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讲坛·白云翔教授:汉代开启国门 走向世界(1)

 chao fan zi 2013-02-25
光明讲坛·白云翔教授:汉代开启国门 走向世界
2012-06-18 05:38: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演讲人:白云翔  时间:3月21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白云翔 1955年12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手工业考古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走向中亚西亚及欧洲

    走向蒙古及西伯利亚走向朝鲜半岛走向日本列岛走向中南半岛  走向世界,是汉代中外交流的主旋律

    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就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来说,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时代乃至史前时代,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联系并进行交流,却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代开始的;中国古代真正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也是从汉代开始的。

    从我国向西,是广阔的中亚、西亚和欧洲南部地区。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的绿洲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自陇中跨过黄河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经敦煌再向西跋涉,自疏勒(今新疆喀什)向西翻越葱岭,就可先后到达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东南部直至地中海沿岸。

    在中亚西亚及欧洲东南部地区,迄今已在20多处遗址或墓地发现了汉朝文物。譬如,在阿富汗北部希比尔甘东北的蒂利亚山,发掘的6座大月氏或贵霜初期的贵族墓葬中,有3座墓各出土西汉铜镜1件,并且墓主人身着丝绸服装,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

    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西哈萨克斯坦州列别杰夫卡村,发现的萨尔马泰族后期文化墓地中,有2座墓各出土汉朝铜镜1件,墓葬的年代大约是公元2—3世纪。

[责任编辑:廖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