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备考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2-24

高考备考

刘建始

(2012-12-20 10:58:48)

①、高考备考要有目标 

 

㈠、通过备考,培养学习兴趣,初步找到自己一生事业的基础和方向。

㈡、养成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这是终生受益的习惯。

㈢、提高综合素质,包括学科能力、心理素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人文素养。

这三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三位一体,如果你能较好地实现了这三个目标,那么你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的提高将是水到渠成的。

 

②、高考备考的宗旨

“竭尽全力确保考后不后悔”,是宗旨。想不后悔,必须了解那种“事已至此,于事无补”的无奈。下面了解一下后悔的现象。

就高考而言,统计表明,接近80%的考生考后后悔。

考生的后悔常常有:

⑴、考试前一段时间的备考作用不大,与考题关系不大。如,很多考生说:考前的3个月,我差不多两、三天就写一篇作文,写了这么多。可一篇也没碰上。

⑵、备考标准把握不准,如有的知识挖掘得太深,耽误了时间;有的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在平时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了,但高考换了角度,当时复习的时候没有往这上面想,非常可惜!

⑶、有的题目,感觉应该会做,而且好像是做过,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只好放弃。有的知识内容应该记得很牢,可在考场上就是想不起来。甚至有的题目在考场中做不出来,但一交卷就有思路。

⑷、有的题目肯定会做,但实在没有时间了,只好草草地写上几笔。

⑸、有的题目按自己的想法答题,答得很顺,可是一看评分标准,要扣好多分。

⑹、对自己要求太高、太完美,但是考试时某道题目出现了失误,就影响了后面的发挥。

⑺、试题很适合我,答得比较顺,但是在高兴之中,粗心大意、马虎就蜂拥而至了。

⑻、考试时有些紧张、焦虑,没有发挥出水平。

⑼、一些偶然、突发事件干扰了我的思维,影响了我答题。

⑽、其他诸如身体不适、睡眠不好等原因,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③、避免考后后悔的操作

⑴、利用感悟、思考走出上述误区

就基础知识学习而言,我们要求的是对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多角度理解,做题不追求数量、追求质量,以点带面。要求备考应该头脑清楚,能够感悟到一些东西,能够悟出一点东西来。总而言之一句话,跳出后悔的怪圈的办法就是一个“悟”字。“悟”就是要“我自己去用心”,也就是说悟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我自己;第二必须用心去做。只有用我自己的心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我的,也才是有用的。

⑵、了解高考、认识自己、做典型的题

真正的智者,是明白自己能够干什么,并脚踏实地去干的人。了解高考,把握高考标准。把握高考对各种知识内容、各项能力的要求、并以此标准实施自己的备考。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保持自己的本色,挖掘自己的潜能,做真正的自我。这样的人不仅是幸福的,而且一定是成功的。

做适合自己的题目。在备考中,要学会判断一道题目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标准有两个:

其一:难度相匹配,题目不是很容易、也不是很难。不是一望得解,也不是要憋上2小时才产生解题思路。

其二:答题后有收获。有可总结的东西。

测量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做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其获得的信息量最大。

做题要选典型题,而且要多选几道;汇总典型题解题思路;比较重要的是,要回到教材中,而且应该是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这类题的最佳解法;防止降低题目的能力要求,防止学生没有时间做系统整理及知识梳理;量化处理,凡事做到心中有数,就少些后悔、甚至不会后悔;我为自己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及目标追求,进行自主学习,学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善于思考,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积极反思,由将解题经验升华为解题的规律。

在备考中,要以考纲为标准,以考题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以模拟考试为手段,以教辅资料为工具书,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资料。

具体包括:利用好题本,总结典型题及其解题技巧;

利用错题本,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予以有效解决;

熟悉、研究相应的高考题,作为自己答题的蓝本、标准;

知识网络建设,向前联系,逐渐整合、加深前面的相关内容;

系统提升,总结思想方法及解题的通性通法;

利用案例本进行有效的积累。

⑶、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什么叫思维习惯?就是学习时要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逐渐形成思维习惯。

在解题时一定要思考,“解题仅仅是复习的开始,而不是复习的结束”,“功夫不是下在解题上,而是下在反思上”。

对审题的反思;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反思;对规范表达的反思;对解题多样化的反思;对题目变化的反思。

当然,不可能做到每道题的反思,但对于一类试题中的典型题目,要做到做一道题,会一套题,解决一种题型,复习一系列知识,掌握一两个规律。解题后的思考,是一种解题与复习的强化过程,生成过程,有效地进行高考复习,提高复习效果,提高解题质量,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思维习惯也逐渐形成!

