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200城55%地下水質差 污染致癌高發牛羊絶育

 阿生记图书馆 2013-02-24
日前山東濰坊被疑有企業往深層地下排污的消息,引發了公衆對地下水現狀的關注和憂慮。

  在多種污染源作用下,中國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且污染速度快。2011年,中國200個城市地下水質監測中,“較差—極差”水質比例55%,並且與一年前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

  根據國土資源部十年前的調查,197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已不能飲用的面積達六成。f

  地下水形勢已刻不容緩。按環保部等部門制定的規劃,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

  山東濰坊地下排污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

  在傳出有工廠將污水通過高壓井排到1000多米地下的消息后,濰坊市稱未排查到相關問題,並懸賞10萬元征集線索。

  2月21日,濰坊對媒體稱尚未發現有價值的舉報線索。而事件仍進一步發酵。網絡上關於地下排污線索也不斷湧現。媒體日前又曝出,濰坊下轄的壽光市存在打井排污現象,當地一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地下排污。

  環保機構“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2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認為,有關部門不必糾纏“1000米”的字眼,民衆對地下水污染的焦慮,折射的是地下水嚴重污染的現狀。

  民間環保組織“未來綠色青年領袖協會”的理事長趙亮昨天告訴記者,他們在海河流域做環境調查,發現已經難以找到一條幹凈的河流。污染的河流會滲入地下水源。而各地企業利用滲坑、滲井排污也已近20年。

  2011年發布的《中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下稱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初步判斷我國地下水污染正在由點狀、條帶狀向面上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

  嚴峻現狀

  200城市五成地下水質差

  “這裏沒有污水處理廠,沒有環保監管,有的是祖輩飲用地下水的傳統!”趙亮對地下污染威脅農村飲水安全的狀況,非常擔憂。

  清澈的小河,透亮的井水,已成為記憶。趙亮2012年7月在對海河流域調查時,發現村民大都被迫放棄了飲用井水。

  2000年-2002年國土資源部進行了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37%已是不能飲用的Ⅳ類、Ⅴ類水。

  2011年,全國共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質監測,其中“較差—極差”水質監測點比例為55%。與2010年相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

  在地表水資源不足,且部分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地下水曾被認為是清潔穩定水源。

  根據《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09年中國地下水開採總量1098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18%。在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占城市總數的61%。

  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

  在沒有新水源的情況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着生存危機。

  多種源頭

  平原地下優質水僅4.98%

  2月18日晚,中國青年報記者丁先明在山東茌平縣干韓村採訪,村民十多米深的自備井,打上來的水發黃,水面有薄薄油花。村民不敢再飲地下水。

  干韓村東南角,500多畝土地,被一家鋁電企業用於污染性廢渣赤泥。

  近些年,很多平原農村地區井水變味、變色的新聞,屢見於報端。

  農村水井主要抽取淺層地下水,而地表水可直接滲入淺層,受污染侵害最為嚴重。根據2001-2002年國土資源部第二輪地下水資源調查,在197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區中,淺層地下水Ⅰ類和Ⅱ類水質分佈僅為4.98%,已不能飲用的Ⅳ、Ⅴ類面積高達59.49%。

  2012年7月,趙亮在河北霸州調查時,很多村民把污染源指向當地的一些軋鋼廠。許多年來,城鎮、城郊和農村的一些工業企業用滲坑、滲井和縫隙排放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非常嚴重。

  城市也是污染的源頭之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處理能力不足,甚至市政管網滲漏,都會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也在農村發生着。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用城市污水灌溉等,都讓土壤受到污染,形成最大的面狀污染源。

  而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會直接滲透到地下水源。

  相對於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質量要優良,這也是很多城市用水的主要來源。但一些地帶的隔水層很薄,甚至開了天窗,使已受污染的淺層水進入到深層水。

  危害顯現

  污染致飲用水危機

  一份由公益人士製作的“中國癌症村地圖”正在互聯網上被關注,村子數量被認為超過200個。

  環保部2月20日發布《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稱個別地方因環境污染出現癌症村。

  此前,地下水污染導致癌症高發甚至牛羊絶育的報導,在諸多地區出現。

  在一些地區,污染已危及公共用水安全。

  據國土資源部網站資料,遼寧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大面積污染,附近一個村160人因水而亡;由於地下水的嚴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萬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臨報廢。即使是北京,淺層地下水中也普遍檢測出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這些“三致”有機物在我國東部其他城市和地區,很可能同樣存在。

