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地铁交响曲

 笑熬浆糊糊 2013-02-24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序曲:百年的纽约地铁

1904年10月27日,纽约市第一条地铁南北干线正式通车,起自位于百老汇的市政府站,北至大中央车站,再沿42街西至时代广场,之后又往北至百老汇大道及145街的终点站,此后纽约地铁的路线便沿着这条干线扩建、延伸,直至今日的规模。

1904年10月27日,纽约第一班地铁吸引了15万人乘坐。费用是每人5美分。这个价钱,在当时可以买到一个热狗或一瓶啤酒。5美分的票价一直维持到1948年。整整100年过去后,如今虽说5美分一张票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现在一张地铁票售价为2.25美元),但地铁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影响永远不会磨灭。一站连着一站的地铁将一个个街区勾连成线、片,纽约地铁将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布朗士和皇后、长岛等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世界地铁史上看,纽约地铁虽没有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的地铁历史悠久,但其发展却相当迅速。今天纽约的地铁线加起来比世界上任何城市的地铁都要长,总铺轨长度达842英里。包括25条线路468个站点,每天运载500万人来往于纽约市5大区。

100年来,地铁一直是纽约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仅在好莱坞的许多电影里,纽约地铁的场景数不胜数,地铁对纽约人来说,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一 部分。天晴的时候,我肩披朝阳乘上地铁,加入众多上班族的人群,在地铁上远眺阳光下的帝国大厦;下班回来的路上,坐在地铁车厢另一侧,我又目送被夕阳染红的曼哈顿巨大的城市剪影渐渐从视野中消逝。

因为历史悠久,纽约地铁很多站显得破旧且脏、下雨下雪的时候里面到处漏水,老鼠横行,车厢走起来发出嘎吱响声。但是百多年来纽约地铁忠于职守、运行准时、而且24小时运转不停,给纽约出行的人带来极大的方便。因为有她,纽约才成为全美唯一一座不用买车也能方便起居,可以自由到达市内任何地方的特大城市。
在这个昼夜奔腾的铁流里,也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第一乐章:即兴曲—地铁上的性情中人
几年来通过乘坐地铁,让我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纽约性情中人。
我常见有些打扮时髦的女子,一上车就将包里面的东西“哗啦”倒在座位上,然后开始慢慢整理包里面的东西。她们的包里面十分零乱,乘车卡、钥匙、化妆品、食品……。我在想,这种人在生活中一定也是一个毫无计划、目标不明、走到哪算哪的人吧?
那些一上来就旁若无人,打开化妆盒开始从容地从刷粉底到画眉毛、再到安假睫毛、最后照照镜子为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点点头的女子,看似时间抓得很紧,看得出来其实她打扮自己是不得已,颇有些勉强,只是为了应付同事、老板或者客户;
因为每天是从终点站出发,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会在同一节车厢见到同一个人。他坐在同一个座位上,我们在同一个车站下车。几年来彼此只是“心有灵犀”从不曾搭过腔。他坐的位置,下车时车门正对着站台通向外面出口的楼梯,出了车厢上了台阶——这是一个效率很高、时间抓得很紧、计划性很强的人;
更多的人是一上车找好座位就开始看书。有的人找不到座位就站着看书——车厢有时晃动厉害,这是颇需要功夫的。拿着电子书的是年轻读者,拿传统书的年纪偏大, 不难看出“代沟”。各种文字的书籍都有——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意大利文、中文;看一个国家乘坐地铁的人,就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人热爱读书的程度;
在拥挤的人群中,不时可以看到有的听音乐的人在摇头摆尾、津津乐道,不时还会大声哼一两声歌词 “啊,宝贝,我深深地爱着你呀”。

车上打电话也是很普遍的事情,几年下来我通过听电话,已经在车上“免费自学”了几门外语。意大利人讲话往往伴随丰富的手势、俄罗斯语铿锵硬朗、西班牙语流畅贯通没有标点符号,我均能准确判断出这些语种。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短裤日千人脱裤坐地铁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帅哥美女不穿裤子坐地铁,还若无其事


第二乐章:诙谐曲—要乘客还是老鼠?

