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故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均自子宫肌层长出。当肌瘤为肌层包围 时称肌壁间肌瘤;若向子宫浆膜面发展,突出于子宫表面,即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当肌瘤向子宫腔发展,覆盖于子宫粘膜 下,则称为粘膜下肌瘤。多数子宫肌瘤可无症状,仅于体检时被发现,但粘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出现月经过多 或淋漓不净;增大的子宫肌瘤亦可出现白带增多或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 生剧烈月腹痛。此外,尚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 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因素为长期大量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尤其在只有雌激素作用而无孕激素作用时,更易发生,但 不仅于此,子宫肌瘤的发病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明了。 根据增大的子宫和月经过免或淋漓不净等临床表现,子宫肌瘤一般不难诊断。若临床检查不能肯定时,可通过测探宫腔、诊 断性刮宫、B型超声及子宫腔碘油造影术加以确诊。但需注意与子宫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相鉴别。 现代医学根据悉者的年龄、生育状况和临床表现,一般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主要用刮宫术和雄激素治疗月经 量多而肌瘤不大的患者,凡肿瘤较大、症状明显而其他方法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术、经月复 部肌瘤剔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术。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一般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 调,外因寒气客于子门,瘀血凝结,蕴久化热,与内湿相合,箅以留止,日益增大发为本病。治疗当以行气导滞、理血散积 ,活血破瘀、消症散结,清热化湿、祛瘀散结,理气化瘀、导痰消积诸法,辩证施治。当肌瘤患者出现崩漏时,亦可采用塞 流、澄源,复旧诸法调治
、紫石英15克,水煎服。
子、海藻、三棱,加花蕊石30克、鹿啣草12克、参三七、血竭粉各2克(吞)。(2)阴虚火旺者去党参、紫石英,加生熟地 各9克、炙龟版12克、北沙参12克、夏枯草12克、白薇9克、桑寄生12克;经血过多者去海藻、天葵子、木馒头,加水牛角( 先煎)30克、丹皮9克、紫草9克、羊蹄根30克。(3)脾虚气弱者去首乌、天葵子,加黄芪15克、白术、白芍各9克、淮山药 15克、炙升麻9克、金狗脊12克,出血过多者上方去木馒头、海藻,加煅龙牡各15克、煅代赭石15克、景天三七15克、地锦草 15克;偏阳虚者加炮姜炭6克、煅牛角腮12克、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4)随证加减法:经血多瘀块者加鹿啣草12克、 炒五灵脂12克;小腹痛加金铃子9克、延胡索9克:腰酸痛加桑寄生12克、金狗脊12克;乳房胀痛加全瓜篓12克、路路通9克: 白带多加马鞭草12克、白芷炭9克:便秘加火麻仁12克。
)29例,好转(经量减少30%以上,其他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22例,无效3例。肌瘤改善总有效率为66.7%,其中显效(肌瘤 消失)15例;有效(肌瘤明显缩小)21例;无效18例。
出血更甚,故选用贯仲、半校羹、海藻、鬼箭羽、天葵子等化瘀软坚、清热散结之品。其中费仲、鬼箭羽既有破瘀散绪之功 ,又有疗崩止血之效,对于宫肌瘤兼有经血过多者甚为适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处方组成]当归12克、炮山甲12克、桃仁12克、莪术12克、香附12克、继断12克、夏枯草12克、淮牛膝12克、三棱9克、昆布 15克、苡仁30克、王不留行9克,水煎服。
30%三棱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连用7天。
明显缩小)37例,占27.2%,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但肿瘤缩小不明显或未缩小)5例,占3.7%,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22例,占16.2%,总有效率为83.8%。
则仍以手术治疗为宜
克、夏枯草10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服。
下腹寒者加吴萸7克、小茴香7克、肉桂5克,失眠者加夜交藤12克、远志9克、炒枣仁20克。
例,有效(子宫未见明显缩小,但症状丛本消失或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0.49%。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无变化)8例 。
好,粘膜下肌瘤效果差。更年期患者预后较好,若用中药控制症势俟绝经后,肌瘤即随子宫自然萎缩,但对月经过多或持续 出血者,应作诊刮术,以除外子宫恶性肿瘤,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加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15克。
一定程度缩小或症状明显好转,经量减少1/3以上)7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15例。总有效率为62.5%。
[处方来源]福建省立医院林浩然等。
血等,往往又可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化瘀消症外,可辅以补气养血或辅以滋阴养肝。临床应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煎服。
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但要使患者子宫恢复正常,需要更长的治疗过程,尤其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往往见效较慢,有待于 继续观察,改进治疗方法。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