  地下水污染隱蔽難以監測,發現時往往已造成嚴重的后果。根據2000年-2002年國土資源部的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全國195個城市監測結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污染趨勢加重;北方17個省會城市中16個污染趨勢加重,南方14個省會城市中3個污染趨勢加重。

  宣戰污染

  欲全面監控典型污染源

  “我們的情況很嚴峻,這是一個機會,希望不要再錯過。”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希望這次濰坊排污事件引發的關注,能夠推動整體環境制度的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介紹,類似地下水污染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美國也遇到。當時這些國家都提高了排放標準等。不過污染得到緩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化完成后的産業轉移,很多污染源消失。而中國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污染源難以消除。

  馬中介紹,地下水雖屬可再生資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凈非常緩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環境與生態破壞,往往長時間難以逆轉。

  人類還沒有找到一個十分有效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術。無法承受的治理成本也使得地下水污染陷入困局。有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日本測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800萬億美元,只好扼腕嘆息。

  2011年,環保部、國土部與水利部聯合公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中,預計2015年年底前,中國將完成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和評估工作。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
水污染 華北淺層地下水 僅2成可生飲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研究所消息指出,該所實施的《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已通過專家評審。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僅占22.2%。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略好於淺層地下水,污染較輕。

人民網報導,從2006年開始,項目組歷時五年調查華北平原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狀況,分析了地下水水質影響因素和污染來源,並基於地下水防污性能評價做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

據報導,地下水質量調查評價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直接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僅占22.2%,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1.25%,需經專門處理後才可利用的類地下水占56.55%。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略好於淺層地下水,直接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6.45%,經適當處理可以飲用的類地下水占23.13%,需經專門處理後才可利用的類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總固體等原生指標是地下水質量差的重要原因。

報導稱,地下水污染評價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僅占採樣點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達44.13%。深層地下水污染較輕,遭受污染的深層地下水也以輕污染為主,未受污染的地下水達87.14%。
 
土壤的秘密,这丑不该遮!

政府的作为,就这样让公众不能平静,将自己置身风口浪尖,何苦而为?

【侨报2月26日中国时评】继触目惊心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事件连续曝光后,大陆民众的环保视角随即转移至性质更隐蔽的土壤污染。近日北京律师董正伟向大陆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信息,但遭到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的拒绝。这项始于近7年前、结束于3年前,预算近10亿人民币的中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就这样对结果秘而不宣。

近年来,伴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土壤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城市向农村、地表向地下转移的趋势,耕地大面积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对食物链的破坏更是数十年难以恢复。

按环保部依据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属“国家秘密”的可不公开,但这一“国家秘密”的定义却无据可查,归于各行政机构解释。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就有如下猜疑:

首先,污染扩散的数据全然公布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将引起民众恐慌和社会不稳,现实的原因是,一位知情官员称会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其次,污染程度积重难返,治理不力收效甚微,公布数据意味10亿元打了水漂,官员为避免针对经费的问责而丢掉乌纱,不予公布;最后,调查手段及方式受限,官方尚不能给出准确无误、值得信服的结果,据报道,已有不少学者质疑此次调查的科学性。

猜疑显然为公众带来恐慌,加剧对公权力的不信任。环保部须知,于己,其职责是保护环境和民生健康,而非掩盖信息和“保护污染”。于民,任何事关民生的信息,他们都有无可剥夺的知情权。

从近日山东地下水污染引发的广泛声讨,到此番的土壤污染“国家秘密”,每次的不透明,不公开,为的是避免公众恐慌、社会稳定,但最终却往往成为新闻热点,公共话题,政府的作为,就这样让公众不能平静,将自己置身风口浪尖,何苦而为?

应对民众关切的问题,环保部门理应有一整套从立项调查到信息披露、提出治理措施再到实施监督的机制。如若一些数据真的敏感到骇人听闻,官方大可从能够公开的部分开始,逐步向民众解释污染现状,并提出治理意见、公开进度。这样非但不会引起恐慌和猜疑情绪反弹,反而能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民众共同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