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家乡的民谣(原创+收集)
1
文明上网,文【大老吴按】常德地处湖南西北部,与湖北的荆州、宜昌交界,是一个由“三分丘岗两分山、五分平原和水面”的地貌组成的富饶之地。清朝以前,湖南湖北同属湖广行省,地处湖广中心地带的常德一直是楚文化的中心之一。常德在省内又紧邻相对荒蛮的湘西,过去土家、苗家的经营山货的商人或家境殷实的百姓经常会沿着沅江乘船顺水而下,到常德城里进行交易或购买生活用品(湘西沈从文老先生的文章中经常提及此事),因此神秘而又吊诡的土苗文化和风俗对常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常德自古又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称,往西数百里便是巴文化的发源地重庆,因此常德的文化风俗里面很自然地又融合了一部分巴文化的精髓。常德的民谣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大老吴的老家地处常德城北约三十公里处,是一座美丽而又僻静的小山村。十六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这个鲜为人知的村子里,虽然离开村子已经二十余年,却依然对老家的风土人情十分眷恋,悠悠往事时隐时现。其中觉得最有趣的当属家乡的民谣了,自打记事起,我就特别迷恋家乡的民谣,只可惜记性较差,很多民谣都记不全或完全记不得了,昨晚上网有幸闯入一家乡民谣搜集者毛先金先生的博客,发现里面搜集整理了有很多儿时听过的家乡民谣,不仅名目繁多、内容丰富,而且还加上了一些专业的批注和评论,让我如饥似渴地一直读到大半夜,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 现将毛先生的博客地址收录如下:http://blog.sina.com.cn/52304jinxianm。同时也将我儿时听过家乡的部分民谣(主要是童谣)登记下来(可能与毛先生搜集整理的内容有些出入,常德地域范围也不小,偶有出入也属正常),以便闲时吟诵,怡然自乐一番。 《倒打鼓倒唱歌》: 倒打鼓、倒唱歌,风吹岩滚滚上坡。(岩滚,北方叫石碾子) 枫树巅上鱼板子,流水摊上鸟做窝。 半夜听见人咬狗,公鸡叼起貚猫走。 背起牯牛赶起耙,箪篓撅起锄头把。 木斧头、斗铁把,句句说的老实话。 《讲反话唱倒歌》 丫鹊窝,尾巴拖, 听我给你唱倒歌: 先生我,后生哥。生哥哥、我煮粥,哥哥十五我十六。 燕子窝,泥巴坨, 嘎嘎(外婆)出嫁我打锣,妈妈回门我挑货。 我从舅舅门口过,舅妈留我坐一坐,还要给我喂茶喝, 我不坐、我不喝,我要回家引婆婆,婆婆还在摇窝里坐。 《三十儿晚上》 三十晚上月亮大,墙头打伞偷黄瓜。 聋子听见哒,瞎子看见哒, 哑巴一声喊,跛子跟斗赶。 赶到淤泥湖,搭(摔)得灰直扑。 《数螺歌》: 一螺穷,二螺富, 三螺四螺住瓦屋, 五螺六螺骑高马, 七螺八螺穿破服, 九螺十螺享清福。 《癞子歌》一: 癞子癞、挑柴卖,深更半夜不会来。 鸡儿叫、狗儿咬,癞子回来了。 奶奶煨清茶,爷爷祭菩萨: 保佑我的癞儿长头发。 一长长三根, 挑水去,扯断一根 烧火去,埮断一根 上楼梯,挂断一根 前一模、后一摸,还是个光脑壳 《癞子歌》二: 癞子本姓张, 骑起马儿来看秧, 来又来得早, 打一脑壳的霜。 《金打铁、银打铁》: 金打铁、银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的耳朵剪个缺,杀个鸡儿补不到, 杀个鹅儿剩半边,收到嘎嘎的床头先。 猫儿拖到踏板上,狗儿拖到粪堆边, 丫鹊夹到港那边,有家婆媳闹意见。 大媳妇挑水去,没捡来, 小媳妇洗菜去,捡回来。 公一碗、婆一碗,胀得公婆发青喊。 大媳妇,你莫怄,给你留了一堆骨, 小媳妇,你莫慌,给你留了一碗汤。 《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狗咬嗲嗲(爹爹), 嗲嗲跛哒,碰到姆妈, 姆妈洗菜,碰到奶奶, 奶奶打水,碰到乌龟, 乌龟讨账:欠我的油,欠我的盐, 看你今天还不还, 今朝要是你不还, 绊倒你地上坐半天。 《猜拳歌》 先出坨、后出叉, 三两两、管金叉, 大老爷、小老爷, 白胡子、黑胡子, 吹火筒、满天红, 剪刀铗,齁胳肢。 《栽秧歌》 泡种下秧一百一, 手拿黄秧七十七, 谷儿怀胎还要水, 姐儿怀胎还要郎, 郎是姐儿的救命王。 明发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