想从前在大华府地区居住,地铁票贵一倍不说,有人在站台上吃东西惨遭罚款和逮捕。来到纽约乘坐地铁,深感自由自在。纽约是全美唯一允许在地铁上吃东西、喝咖啡的城市。车厢里常常能闻到诱人的咖啡香。由于纽约大都会公交局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地铁清洁人员,纽约地铁老鼠横行 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纽约州参议员比尔?帕金斯拟打破传统,提出了禁止在纽约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的议案。议案规定违反者将被苛以罚款250美元。议员禁止在地铁吃喝的议案一提出,首先立即遭到地铁主管强烈反对。时任大都会捷运局局长洛塔接手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想要地铁上吃东西的乘客还是遍布于残屑上的老鼠?

这位局长在任职纽约市副市长时,曾被誉为“老鼠沙皇”,在对待老鼠的问题上他的态度一贯十分坚决。但地铁禁食议案被提交后,他明确表示反对。在一次采访中, 洛塔说他看见很多学生早上在地铁里吃早饭,让他动了恻隐之心。“禁食议案将给弱势群体造成困难。我不想剥夺孩子们这唯一可以吃早饭的时间。” 议员和地铁主管两人关于地铁禁食令出现的分歧,让纽约地铁乘客暗自高兴,至少目前他们可以充分享受在地铁上自由吃喝的好处。
短裤日千人脱裤坐地铁

政客之外,普通乘客自有自己的乐趣。2011年1月9日,纽约举行了第10届 “无裤(短裤)乘坐纽约地铁日”活动。响应者自然都是纽约的年轻人。即便纽约冬季的严寒,也挡不住这些求新求异的年轻人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这个由“随处即兴”(Improv Everywhere)的发起人查理?托德发起的疯狂想法和行动,受到全球爱酷族的追捧。2002年起首办的“集体无裤坐地铁”活动,只有10多名年轻人参加,但现在已经廷伸至全球144个大城市,吸引了5000人参加。托德说:“活动的目地只是通过一些愚昧行为,逗人欢笑,增加城市生活的乐趣。” “只是制造一些令人惊讶的一刻,从而使行动者在自己的余生里对其曾经做过的愚蠢举动津津乐道”。 

2011年1月9日,纽约市集合了3000多人在下午3时从全市六个不同的集合点,一起脱掉裤子走入十条地铁线的车厢,若无其事地坐进地铁。活动规定若有其他乘客提问,统一指定的答案要说:“我忘记穿上裤子了。”

托德说,活动不是抗议示威,更没有政治立场,只是一场集体逗人欢乐的愚蠢行为。其他的美国大城市旧金市、芝加哥、波士顿、西雅图、华盛顿首府,以及伦敦、悉尼、巴塞罗纳、多伦多等全球144个城市也同步响应。

帅哥美女不穿裤子坐地铁,还若无其事,旁若无人。不过,他们正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每年一月份某一天,这群人都会在纽约以及多个城市地铁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舍身救人的纽约建筑工人韦斯利?奥特里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布鲁克林女子告示寻找地铁上救助过她的好人




对于一个人口800万的世界文化之都,纽约地铁几乎每隔不久,都会上演乘客不幸跌下、或者被推下、或者寻求自杀而被撞身亡的事情。
仅仅在最近,就发生了两起最有影响的事件:
2012年12月3日,在时代广场地铁站一位乞丐将58岁的韩裔推下地铁致死。在场的一位记者乌马尔?阿巴西拍摄了韩裔被推下站台直至遇难的照片,并卖给《纽约邮报》,该报将其登在头版。照片在《纽约邮报》刊出后,引来民众及媒体的大量批评,指责新闻从业者见死不救,缺少人文关怀。 阿巴西则认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从他听到人们的叫声到列车撞到那名男子大约只有22秒钟。同时,他看到肇事者向他跑过来,担心他自己也被推下站台。
同月28日,一名46岁来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商人、热爱音乐、工作勤奋的移民,在刚刚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候,不幸死于一位精神有毛病的女性掌下。
据统计在2011年有146人被地铁车撞击,其中47人死亡。
在众多悲剧中,也有英雄救人的故事。
2007年 1月2日,纽约建筑工人韦斯利?奥特里在地铁站救下一个跌落站台的学生,在纽约被传为佳话。当时一名19岁学生在纽约曼哈顿地铁站等车时突然晕厥,跌入铁轨,而一辆地铁列车正呼啸着朝他驶来。正在候车的奥特里毫不犹豫跳下站台,将学生揽在身下,一起滚到排水沟内,几节车厢与他们擦肩而过,两人都没有受伤。事后,学生被送往医院。

