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肉情真还是夫妻意切?》

 津张先生书馆 2013-02-24
《骨肉情真还是夫妻意切?》之一:
“后妈”怎么做?“打落门牙和血吞”


    采写/安顿


    她永远忘不了那天。他坐在饭桌边上,掏出手机让她看:“你看看这个是哪儿产的?是美国吗?你帮我在微博里问问,在哪儿能买到。”她拿过手机来看照片,顺便看一眼发短信的人,“娃娃”,这个名字无需问,是他13岁的儿子,跟前妻生活。

    悄悄看眼前这个人,表情自然,大口吃饭吃菜。然而她知道,这种自然在“诞生”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他们刚刚认识、刚刚住在一起、刚刚谈婚论嫁时,他“不敢”。

    “这是夏威夷果仁,盐焗口味,产地美国,600克装……”她上网,在淘宝店铺中找到“代购”,208元一桶。“你帮我买4桶,一会儿给你钱。”他吃到第二碗饭。“谁收?”她问,自己觉得声音比平时说话粗重很多。他看也不看她:“写我单位地址。”她没再说话。看来不仅负责花钱买,还负责收,收到自然要给送到手上,送给“娃娃”就要去“娃娃他妈”家……这样想着,沮丧袭来。

    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发生,她知道,从此,将经常发生。事实上她早有准备,她知道她遇见的这个男人虽然离了婚、身边没有孩子,却始终不可能从根本上割断与孩子的联系,那是血缘。血缘有多厉害?她妈妈在反对她跟这个人产生瓜葛时认真说过,血缘意味着“自然规律”,那是一种彼此寻找,就像父辈动物和小动物彼此靠闻味儿、靠气息最终要互相找到,然后彼此舔着毛惺惺相惜、拥抱成一团一样。无论男人女人,在这样一个很难说有什么东西能最终属于个人的、情感动荡的时代,年龄越大越会觉得:在世界上有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多么重要而又多么幸福!

    “现在你很重要,他会告诉你他儿子不重要,不会影响你们的生活,但以后他越来越老,他儿子就越来越重要。到最后,他儿子最重要,你什么都不是。那时你也老了,跑不了,没机会,只能认命……”她妈妈这样说。说的时候,老人家掉了眼泪,她也有些难过,但同时,她不完全相信。也许,妈妈说得有道理,不过,夫妻之爱毕竟不同于父子之情,就像馒头和米饭,都是主食,但怎么能比较其优劣呢?她相信任何追求幸福生活的人,都希望两者可以兼得。然而无可奈何的是,她不能兼得,她来晚了。但是,她想好了,她只收获和付出夫妻之爱,绝不干预人家的父子之情;她和他儿子,井水不犯河水,不是很好吗?

    就这样,她跟着他走进他和前妻、儿子一起住过的家。表面看来,是前妻带着儿子“出户”,但出户并不意味着净身,娘儿俩住进了他在离婚时承诺装修好的新房子,比这套房子大,地段也更好。她还说:“你是好人,临走还安置他们娘儿俩的生活。我要是你前妻,都不好意思再嫁人……”他笑一笑:“咱们将就一下,有合适的马上买。”话只说到这里,关于前妻和儿子,他不多说。

    她想起妈妈讲的一个故事:邻居中有位漂亮阿姨,年轻时遇见一位年轻“首长”,所有的人都认为她钓到了金龟婿。不料结婚不到半年,“孩子们”一个个从乡下“运动”到城里。原来,“首长”是离异人士,不仅如此,在家乡还“埋伏”着五个儿女,只等父亲这边“稳定下来”即进城。在妈妈给她的“寓言式教育”中,这位阿姨的命运不算坏,原因是阿姨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敖六。这个最小的儿子不仅是阿姨的贴心人、生命中的擎天柱,更重要的是,阿姨从此不惧怕“首长”撒手西去后自己一无所有……敖六曾是她的小学同学,不用妈妈说,她便知道直至今日,阿姨还跟着敖六一家幸福地生活在那套四室一厅的房子里;而在敖六前面的五位“敖”,每个人都得到了父亲的一笔公平合理的遗产。她妈妈说,关键是,阿姨有敖六,你可能会有自己的孩子吗?不管男女,有一个就好。

    她的生命中注定不会出现这个“敖”,别管是敖几,都不可能。他眼看要过46岁生日,她在今年也将迎来40岁的第一缕曙光。而在此之前,她已经发现了曙光之前提前到来的丝丝白发。她说过,“咱们再要一个孩子吧”。她动了脑筋,不说“我们”而说“咱们”,意思是说,你和我,是一家人,是咱们;不说“要一个”而说“再要一个”,意思是没把前妻的儿子当外人,那也是“咱家”孩子,是老大,现在想生的是老二;她在这句话的最后加上一个“吧”,而不是干巴巴地没有语气词,意思是跟他商量而不表示要一意孤行……生孩子这种事,一意孤行实现不了。

    她有时候想,这个男人挺“狠”,所谓“狠”不是不善良,而是有主见,有心计。世间一切心计的前提是自私,这人便是极品。她动了脑筋说的话,他不动脑筋给推回去,自私是本能。说了两次生孩子的事,第一次,男人说:“好啊,咱们从现在开始调整身体,我戒烟戒酒,你去医院做个检查,调理半年到十个月。”这话听起来入情入理。这个事儿需要时间,半年调理,十月怀胎,等孩子生出来,一个已过不惑,一个直奔半百……她看着他笑眯眯答应,心里满是绝望,那笑容不啻是在提醒,你来晚了,来不及了。

