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雕刻艺术品鉴赏
一得斋主
犀角与其他兽角、兽牙、兽骨一样,是动物身上最坚实的部分,以其制成的装饰品或器皿,美观耐用,深得人们喜爱。加之犀牛已成濒危动物,因而犀角越发显得珍贵,以犀牛角制成的艺术品,更是身价不菲。
我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用犀角制觥的记载。据《诗经》引《寒诗》说,“兕觥,以兕角为主,容五升。”“兕”汉语词典解释为“古代用角做的酒器”。
犀牛在我国早已绝迹。现在犀牛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地区,数量很少。
明洪武二十一年成书的《格古要论》把犀角列入珍宝类,甚至被统治者用作等级制度的象征。《明史·舆服志》载:“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银花、四品素金。”只有二品的官员方能配带犀角刻花的官带,显示出犀角的高贵地位。
犀角雕刻艺术从明朝的初步繁荣,至清中期达到了鼎盛。清初的犀角雕刻继承明代的传统风格,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杯外,有圆雕人物、洗、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
清代后期,国力衰微,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与其他工艺艺术一样,走向衰落。
今天,已成为世界级珍稀保护动物的犀牛,其角牙被禁止入药,因此,明清时期所留下的犀角艺术品已是稀世珍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