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54---东汉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第二子。189~220年在位。中平六年(189),少帝刘辩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后徙封陈留王。董卓废掉少帝后,献帝于同年即位。当时,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大权被董卓控制。袁绍率关东军征讨董卓,卓挟持献帝于初平元年(190 )迁至长安。初平三年,吕布杀董卓,献帝重用司徒王允总理朝政。后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后来两人矛盾,献帝成为争夺对象。建安元年(196)东归至洛阳。此时,曹操掌朝政。不久,曹操迫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献帝成为其操纵的傀儡。二十五年,曹操死,子曹丕袭魏王。同年,曹丕迫献帝逊位 ,自立为帝。东汉亡。被废为山阳公。魏青龙二年(234)卒。
汉献帝,名刘协(公元181-234年)。字伯和。灵帝第三子,少帝弟。玄和四年(181年)生。中平六年(189年)4月汉灵帝去世,子刘辨继位。中平六年(189年)9月,刘辨被董卓所废,刘协被拥立为帝,时年9岁。改年号为“永汉”,12月又改为“中平”加上少帝刘辨的年号“光熹”、“昭宁”,这一年改过4个年号,是历史上同期改年号为最的一年。 汉献帝-主要事件
【因缘际会 荣登帝位】 汉献帝刘协登上帝位的过程,颇为坎坷,充满了戏剧性,可谓因缘际会,一波三折。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灵帝的宠爱。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饮后当即身亡。灵帝闻讯,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灵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将何皇后废黜。何皇后事先己用巨金买通受灵帝信任的宦官曹节等人,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辨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但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从此,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官官张计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两千人。张让、段圭等无力还击,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去。尚书卢植率军追到后,杀死张让、段圭,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让刘协本身比刘辨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 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了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们大惊失色,但慑于董卓的淫威,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傀儡皇帝 失位而终】
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个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后作罢。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献帝处任侍中,献帝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这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方面就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的亲信,两人曾结过义父子关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吕布为一桩小事违背了董卓的意图,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吕布投去。吕布慌忙躲开,事后又向董卓俯身请罪,才算作罢,由此二人有了隔阂。董卓被刺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王允得手后,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后王允被杀,献帝又落入李榷、郭汜等的手中。 兴平元年(194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长安城中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献帝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穷人,仍然报告说有很多人饿死。献帝怀疑侯汶搞鬼,派人取米、豆各五升熬成粥,只有两盆。证实是侯汶贪污,于是责打侯汶50大棍,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活命。 兴平二年(195年),李榷、郭汜发生内讧,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献帝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榷抢在前面,派兵将献帝、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李榷、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不久,献帝在原李榷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又辗转东行,于次年(建安元年,196年)到达洛阳。
