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停下 诗余片羽一 致海阔天空(一)

 余梦飞 2013-02-25
致海阔天空
思《一盏小豆灯火一一读白莲老师散文诗 <幽灵风雪夜> 》
诗余片羽一
2013/3/1

上海白莲  
复旦大学 宿舍 水电路1324/9 门房       luolianbao@sh163.net
http://www.oldkids.cn/blog/blog_con.php?blogid=437367白莲简介





星光青灯忆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名诗《别问丧钟为谁呜》:


“  没有人是弧岛  /  可以自全 /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  整体的一部份 /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  欧洲就减小 /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     如同你的朋友或昔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丧失  /  因为我是人类一员  /  别问丧钟为谁呜 /  它就为你敲响  ”


海阔天空君,你我都在大陆,心不可能静止如死水。


“不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進城農民工的基本權利,他們就有可能陷於像狄更斯、德萊塞小說所描寫的那種痛苦境地。”中國政要向哈佛大學講演,向世界發聲。
当代中国越来越像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言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这个诡异,充满阴霾天空,巨大断裂社会层,在这样时代,一位有担当的诗人,怎么坚守文学创作,如何定位写作?如何介入这个时代语境。狄更斯諸君以“雙城記”文學良心說出痛苦,再現社會。面臨的比狄更斯更狄更斯社會,卻更詭譎,一一對現實的現實敍述,依然是於荊棘中跋涉。
在这个大陆任何角落,丧钟突然鸣响,都会像倒下的,渴求回家——心灵温暖归属地。
远方的你,没有隔岸观火,感同身受啊。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


你我心灵没有被历史与现实血腥“死亡”击垮,在残酷处反而凝聚烈爱,一一人性表达。
虚以委蛇者之文人可怜可悲为应召小姐、含泪之太监欤。
海阔天空,一位僻远山区教师,那么情怀“一盏小豆灯火”,那么怀念大娘和她当年的新婚而別的丈君,那么怀念长征流亡迷途,在大娘家借宿留下半床被子的三位女红军战士,那么勇敢地寻觅,呼喊“一盏小豆灯火”。没有让诗变得时尚浮华,小情小调,没有变得冰冷,没有让历史与现实人性死去,没有让 “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床被子也会分给你一半” 信念死亡。
在诗的洗礼中.信念与生命美得如火花灿烂,一盏小豆灯火依然一盏小豆灯火。



“‘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 樱花岛国《雪国》作者川端康成说过。
“美”与“悲”绵密结合,构成艺术魅力。
“悲伤”、“悲壮”与“美”:死亡”与“美”,贯穿文学主调。
“悲伤”、“悲壮”与“美”:死亡”与“美”,与纯真交融,虽说仅仅系暗示、含蓄、朦胧,简约。无不是内心深层感受外化,视象造型化。在艺术外方式上,吸收道统美的艺术手法,君借诗以言志抒怀诗文化,歌之舞之,营造情韵。
《一盏小豆灯火》,无不是对存在的当下痛心,对历史与现实社会困惑的性情反思,是“哀民生之艰难兮”道统之观照,玄想情绪表露,艰苦地追求激情而平静谛观和无我之“佛心”,无不是内心深层的“一盏小豆灯火”闪耀。
君之“一盏小豆灯火”,为阴霾世界添“一盏小豆灯火”兮。







        -----------------------------------------------------------------------------





        夕陽小亭        倘徉於小詩《那個路口》(錄二)
         
        上海  白 蓮
       
       
       
       
       
        穿廊为轿厅,其后大厅崇立,西则为书塾,廊间刻园记。
         宋时史氏万卷堂故址,网师园,苏州小园,乃“以少胜多”也。
         乾隆间宋鲁儒购其地治别业,以“网师”号盖托鱼隐义,亦取名与原巷名“王思”谐音。
        内厅(女厅)殿其后,厢前障以花样,植桂,厅悬“撷秀楼”匾。
        登楼西望,天平灵岩诸山黛痕一抹。
        下楼至竹外一枝轩。
        “网师小筑”,有曲廊接四面厅,“小山丛桂轩”,界以花墙,山幽桂馥。
         小山丛桂轩北以黄石山围之,称“云冈”。
        随廊越坡,有亭“月到风来”可留,明波若镜,渔矶高下,画桥迤逦,云水变幻,骋怀游目咫尺千里兮。
       
       

