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能量公式

 心永远不会老 2013-02-23
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互变公式:
E=mc^2 即E(能量)=m(质量)×c(光速)的平方




相对论

E = mc2相对论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力学奠定了古典物理学的基础,但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牛顿定律不再适用,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确定了光的运动速度是一个常数,即每秒299,792,458米,没有任何物体和信息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对于相对距离相当大的两个地点,一个事件的信息以光速传播到两地的时间不同,所以对两个相对速度很大的地点,时间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不同的。

1 历史背景
1905年提出。当时已经出现斐索实验、光行差、麦克尔逊实验。并且人们注意到在不同参考系中看电磁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现象的事实。

2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并且认为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它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3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5年发表的理论。为了解决引力传播问题,根据狭义相对论,任何力的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但引力是例外,只要存在一个物体,它的引力立刻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传播到无限远距离(“超距作用”),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在弯曲的时空中,物体仍然顺着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即沿着测地线运动——在欧氏空间中即是直线运动),如地球在太阳造成的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太阳转,造成引力作用效应。正如在弯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地球表面的大圆走。

引力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虽然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但是它的数学基础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氏几何的公理和数个世纪以来为证明欧几里德第五公设(即平行线永远保持等距)所做的努力,这方面的努力在罗巴切夫斯基、Bolyai、高斯的工作中到达了顶点:他们指出欧氏第五公设是不能用前四条公设证明的。非欧几何的一般数学理论是由高斯的学生黎曼发展出来的。所以也称为黎曼几何或曲面几何,在爱因斯坦发展出广义相对论之前,人们都认为非欧几何是无法应用到真实世界中来的。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作用被“几何化”——即是说:狭义相对论的闵氏空间背景加上万有引力的物理图景在广义相对论中变成了黎曼空间背景下不受力(假设没有电磁等相互作用)的自由运动的物理图景。万有引力能够被这样形式地“消除”,究其原因,在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性。
回答:2007-02-10 19:5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