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资源浪费触目惊心(2)

 城市行者 2013-02-23

医疗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浪费三 高新仪器检查常规化

    现如今,多数病人进入医院,通常要先进行检查、化验,少则几项,多则几十项。其中,CT、彩超、核磁共振甚至PET-CT等各种高新仪器检查,已经逐渐成为常规化项目。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检查与病情没有直接关系,属于可查可不查的范围。

    还有一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人,盲目迷信高新仪器检查,主动要求做各种昂贵的检查,以为这样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殊不知,钱没少花,效果却不一定理想,还可能反受其害。

    此外,许多转院的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转到其他医院治疗,哪怕是刚刚做过的检查,到了新就医医院往往要重做一遍。赵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她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肺部有3毫米的结节。于是,赵女士带着CT片子和诊断报告到专科医院请教专家。专家看过片子后,说赵女士所拍的CT片子看不清楚,要求其重新做个薄层CT检查。自己体检的医院也是三甲医院,为什么在那里拍的片子,到了另外一家医院就看不清了?如果说变动较大的项目,如血检、尿检等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重做无可非议,但变动相对较小的项目,如CT片子,短期内多次检查不太合理。而且,有些检查项目本身就对健康无益,如果短期多次使用,会不会反倒“伤身”,对此,赵女士很是疑惑。

    点评:一些医院不断购买高新仪器的高投入,必然期待高额利润的回报。医院管理者片面追求本单位的经济增长,将经济指标层层分解,各种各样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无形中助长了医生滥用医疗资源的风气,促使各科室开展各种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有些医院为了提高某类仪器的使用率,竟给医生开出高提成的激励机制。

    诸如此类明着、暗着的各种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吞噬着我国新医改的成果,国际专家也直指我国新增医疗资源被浪费。日前,牛津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功接近全面医保覆盖值得称赞,但当前医疗服务仍受制于浪费、低效、服务质量低下,以及有资质的医疗人员稀缺且分配失调等问题,使得医改资金和医保覆盖转向有效的医疗服务困难。他们认为,我国应该增加投入,但投入增长幅度应该放缓,以保证将资金和资源投入有效的医疗服务之中。

    (光明日报北京2月22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