韦斯利?奥特里得到了英雄式的待遇。纽约市长彭博专门在市政厅为奥特里举行仪式,授予他“哈勒姆英雄”称号。这是莫大的荣誉,此前获此称号的只有马丁?路德?金博士、拳王阿里等人。仪式之后,奥特里与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川普会面,川普拿出1万美元,作为奥特里见义勇为的奖金。此外,奥特里可以免费乘坐一年地铁,纽约电影学院拿出2500美元为奥特里的孩子设立助学金,奥特里还可以带孩子免费观看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并参观后台。但奥特里说,自己并不想成为英雄,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至于自己得到的一切,他说是“好人自有好报”。
2010年5月,在联合广场地铁站,一个神秘的好心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从飞驰而来的L车铁轨上救起一名女子。
  
被救女子是26岁的布鲁克林摄影师杰西卡?欧西塔,她当时突然跌下铁轨。救人英雄勇敢地跳下铁轨,把她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我认为整个事情是一个奇迹,” 欧西塔的母亲苏?欧西塔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守护天使。” 
目击者回忆道:欧西塔跌下铁轨后昏迷不醒,趴在铁轨上,鲜血从她的头上汩汩地冒出。救人时间很短暂——也许不到一分钟,但救人英雄在危险关头却非常冷静。警方说,救人男子首先试图把欧西塔举起送上站台,但在他做到这一点之前,开往曼哈顿的L车轰隆隆疾驰而来,救人者被迫瞬间改变做法,迅速把欧西塔放在两根枕木之间,自己则纵身跃上站台。事实证明此举是两全之策。
警方说,救人英雄是一名非裔,救人之后,他悄悄地消失在夜色中。“ 至今我们还不知道他是何人,” 警方说。欧西塔的母亲希望有人能找到女儿的救星。
在几年乘坐地铁的经历中,我亲眼所见素不相识的人搀扶盲人上下车、帮忙抬着婴儿摇篮上下楼梯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纽约地铁更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每日每夜演奏着流动的旋律,讲述着平民百姓的故事。
胖子的故事。据统计,纽约有四分之一的肥胖客。我每天上班匆匆赶路,都会遇到胖子横在前面,让你过不去。在地铁里,只要前面有一个体型胖的人横在楼梯上,你就无法穿过狭窄的楼 梯,眼睁睁看着一班地铁车离去,后面的人只有和我一样干瞪眼。当初设计纽约地铁时,一定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车厢里为三个人设计的座椅,如今如果遇到一 个胖子,只能勉强坐进两人。为两个人设计的座位,只能坐进一个半人。有一次我不幸就被一位胖子卡在两人的座位上,不能动弹,直到对方下车,我才得以解脱。

流浪汉的故事。如果在紧张的上下班高峰时期,出现某一节空着的车厢,一定不要以为是“好事临近”。一次我冲进车厢,又和一群同时冲进来的人捂住鼻子冲出来,原 来车厢被流浪汉们弄得脏臭难闻。(也有一次例外,夏天的时候空调坏了,酷热难耐,冲进车厢坐了一站浑身大汗,如同洗了一个桑拿澡,停车时赶紧跳出来换车厢)。在漫长的冬天里,在我到达终点站之后,总能看到每节车厢角落里都留下一位身边堆满黑色塑料袋的流浪汉,地铁车厢就是他们的临时居所。

