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好看的pp(和初学摄影者共勉)(转)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具备很强的自动功能,所以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只要熟练掌握了数码摄影的操作技术就能拍出好看的pp吗?NO~~~~NO。 在数码摄影中,技术只是手段,而艺术才是灵魂。 一般来说,好的数码pp都有优美合理的构图、和谐的色彩、艺术的光影变幻效果。只有将这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反应情景细节,达到光影成韵,因情而悦,因艺而和。才能引发观赏者的情绪共鸣,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风铃就和大家一起来学几招吧(我也是东拼西凑加实践,现学现卖啦:)) 先说说拍摄景点吧。 这时候的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量去发现最美的精致、主题,构思最适当的表现手法。拍摄功力的高下之分就全在于此哩,因此,必须培养自己具备敏锐犀利的“拍摄眼”,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发现可值得拍摄的“兴奋点”。 再说说构图。 构图分前期构图和后期裁剪构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独具匠心的画面构图才能较好的表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谓“构图”就是指pp的整体结构,包括画面中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摆放位置和彼此呼应。 构图的第一步:锁定一个吸引人的主体景物。数码摄影是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清楚知道这个场景你想要表现什么?什么地方吸引你?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颜色、云彩、倒影、落日、人物、建筑、群山、、、、、、 避免主体居中,如果把你要表现的景物放在画面的正中间,会令整个画面变得呆板无趣且又浅显直白。另外,亦尽量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间,那样会导致主次不分,让观赏者搞不清表达的重点到底是天空还是地面。 当然,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在特殊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将拍摄主体居中以实现特殊效果,比如通过主体居中,来突出它的直刺感或突兀感等。 总之,摄影构图方法很多,可随心所欲,可不拘一格,只要能够突出要表现的主题,画面搭配呼应,色彩和谐养眼,组合巧妙,环肥燕瘦都一样美不胜收哦。 最后说说光影。 “月影花移动,疑是玉人来”,摄影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光影变化虽然不像构图、色彩那样在画面上显而易见,但是它就像美人的韵味芬芳一样,暗香浮动,萦萦绕绕,让人心神俱醉。 摄影用光一般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顶光和泛光。 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顶光是有方向的光源。而泛光则是指没有方向的发散光。如阴天。 顺光:指从被摄物体对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就是相机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源)。由于光线是从正面均匀地照射过来,被摄物体受光面积大,凹凸的阴影就不易显现,所以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对主体描写亦趋于平淡。一般不采用顺光拍摄。 侧光:指从被摄物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物体表面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非常适于刻画被摄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轮廓线,又能体现出立体感,是摄影时常用的光线。 逆光:指从被摄物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就是相机前方照射过来的光源)。在逆光下,被摄物体会变成剪影,亦能给被摄物体的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如果运用处理得当,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 顶光:是指从被摄物体的上方直射过来的光线。这个时候的光线最强烈,光比大,拍摄的主体立体感差,细节层次不够丰富,画面不够柔和。亦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光硬。 泛光:是指光线没有明确的方向,构不成明显的光影边界。我们习惯用语:没光。这种光线仅仅用于照亮被摄物体,而不追求反差,多用于写实性的记录拍摄。 另外,拍摄的时间段尤为重要。一般选早晨太阳初升时段和下午太阳将要西下时的光线最好,相对光比小,pp容易出彩,也最容易表现主体。一天中,最好避开顶光时段拍摄。 拍摄完毕,把拍摄的pp经过筛选后,还要进行后期处理美化哩,如:后期裁剪构图,微调饱和度、对比度、锐化度、曲线等等,可千万别拍摄完了就算了哦! 好了就到这里吧,风铃期待着大家拍出更多更好看的pp展现给我们。 |
|
来自: 立体生 > 《03-13.人文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