④、自学是成功的源泉

谁的自学能力强,谁就在复习中抢占了先机。自学能力是由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组成,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套自学方法,复习方法、预习方法、书写方法、听课方法、检测方法、考试方法等等。所谓的方法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学首先要彻底了解自己的各学科的基础如何,心中有数。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尤其偏科的学生,欠账太多,不知从哪入手自学,并且没有兴趣,越没有兴趣的事情越要做,一旦理清楚,就有兴趣了。如果能取得一点成绩,信心将会大增,学习兴趣就会浓厚,逐渐把缺失的成绩补上,查漏补缺,达到不偏科。不能有偏科,如果有了偏科,整个成绩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想搞好自学,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基础。再有兴趣是自学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复习时没有兴趣,你永远不会有进步,也不可能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会自学就能减少失分,“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对高考也有借鉴意义,特别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在自学之中都掌握了,考试就不会失分。

当你具备了以上几点,有的知识自学不了,就要向老师请教,别浪费时间,自学和向老师请教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方法。

⑤、学习毅志力是成功的保证

成功女神所青睐的是具有学习意志力的人

 坐在同一教室里,共同学习的一群孩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人却仿佛在制造着不同的结果——学习成绩出现了差异。有些孩子很聪明,而成绩却不理想。分析其原因是学习没有耐性,缺乏意志力。可见意志力可以左右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人生的成功与否。 
 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意志力”当然和“意志”有关,燕国材教授说:“意志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这根脊梁骨,他就无法直腰挺胸、昂首阔步。因此,我们必须保护这根脊梁骨,亦即要使自己的意志日益坚强,永不衰竭。”尼采精妙解释“意志”是情感的沸腾之火,那么“意志力” 就是控制人的冲动和行动的力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力量个词。 

关于柏拉图有一个典型的故事,从中就可以看出意志力的作用。

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说:“我们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情,每个人把胳膊前后甩,每天300下。”苏格拉底做示范,学生跟着做,觉得很轻松。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300下?做到的举手。”几十个学生全部举手。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一个月后,再问,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只有一名学生举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继承苏格拉底衣钵的智者,记录了许多苏格拉底言行,写成传世的书籍,叫后人领略了苏格拉底的智慧。

柏拉图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他有非同一般的意志力——始终如一的坚持精神。坚持能做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意义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做简单的事情的背后的行为习惯的修炼。一些成语也给我们启示,如“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说明了意志力是学习成功的保证。

一个人的聪明与愚笨,和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文化的积淀和成长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聪明的人而变得懒散和愚笨,而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却变得睿智。答案很简单,是意志力在起作用,他的语言和文化积淀以及成长环境也有一些影响。每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培养意志力的习惯。

意志力有时需要自尊心和好胜心滋养,也就是说,自尊心和好胜心能促进意志力更强。

举一例子说明:

由于强手如林,基础知识差,年终模拟考试中,我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三。家长通知书被我撕碎随风而去,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折磨着我,使我暗下决心,迎头赶上,考试成绩要提高。这一年的春节我是在学习中度过的,过年后的三个月时间里,我的成绩日新月异,到高考时,我以政治全区第一名,和化学全区第二名,总成绩飙升到全班第11名。估算一下,等于每三天超过一名同学。最后也考上了大学,最重要的是这一年的经历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那就是端正态度,寻找规律,战胜自我,没有登不上去的山峰!

从这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意志力的重要性,但是自尊心更重要,自尊心可以增强自信心,什么事情首先敢想,如果你想都不敢想,怎么能做的到呢?想就是规划,有了规划就得付之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收获。

⑥、人要有志向

志向是人的胸襟、大度和魄力的总和。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个同学就要有自己的志向——编织大学梦。要有魄力,敢于挑战自己,追赶别人。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人追赶人的社会,要想追赶上别人,首先要有魄力。

人的志向还体现在有追求、有欲望上,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从一个欲望到一个欲望,不停地追求;而不是从一个满足到一个满足。满足现状的人也就没有追求了,只会停留在第一个满足上。人的成功是在不停的追求中实现的。

人有了志向就有了目标,目标明确,就能战胜自己,经常找到满分的感觉。

下面这个小故事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音乐学院的学生的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很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这样叮咛。

学生又练了一个礼拜,第二周上课时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接受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总是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找不到驾轻就熟的感觉。

教授走进教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向教授提出三个月来自己不断受折磨的质疑。教授没说什么,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教给学生,“弹奏吧!”教授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将这首曲子弹得如此美妙。教授又让他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望着教授,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分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

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战胜自己是获胜的开始,尼赫鲁说:“一个人可能在战场上勇克千军,但是只有战胜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

在备考中,要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做到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