戏、工作、绘图。

  新概念的屏幕更值得重视,谷歌的Project Glass拍照眼镜提供了革命性的便携和移动能力;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则营造了多人同屏交互的环境,这时移动技术已经淡出背景,成为常态了。在多屏互联的世界中,“云”是“互联”的关键。[2]多屏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历史记录和用户行为的跟踪均是通过随时可用的云来实现的。甚至某些需要密集计算和大量数据分析的功能也在云端进行处理,只把结果返回给移动终端。

  在一个完善的泛在学习方案中,我们会依据使用的情境选择合适设备递送合适的内容,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情境、我们使用媒体的时间段、需要完成的目标、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我们的态度和精神状态等因素。因而,构建泛在学习的方案需要理解学习者和其进行学习的情境,营造最透明的学习者体验,用户不需要思考如何使用设备,如何应对环境和情境的变化等。

  我们从时间和场景的角度分析了在一天的时间段内,不同设备的应用时间和场景、以及用户的心智模式上的显著差异(见表1)。不同设备使用的时间段、场景和心智模式均有差异,完成的任务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有不同。

  各种用于泛在学习的设备是如何联系、如何连接、如何配合的?用户体验设计师Michal Levin认为跨屏幕的体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3]:

  ●一致体验(多个设备一种体验):

  在所有的设备屏幕上获得的体验是相似的,但可以考虑结合所在的平台各有侧重。例如著名的笔记软件印象笔记(Evernote)在iPhone、iPad、安卓手机、笔记本电脑上的体验都是基本一致的,界面风格和功能相似。

  ●补偿体验(多个设备配合构成一种体验):

  设备配合工作,互相通讯,用以创造一个独特的用户体验。在同一应用中,不同的屏幕显示不同的内容。例如,某些基于Andorid的高清播放器可以用手机遥控,在手机屏幕上显示遥控界面和节目信息,在电视上播放视频。

  ●连续的多屏体验(跨多个屏幕,每个屏幕的用途有差异,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用户体验):

  例如教人们做菜的AllRecipe网站,可在电脑上查菜谱生成采购清单,用户可去超市采购时在手机上显示采购列表,回家后再通过厨房操作台上的平板电脑在做菜时显示菜谱。

  而Google公司的另一份研究报告将用户的跨屏幕使用行为分为两类:顺序使用与同时使用[4]。

  ●顺序使用模式:

  用户在一个屏幕上开始使用某个服务后,转移到另一个屏幕继续同一任务的模式。90%的多屏序列应用是完成某个任务。例如,在教学网站上学习课程内容,在手机上完成已学课程的练习,或是在手机上查看学习日程,然后在电视上观看当日学习内容中的教学影片。

  ●同时使用模式:

  用户同时使用多个设备完成一个任务、或多个任务的配合。场景的即时组合有手机+电视、手机+笔记本、笔记本+电视,用户可以多任务处理,在不同活动间切换,譬如在电视上观看实时课堂时,用手机参与课堂互动。

  顺序多屏的使用者会先在一台设备上进行互动,然后接着在另一台设备中继续互动,所以,设备之间的无缝体验就非常重要。不仅要让用户能够自然地在不同设备间保存自己的当前进程,还要确保当客户切换到下一个设备后,可以自动定位到当前点。而同时多屏的模式下,用户在同一时间的多个设备需要区分主次关系以及功能分配,才能配合使用。

  多屏泛在学习的设计要点

  设计跨屏幕的泛在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不仅需要有丰富的E-Learning和M-Learning方面的开发经验,还应当关注情境、一致性和同步问题[5]。情境是构建多屏环境的重点,我们需要向用户递送和情境高度相关的信息和服务。除了简单的个性化信息外,情境因素,如地点、设备特性等动态因素也应该考虑在内。其次,在多个平台应用共存的情况下,一致性的用户体验必须遵循。虽然每种设备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长处,用户倾向于在跨媒体进行相同的活动,可以采用内容管理系统处理跨媒体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配合一致的用户体验设计,这将有助于营造一致的用户体验。最后,多屏环境下,常常会遇到不同设备的切换(有时是所有权发生变化,有时是由用户发起的),为顺利交接,需要维护用户状态信息,使用户不需要从新的设备上重新开始。

  此外还要注意“均衡”的问题,因为多个设备各有不同。例如此前就曾将智能手机上的设计语言应用到桌面端,后来又有了iPad版,也许对iPad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亮眼的设计,但是为了让更多用户能获得一致性体验,这类设计平衡也是必须的。

  移动学习发展到今天,跨屏幕和多屏幕应用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各种媒体在使用中互相配合构成卓越的用户体验,多屏幕的使用使我们的效率变得更高,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信息,各个设备依据其能力和特长各有侧重。手机已经成为日常使用媒体链条中的主干,最多的用户交互和最常见的交互起始点,移动屏幕的便携性使我们可以容易地从一个设备切换到另一个设备来完成任务。电视作为泛在学习的载体之一,和其他设备配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感官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方案和应用的设计中,设备的离散和多样化是非常大的挑战,要做到内容和信息的适应,应用和情境的适应还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不过我们可吸引用户参与到设计和开发中,对于现有服务的升级,实现一致的设计和体验。

  注释:

  1.http://googlemobileads./2012/08/navigating-new-multi-screen-world.html

  2.劳莘.是多屏互联,不是移动互联 [EB/OL]. http://www.36kr.com/p/139344.html

  3.Avi Itzkovitch.Designing for Context: The Multiscreen Ecosystem[EB/OL].http:///articles/designing-for-context-the-multiscreen-ecosystem ?

  4.Google.The New Multi-screen World:Understanding Cross-platform Consumer Behavior[EB/OL]. http://www./Software/12-07-05/Designing_experiences_for_the_multi-screen_customer.aspx

  5. Designing_experiences_for_the_multi-screen_customer http://www./Software/12-07-05/Designing_experiences_for_the_multi-screen_customer.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