地铁上各种表演的故事。一次在车上看到两个男士,他们在大声向对方表白爱情,两人卿卿我我,公开谈婚论嫁。在人们疑惑之时,才 知道是两位学表演的学生在公开场合练习表演。我常常能看到非裔青年为了在车上讨钱,在窄窄的车厢里能翻出漂亮的跟头。看到戴墨西哥大草帽的大叔们的吉它组合,演唱 着欢快的墨西哥民歌。还有拉手风琴的盲人,具有高超的站立技巧,任凭车转弯摇晃也不会歪倒,这岂是一日之功。有一位断指的非裔乞讨时会说:“女士们、先生 们,如果你们没钱给我,就请回我一个灿烂的笑容”,人们便纷纷送去了笑容。
在纽约地铁里行艺乞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的,必须经过审查批准。地体管理部门还必须“考核”这些人的专长,而且要求技艺多样化。这就 是为什么我看到在地铁站台演奏的人都有很高的水平。演奏的乐器也是各种各样。西洋乐器我见过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长笛、吉他、手风琴、口琴,中国民族乐器见过二胡、京胡、扬琴。还有非洲的一种独弦琴、南美的排箫。就是用各种盆子、碗、桶表演打击乐的非裔,也显示出很强的节奏感,还有非裔的街舞表演,很能吸引路过换乘的乘客。在著名的纽约中央车站常有三五人的“大型乐队”表演,演奏水平很高。有一次,我被四个非裔优美的和声震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最聪明的是在地铁口见到一位“敬礼哥”。他知道纽约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于是学了世界各国国歌,利用人们思乡、爱国之情来打动路人。他每演奏完一个国家的国歌后,就神情 肃穆地举手敬礼。我就听到过他演奏中国国歌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中国歌曲。自然他的收入来源也最“国际化”。我和他聊过,他是一位纽约市 立大学学音乐的学生,曾向他的中国同学学了很多中国以及港台的歌曲。
每次当我听到南美人用排箫演奏《说声再见》(Time to say goodbye)那一刻,总会被音乐声深深打动。这总让我联想那些在这座城市艰难谋生的人,想到艰难生活中的他们具有的无比坚强乐观的性格,令我内心对这些人肃然起敬。
纽约的地铁离海边很近。在生活工作遇到烦恼的时候,花上2.25美元就可以乘地铁离开喧嚣的城市,投入到大海的怀抱里,去换上一种新的心境。

纽约地铁交响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纽约地铁是一个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人和睦共处的地方。 纽约人对地铁有着特别的情感。美联社记者盖瑞在的一篇纪念纽约地铁百年的报道说道:

“这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D车从布朗士开出后,一群西语裔的青少年上了地铁,用西班牙语打闹。
D车进入曼哈顿中城的时候,又有一群办公室的白领进入。
当地铁进入布鲁克林,非裔、亚裔和俄国裔乘客争先恐后涌入,如果你乘坐7号线,几乎进入了华裔社区中。
D车的D字,是英语“多元城市”(Diverse City)的第一个字母,恰恰证明了纽约市在历史不知不觉的进程中,变成了一个世界大熔炉。
纽约的历史学家法西勒说: “你付了2元的车票,你坐着地铁经过纽约的4个区,老天知道你穿过了多少不同的邻里;还有其他什么比地铁更好的方式,能把不同的文化汇集在一起的呢?”
39岁的乘客马菲说:“对纽约人来说,地铁是不同族裔人们生命的一部分”。

2011年8月27日,当飓风“艾琳”袭来之前,纽约做出的一项决定也是前所未有,宣布关闭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 2012年12月30日,当飓风珊迪袭击大纽约地区时,纽约地铁再次关闭。——所有468个地铁车站和840英里的地铁里程、数千城市公交车、以及巴士、从曼哈顿中城到郊区的通勤车全部停运。
这几天全市都安静了,没有地铁,没有了呼吸,似乎没有了纽约这座城市。
是啊,每天看着白人、黑人和黄皮肤的亚裔在站台上穿梭的图景,就像一幅城市风俗画,一幅巨大的五线谱。站台上,当两辆车同时到站时,第一辆车的门开了“叮咚”,然后是第二辆的车门开了“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响成一片,这不也正像两个巨大的怪兽在即兴演奏地铁交响曲中的来回对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