    第二次,她在逛商场时说的。一个被妈妈打扮成小公主的女孩跑得太快,摔在他们脚下。他蹲下把孩子扶起来,说“宝贝儿摔疼了吧?”她发现他真是爱孩子,男人在爱惜孩子时有独特魅力和柔软光辉。她马上想到这是好时机,于是在人家父母千恩万谢抱走孩子的当儿,她说想要孩子,并且特别强调想要“女儿”,言外之意是“咱家有儿子”。那一刹那,男人很温存,搂住她的肩膀说:“你看人家的爸爸多年轻。你看看我,等咱们闺女这么大满商场跑,我都成老头儿了。别人会问孩子,你姥爷带你来的啊?你们女孩子,有个英俊父亲多重要,你别让我闺女受罪了……”谁能说这话有错?不是他不愿意,而是心疼“女儿”,他要替孩子着想,难道能指责他吗?那你就是混蛋。这样,她死了心。不死心也没用,她从此明白了什么叫做“俩人的事儿一个人说了不算”。

    她喜欢读书。张爱玲说的话年轻时不觉触目惊心,现在想来觉得只有被人在厕所里按过头喝“水”、在药铺里被人勒着脖子喂过黄连的人能说出来。张说生活似锦被,掀开来看是满床虱子,现在,她深以为然。

    他和她,总有些话无法开口说,总有些东西不能共享,比如,钱。和他在一起后,她在生活上没受过委屈,但是,确实也没什么可以用“产权”来界定的东西和他共有。他没食言,旧房子卖掉换了新房子。她还记得那天在销售中心签约,他一边写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一边低头说话:“先写我一个人啦,人家说要结婚证才能写咱俩,我的就是你的……”她只能说“好”,没有结婚证买什么都是婚前财产都是他一个人的,婚姻法规定的,谁也不傻。她明白这是“蓄意性操作”,虽然他解释为什么先买房子后结婚的理由也颠扑不破。他说:“我不能让你生活在我前妻的阴影里,用她用剩下的东西,遇见你是我后半生的福气。我要对得起你,在新家娶你,跟你过新生活。”这有错吗?你不感动吗?不感动的你还能算人吗?她逼着自己感动,心里则苦不堪言。她明白,在这动人的言语后面有个残酷的事实,房子没有她的份,即使有一天他“走”在前头,如果没有明确的遗嘱,他儿子几乎可以用“婚前财产”这个理由将她赶出去……但是,她或者任何遭遇这种“激情表白”的人,都不可能马上说一句“那么劳驾您现在公证遗嘱把它留给我吧”。这就叫做骨鲠在喉。

    装修期间他没让她出一分钱,租住的房子每个月6000元,也是他付。“不能让你花钱,女人的钱是给自己花的。”他说。这样的话很少有人听了不感动。俩人好的时候,她也自责,是不是太“脏心眼”了,人家根本就是个重感情、有责任、宁肯苦自己也不能苦后妻的好男人。但是,此后,更多的细节,让她为了自己的“单纯”再度自责。

    房子之后,另一件事证明她的心眼不够“脏”。她有一辆车,跑满了10年,车况仍很好,只是样貌过时。她想换车,一直喜欢一系的宝马,每次在街上遇见这车一掠而过,总忍不住多看一眼。她说过几次,他以装修房子花了不少钱,需要“缓一缓”为理由让她“等一等”。

    她心里觉得“等不到”,房子装修完,表示要“自己买”。这次他很支持,说“我陪你去”。最有意思的是,他去宝马店拿了广告回来,认真把网上其他车主对此车的评价打印给她“参考”。甚至,他说:“以后你开宝马接我。我媳妇儿真牛……”然而至今,她仍开旧车——他完全没有“赞助”的意思,更不用说出全款给她“圆梦”。而她的积蓄一旦拿出来买车则所剩无几,那样的话,她只能“要饭的老爷子伸手——看赏”,人家假装看不见,不赏,就惨了。她曾在微博里写过,这辆车是她的梦想,他也“顶”,说“真有眼光”,但是,他不说“我给你买”。在他们之间,买是另一回事。

    其实早在夏威夷果仁这件事之前,她已隐隐感觉到他对她和他儿子在钱的问题上截然不同,她的一切需要都可以置之不理,他儿子的哪怕没道理的要求也是“圣旨到”。尽管他没说过,但她知道,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换钢琴、跟妈妈去香港“亲子游”的钱,都是他出。她没告诉他,她一直悄悄关注他前妻的微博,前妻的一切“洋洋得意”都与他的钱包有关。

    她明白,她可以走,可以不跟他,另外找个男人。但她也算了一笔账,自己马上40岁,生孩子已不可能,即使生理上具备条件,也没有精力尽心养育;找到没有孩子、没有前妻且经济条件不坏的男人,几乎不可能;还剩下一条路,单身……她不愿想,她其实也是因为恐惧单身才寻寻觅觅,才忍耐这些不如意,那么,唯有打落门牙和血吞了。至于今后,今后再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