        近日余正编小集《夕阳山外山》二集,斟酌,坐秋阳小亭“月到风来”,思元之马致远小令:
        何以致远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前句分别於中心语前加同色彩语,蒙太奇拓展了语义空间。
        前句每三成一组,自成场景,看似离散。
        鸦ya、家jia、马ma,形合音合空间境界。
        前句中静态个体意象:除“人家”外,均为修饰语+中心语结构。
        从“枯藤”到附着的“老树”,到归巢栖息于树上的“昏鸦”,有序为暮秋界域。
         “枯、老、昏、小、流、古、西、瘦”,将人生况味投射惨淡阴郁,凄美意象,赋予意味。
        “小桥、流水、人家”,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成对照映衬情悲兮。
        《天净沙》,后句 “夕阳西下”和“断肠人在天涯”意象,以“下xia”“涯ya”收尾,与前句音韵连贯。
         “夕阳西下”丰富了视觉一一心灵气氛。
        “断肠人在天涯”点睛语羁旅悲。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以整体观点研心理精神现象。
         其 “异质同构”,“物理空间一一心理空间”,为析提供视角。
         情之整体意象(格式塔意象),小令乃客主观景情深邃为“断肠人秋思”意境。
          
       

         踱出“月到风来”亭,徜徉於君之小诗“那个路口”,非烟非雾象喻回转中,假象尽辞,敷陈性情。          


               那个路口 / 是一杯红酒 / 醉成一阙古词 / 旋律注满情愁      //      
               那个路口 / 演绎着等候 / 一根长长的丝线 / 我牵这头 / 你拽那头



               牵拽绵绵,文秘在於隐,隐之体在於文外之象。
         今生今世,“那路口”,不祇君诗中“你我”的。
         情动於中而形于言,嗟叹之。缘情托物,那路口似苔藓八卦井,藏有多少牵牵拽拽影照?
        见乃谓之象也,神用象通,境生象外,婉成既有物象又有情意世界。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锦绣文采靡曼之衣。存心于外化之具象,借象表征,象形有形可象。

       
               窥意象而运斤。

       
        象喻思维把社会人生表象中意蕴,形象审美诗学化。
        吾手写吾心,语近旨丰,象外有境象欤。
        《那个路口》“象”,乃中国文学观念史上伴随始终的基源范畴。
         源自先民“尚象”意识,
         经先秦思想家阐释,精神超越,演变为蕴涵思维特征、文化观念与审美思维,辐射思想哲学美学及文学领域。
        象喻,以“观物取象”为起点,立象尽意,结构浑成,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方式,
         借蒙太奇思维表述文学世界:物象与观念世界。
        象喻思维,
         包括艺术创作逻辑起点之“观物取象”、艺术创作心理机制之“立象见意”、艺术审美鉴赏之“象外之象”。
         为文学艺术理论形成提供阐释之法道,衍生或关联“缘情托物”、“借景言情”艺术传统。

       
                诗也者有象之言,悠然心会。

       
               徜佯于《那个路口》“红酒醉成古词” ,乃心影之情愁,漫漫。
          君之小诗“审美情场”,乃审美主客体互为渗透整体结构性情感染人。
          以“完形心理学”能动整体dynamic wholes心理,味之“路口、红酒、古词、长丝线”,
         具有经验性联觉蒙太奇象喻,缠绵。
        品酒词,尙应有文化经验蒙太奇Montage思维参与乎?
       

        网师园云岗西,小阁临流,与看松读画轩隔水招呼。
         轩园之主厅前古木若虬,老根盘结於苔石。
         轩旁廊曲与竹外一枝轩连,东廊名射鸭,系半亭,与池西之“月到风来”亭相映。
         凭阑静观池水,桥与步石环池而筑,增支流之深远。亭台廊榭无不面水。
       

                “名园依绿水”欤。       


            斜阳淡抹,园之西部殿春移,竹石梅蕉隐於窗后。
        轩东为假山,与其西曲廊相对。
        西南隅有水一泓“涵碧”,与中部大池有脉可通,存“水贵有源”意。
        泉上构亭“冷泉”。
        南略置峰石为殿春移对景,以石点水,以水点石。
        建筑山石之变换,如歌家不袭旧调,有致淡语浅语奴役风月兮。
        夕阳衔山,踱出网师园,思《人间词话》“境界”:
        园,也以其为上流乎?
       
       

       
                                                                     壬辰春末於蠡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