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叶底黄鹂 2013-02-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诗鉴赏 

天姥山,在浙江嵊县新昌县内,传说登山的人曾 经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声,因此得名 。《梦游天姥吟留 别》,或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亦称《别东鲁 诸公》。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 都长安 ,待诏翰林,实际上除了应制作诗、“多陪侍 从之游”外,别无他事可作,更无以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 。对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渐厌倦, 同时,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面 对腐败的朝廷,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但报国无望, 而且有祸患将至。在自知难为朝廷亲近所容的情况下, 诗人就于天宝三年三月上书奏请还乡。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乃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 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年(745),他决定南游, 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 

这是一首纪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李白 堪称我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这首诗中,以 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 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 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 象力,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 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 性解放的强烈心情。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 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和自己对它的向 往之心。这是引起梦游的动因。大意是说,海外来客 谈论瀛洲仙山的美妙景致,实在令人神往,只是难以 追寻。而浙江人所谈的天姥山那时明时暗、扑朔迷离 的云霞却是可能看见的。天姥山高耸入云,横贯天际, 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与天姥山毗邻的 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但与天姥山的雄奇壮观相比, 它也显得矮小卑微,象要倾倒在天姥山的东南脚一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二句,这是诗人惯 用的一种反衬手法——瀛洲“信难求 ”,而天姥山却 如此奇伟壮观、真实可睹 ,“云霓明灭”中也颇有仙 山风姿,因此漫游天姥山,就更成为诗人梦寐以求的 事了。实际上天姥山虽是越东的灵秀之地,其高大雄 伟的程度却远逊于五岳,就是和天台山相比,很难相 提并论。然而在李白的笔下,它却伟岸盖于群峰,这 是诗人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诗人的真正意图,并不 在于再现一个真实的天姥山,而是发挥想象表现梦幻 的美好和现实的差距。 

第二层次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 如麻 ”,为梦游天姥的全过程,是全诗情节内容的主 体。可分三层。

 第一层(“ 我欲因之梦吴越”八句)写进入梦境 和梦游的路线。经镜湖,到剡溪,沿着谢灵运登山的 足迹,登上“青云梯”,湖月照影,“渌水荡漾”则更显出大自然的美好。 

第二层(“半壁见海日”之句)写山中所见所闻。 先写天姥山的高且奇:在半山腰可以看到从大海中喷 薄而出的一轮朝阳,耳畔又响起天鸡那美妙动听的啼 鸣。接着写山的深且远:山路是千岩万转崎岖险峻的, 而烂漫的山花又如此迷人,使人留连忘返,倚石稍憩, 不觉天色已晚。暮色之中,熊的咆哮,龙的鸣叫,象 惊雷一样在岩泉山谷间隆隆作响 ,使密林为之战栗, 峰峦为之惊悚。 

第三层(“云青青兮欲雨 ”十二句)进入游仙境 界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 峦崩摧 。”是写诗人梦入仙境时的气氛 :云雾迷濛, 水烟缭绕,电闪雷鸣,山峦欲摧 。“洞天石扉,訇然 中开”洞天,是道家对神仙的居所的称呼,此句意为 神仙居所的石门轰然一声裂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 来下 。”意思是:青色的天空广阔无边,太阳和明月 照耀着神仙居住的镶金镂银的楼台,云神穿着霓虹作 的衣服乘着马纷纷从天而降 ,此时,“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虎为云神鼓瑟 ,凤凰为云神 驾车,群仙密密麻麻地列队迎候诗人的到来。仙境对 诗人的如此器重,与现实中诗人的遭谗被遣形成何等 鲜明的对照呵!仙界愈是重才思贤,就愈显示出现实 中权贵小人的嫉贤妒能,排斥异己,为诗歌结尾的激 愤之情的抒发埋了伏笔。

 第三层次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写梦醒后 的感慨。游仙美梦在高潮陡然幻灭,这与李白的被诏 被遣的经历正相似!君王对文人才士招之即来呼之即 去,人们的荣辱都仿佛过眼云烟,因此李白才从梦境 的幻灭中引发出“ 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如梦” 的感慨,其中凝聚了诗人多少深沉的失意,写到此处, 诗人并不就此搁笔,继而又掀起更加撼人心魄的感情 波澜 ,“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示他将放弃黑暗仕途, 回到大自然中。向山光水色去寻找灵魂的慰藉。他逃 离现实而纵情山水,正说明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 内心苦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豪气十足的名句,则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 浆的总喷发,它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 抗精神 ,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 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最 主要的艺术特色是熔优美离奇神话传说、强烈的夸张 与高度的想象等艺术手法于一炉,创造了离奇瑰美的 艺境。诗歌一开始就以瀛洲仙山为楔子和陪衬,令人 对天姥产生亲近和向往之情。接着,诗人又以极度夸 张的语言描写了天姥的奇岸伟峻:“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通过如此的夸张状写,从而就使天姥山变成了超现实 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为其后的梦游渲染了气氛。第二 段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 力而成 。特别是“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 石扉”、“金银台”、“云之君”、“虎鼓瑟”、“鸾回车”、 “白鹿”等神话传说和惊人想象的结合 ,妙不可言。 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 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主 义色彩。

 这首诗句式参差错落,语言抑扬顿挫,富于音乐 节奏感。全诗句式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 九言,风、骚、骈、赋、散各体俱备,运用自如,变 化多姿,不拘一格。这首诗的用韵也颇讲究,全诗所 用十二韵,音韵平仄错落有致,表现了诗人感情的起 伏变化,更易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 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 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 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 ,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 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 的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 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 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 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 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 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 的封建社会中 ,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 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 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 明 ,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 王优宠 ,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 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 己称“天子 ”,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 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 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 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