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个热爱安逸生活的霍比特人,一天被十三个矮人拽进了冒险远行的队伍。在这趟意外之旅中,比尔博孤身在黑暗洞穴中发现了足以改变世界的戒指。这就是《霍比特人》的故事。随着这位平凡探险家,你会了解到一个遭到忽视的伟大时代。初入世界的前路未知,正如去而复返后的无法忘怀。
■ “当时我正在学校改考卷,我在一张白纸上潦草写下:In a hole i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我不知道为何会写下这句话。很长时间里我并没有拿它怎么样,好几年里我除了画了瑟罗尔的地图外什么也没干。但这句话到了20世纪30年代就衍生出了一部《霍比特人》……” (托尔金给诗人奥登的信)
■ 如果你对去而复返的旅行感兴趣,有意走出舒适的西方世界、跨入荒野再返家,那么你会想看看我们这位平凡的英雄,他带着几分聪慧,些许胆量,以及足够的好运。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一段旅程,这样一位旅人。它发生在仙灵时代和人类时代之间。那时著名的黑森林依然耸立,群山间仍充满艰险。如果此前你对这些浑然不知,那么随着这位平凡探险家的不凡旅程,你会和他一道顺便认识食人妖、半兽人、矮人和精灵,也会了解到那个遭到忽视的伟大时代的历史和政治。 巴金斯先生拜访过许多显赫人物,与恶龙斯毛格打过交道,并且亲历五军大战,尽管并非出于他的情愿。这一切经历因为他是个霍比特人而更加意义非凡。霍比特人这个种族迄今已湮没在了历史和传奇之中,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乐得安逸而不爱冒险吧。然而,巴金斯先生根据个人回忆,描述了自己原本安详宁静的一生中惊心动魄的一年。这将让您对这个(据说)日渐稀有的可敬民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他们可不喜欢谣言。 ——托尔金
■ 托尔金在书中发明了昆雅语、辛达语等15种语言,每种都有严格的词汇、发音和语法规定。中洲世界的种族,无论人类、霍比特人、精灵、矮人、树人都有自己的语言。
■ 绘画是托尔金的第二爱好,甚至可以说托尔金从语言和绘画两个世界创造了中洲。作品插图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他最擅长画平原和树木,认为马是最高贵的动物,而树是最高贵的植物。公开场合,托尔金总说自己没有绘画天分。而后来很多为托老画过插画的著名插画师都感叹自己永远无法超越原作。
■ 托尔金和《牛津英语词典》(OED)有着不解之缘。1919年至1920年他曾担任OED编委,参与字母W开头部分的编纂。1969年,“Hobbit”一词在OED增补集编纂过程中进入了编辑的视线,其流通程度已达到收入词典的要求。之后mathom、orc、mithril、orcish这些托尔金自创的“中土词汇”也被纳进OED。
■ 托尔金与刘易斯的友情:他们一周至少见三次面,参加一次文学爱好者的聚会,共进一次午餐。有一天,俩人聊天,刘易斯问:“怎么就没有适合我们看的神话故事呢?”“那我们就只好自己写了。”托尔金说。于是我们今天读到了《霍比特人》、《魔戒》、《纳尼亚传奇》。
■ 托尔金16岁时与大他3岁的伊迪丝陷入热恋。1916年两人终成眷属,一起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伊迪丝去世后托尔金在她的墓碑上加上中洲女精灵“露西安”的名字,这位女精灵为了和人类英雄贝伦结婚,放弃了作为精灵长生不老的权利。托尔金去世后,孩子们在父母合葬的墓碑上加上了名字“贝伦”。
■ 托尔金在一战中经历了战争史上最血腥的索姆河战役。惨烈的战争和好友的身亡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战前他已创作了大量关于精灵的神话诗歌。之后,他将创作从精灵族转向人类。在这个宏伟的神话体系中,英雄终将回归,压制个性的黑暗终将被打倒,所有的种族都得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 《霍比特人》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祖父威廉,曾在索姆河作为一名南威尔士边民团的战士与年轻的托尔金一起浴血奋战,他所在营的任务后来被托尔金所在的团接替。八十五年后,毛茸茸导演把祖父曾经的战友的小说拍成奇幻史诗大片。可谓是无巧不成书,不可不信缘。
■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把自己的画作寄送给托尔金,令托尔金惊奇的是,她的画作与自己绘制的插图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1977年,女王的插画被用在丹麦版《魔戒》中,她还用笔名发表在英国版《魔戒》里。2003年女王陛下亲临了《指环王》终曲《国王归来》的首映礼。
■ 美国犹他州快乐森林市有一位气球艺术家杰里米,无比迷恋托尔金。在妻子和三个孩子的帮助下,他用2600个气球按原比例复制出了《霍比特人》中比尔博居住的袋底洞,整个过程持续近40小时。壁炉、屋梁、吊灯、食品储藏室、扶手椅,桌子中间还有气球做成的苹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