献帝当然不甘心于傀儡的地位。他写好密诏,让车骑将军董承于衣带中藏好带出,命令宗室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去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春,董承等密谋泄漏,为曹操所杀。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残暴使献帝伏皇后感到震惊,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之状,请父亲做推翻曹操的准备,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密信被泄漏。曹操闻知,命令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这时献帝在外殿陪郗虑坐着,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献帝哭诉:“你就不能为我求个活命吗?”献帝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哪有这个道理!”郗虑等并不理睬献帝,将伏皇后关到监狱里,幽闭而死。伏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处死100多人。建安二十年(215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袭爵为魏王。就在这一年,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称天子,标志着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皇后 伏皇后 伏寿 曹皇后 曹节,谥号献穆皇后,曹操之女 妃嫔 曹贵人 曹宪,曹操之女,曹节姐 ,追谥为孝献曹皇后。 曹贵人 曹华,曹操之女、曹宪、曹节之妹。 董贵人 子 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数子,见于记载的有7个: 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早逝; 刘熙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济阴王 刘懿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山阳王 刘邈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济北王 刘敦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东海王 东汉灭亡后又一同被贬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杀害。 女 刘氏 为曹丕嫔御 刘氏 为曹丕嫔御 孙 刘康 刘冯子 嫡长孙桂氏乡侯 第二任山阳公.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 曾孙 刘瑾 刘康子 第三任山阳公。在位4年,太康十年(289年)去世 玄孙 刘秋 刘瑾子 第四代山阳公。袭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 刘阿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倭奴国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倭奴国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倭奴国后,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永汉 公元189年~公元189年 中平 189~189 初平 190~193 兴平 194~195 建安 196~220 延康 220~220 汉献帝-人物点评
虽说汉献帝是董卓逼上皇位的,本应该是董卓的傀儡皇帝,但是,不起眼的汉献帝却没有屈服,董卓死后,曹操专权,汉献帝怕曹操逼宫,所以常有除掉曹操之心,所以他找来国舅——伏完,也就是伏皇后的爹爹,亲手写了一封血书,塞到赐给伏完的衣物、玉带之内,可惜在门口的曹操多疑,亲自检查了一遍,可是没有收获,倒吓出伏完一身冷汗来,回家后,伏完找来忠心耿耿与汉献帝的忠臣来,告诉他们这个计划,他们看到血书,都哭泣着答应了。可惜事情败露,曹操诛杀了伏完,并且把伏皇后绞死了,汉献帝并没有屈服。 汉献帝虽然一直受人欺压,但是他总不会屈服,总要想办法把欺压他的那些贪官、横行霸道的官员速速除掉,其实,他是一代明君。因为汉献帝立刘备为皇叔就是一项明智之举,这样,就可以帮助他除去曹操,又可以让刘备对他忠心不二,这样,他就可以“借刀杀人”。又不让自己有损失,可是,最后还是让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死了,但是这招“借刀杀人”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汉献帝虽然死了,但是还是没有引人注目,他还是不起眼的,可他是一代明君,就是生活在了乱世。 汉献帝-汉献帝陵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刘协病逝。魏明帝曹睿闻讯,“素服发丧”,谥其为汉孝献皇帝。在大司空崔林的监护下,经过近半年的准备,于八月汉献帝被以天子之礼葬在浊鹿城西北十里之处(即今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陵墓深五丈,前堂方一丈八尺,后堂方一丈五尺,角广六尺。下葬之日,由河南尹亲引丧车,三百校尉护卫,太祝进献祭品后,司空校尉覆土成陵。陵墓高二丈,周围二百步。这天,明帝在京衰服素冠,亲率群臣百官致祭,盛赞汉献帝“冠德百王,表功嵩岳”。之后,赐汉献帝陵为禅陵,令地方官划定以禅陵为中心的135亩大的陵园,设置正副职官员负责管护。 其后的一千多年,虽经朝代更迭,护陵之职早已不设,但山阳人民感念刘协恩德,在古汉山上修建了山阳公祠庙,并到每年清明节这天,四周村庄轮流主持庙会进行祭祀。清代,修武县知县为防不法之徒侵占陵区,重新规划了陵园四至,标刻在石柱上。顺治十五年(1658年),修武县知县卜永升在县城东关设立禅陵碑。从此,每年九月九日,修武县知县都要率属官到碑下望陵遥祭。如今,随着修武县旅游资源高规格、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该县旅游业呈现火爆劲猛的发展势头,而汉献帝禅陵与云台山百家岩景区的避暑台以其独特的历史内涵,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 汉献帝-相关典故谜语
【说曹操,曹操到】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汗流浃背】 源于《汉书·杨敞传》,又见于《后汉书·伏皇后传》。东汉汉献帝在位时,皇室非常衰微,军政大权已经落到了曹操的手中,为了实现自己称王的野心,曹操广泛地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甚至连皇宫的一些守卫人员都成了他的亲信。赵彦是汉献帝手下的谋士,经常为汉献帝出谋划策,曹操非常恨他,于是便设计害死了赵彦,甚至连和赵彦亲近一些人也被他杀害了,后来曹操因事去求见汉献帝,汉献帝生气地说:“先生如能辅助我,这就非常好。不然的话,希望你开恩把我丢开,不要管我。”曹操听后大惊失色,叩头请求让他出去,汉献帝命令勇士用刀挟着他出去,他还以为汉献帝要杀他。当他从兵刃下走出来后,已经吓得身上“汗流浃背”。此后好长时间他都不敢再来上朝。后来,人们用“汗流浃背”来形容极度惶恐或异常惭愧。现在用来形容出汗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