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某一类型幼稚白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种异 常增生的白细胞丧失正常功能,并有成熟障碍。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表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异常的 幼稚白细胞出现),并广泛浸润全身组织与脏器,导致该组织和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以及 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本病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的刺激、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穿刺血液学检查便可确诊。按病程可分为:(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 较短,骨髓检查原始细胞超过10%。(2)慢性白血病:起病慢,病程长(可1年至数年),骨髓检查中原始细胞很少,而幼稚 细胞在10%以上(慢性白血病可以有急性发作)。按周围血象可分为:(1)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超过15000,并出现幼稚细 胞。(2)亚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5000,但有幼稚细胞出现。(3)非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5000, 未见幼 稚细胞。按细胞形态可分为:(1)粒细胞性白血病;(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其它较少见的尚有 红血病、红白血病、浆细胞性白血病、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毛细胞性白血病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联合化疗有效,较大部分的急性白血病可得到缓解,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必须维持治疗3年 以上。近年来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部分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慢性白血病也主要依靠化疗。但慢性粒 细胞往白血病治疗不当可出现急变。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急劳”“虚劳”、“血证”等范畴,而慢性白血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的症状表现则多属于“症 瘕”、“积聚”、“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因虚致病”和“因病致虚”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本病先有 体虚内伤,然后邪气凑之;而后者认为先有邪毒内伏,然后导致正虚邪盛。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大多学者认为本病是虚 实相兼、本虚标实之证
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挪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徽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 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一4丸。清晨5 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一5次,休息1天。
图书集成》中的“追毒五金散”、“返魂丹”等古方相似。对病程较短,发热与出血不明显,中医辨证为阳虚或气虚的患者 ,使用本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养阴活血,泻中有补,不致苦燥伤阴;并加夏枯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协同攻邪抗癌而取得疗效。本 方名由编者所拟
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 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脂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 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显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巩固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处方组成]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l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 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主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一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一5克,分3一4次口服。 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一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 用。
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经炎症状,停药l一6个月后尿砷含量可明显减少。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于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调成泥,加麝香1.2 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一5厘米);无效2例。
血通络;加蜜调以防止干燥;醋调以加重药物的渗透力;再加以麝香、梅片更增辛香走窜之力,故周以治疗白血病所致脾肿 大有较好疗效。一般敷药3一5天开始见效,2周内脾脏可明显缩小,3周后进步较慢。病程较长者疗效较差。本方名由编者所 拟
克,分2一3次饭后服。
成消失时间为11.4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性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主要有效成份为三硫化二砷,含砷量约为75%。中医认为白血病是邪毒瘀阻脏腑 、经络及骨髓,使气滞血瘀。古语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青黛、雄黄化瘀解毒,以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本方 的副作用有恶心、胃脘不适、便溏等,重者可出现便血。(
白花蛇百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 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一3克。
、黄连、连翘、野菊花。
扶正与攻邪兼顾。适用于白血病的本应标实证的治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煎服。
,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处方来源]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并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高凝状态,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因而能够提高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 拟
、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 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够促进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有助于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机 能的恢复 10.[处方名称]生生汤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 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仅用不规则化疗。
作用,故取得疗效
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日服4~6丸。
一9年8例,5一6年14例,3一5年9例,不足3年2例。
不生。”故用本方长期服用,具有被瘀消积、清热解毒之功,可阻止和推迟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变的发生,对延长慢性粒 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缓解期,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次。
急性淋巴细胞型9例,慢性粒细胞到3例,慢性淋巴细胞型1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完全缓解病例持续时间最短 2个月,最长71个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33.3%,总缓解率为88.8%。
间也广泛传用蜡除治疗各种肿瘤。据现代医学研究揭示,蟾蜍制剂的抗白血病机制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呼吸
内热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选加香砂积术汤;身疼骨病加丹参、延胡、香附;肺热痰嗽加银花、黄芩、百部;便血加生 地榆、藕节;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
以上3例。
低。用本方配合化疗可明显提高缓解率。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51..白血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