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茗茶武夷大红袍又称“半壁江山”的典故

 昵称7555863 2013-02-25
 中国第一茗茶武夷大红袍又称“半壁江山”的典故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茶中的奇葩,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茶中圣品”,被誉为“岩茶之王”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乾隆称它为最好的贡茶;毛泽东当年曾以四两大红袍作为国礼,馈赠访华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称已奉送“半壁江山”。这样的说法有好几个民间版本,但核心都说明了大红袍无比的珍贵。

   

    大红袍生长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徒峭绝壁上仅存六株,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生长茂盛,淑玲已达360年之久。从岩缝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如此珍贵的六株大红袍母树,年产茗珍数两,想不成为稀世珍宝都难啊!据说,在某个时代还需要有解放军站岗保卫呢!穿越飞瀑流泉的吟唱,徜徉在云蒸霞蔚的人间仙境,迤逦而行间,蓦然回首,大红袍名从跃然险峰奇岩处。在武夷山九龙窠的壁岩上,六颗大红袍名从安静地注视着熙熙攘攘的游者,就在与它们对视的刹那,有多少变幻迷离的叱咤风云在你胸中奔流。

    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很多,到了武夷山你至少会听到三个。真真假假,大家也就不与传说较劲了。最广为流传的是说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身体不适,腹胀不已,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饮服疾患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而这个版本现在被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落到了实处。

    六颗大红袍名从就是一部无声的历史,有学者如是感慨:诚哉斯言!她们微笑着,静静地站立在九龙窠的岩壁上,是那么温敦谦和,然而,他们内敛的尊显,在谦谦清客们敬羡的目光中被轻而易举地发现,在心灵与时空的对话中瞬间氤氲,升华!遥想当年那一个红阑飞雨的清晨,乾隆皇帝出品敬贡入宫的大红袍。一股绵长清幽,入唇九砸而花香愈馥的感觉由舌及里,顿觉通体安泰,更为奇妙的是喉咙舌间滋味鲜醇回荡,有如岩骨般的厚重感觉,这是乾隆皇帝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之旅,是灵魂与大自然的拥抱。由是乾隆帝对大红袍一见顷心,欣然挥毫泼墨,御笔亲书“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一言中的,点出大红袍的精妙所在———岩韵!

 

    在武夷山,一则关于大红袍的典故,不仅家喻户晓,在茶界更是津津乐道。

1972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访华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时,为了送一份即不是礼仪又别出心裁的礼物,可谓是费尽心思。领导们纷纷献策,提出了琳琅满目的物品,却始终都未能让主席满意

  在访华将近之日,主席突然让下属特地从武夷山精选了四两的武夷大红袍茶叶。

  两位领袖一阵交谈之后,毛泽东将包装精美的大红袍赠与尼克松。尼克松接过后神情不悦,为毛泽东在礼节上如此小气而迷惑不解,怀疑中国故意怠慢他。总理周恩来察觉后马上迎前解释:“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半壁江山?”尼克松疑惑道。总理笑答:“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尼克松总统听后,再次欣赏了包装精美的大红袍,热情地握住了毛泽东的手友好言欢。

  大红袍茶促外交、促和谐的佳话,得此载入了《武夷茶经》,也确立了大红袍中国第一名茶的地位。

  1985年,大红袍的无性繁殖由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从母树大红袍下排左二茶树人工繁殖成功,在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工艺改进,大红袍已开始有限量产。已能由旧时贡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尤以姚月明先生弟子团队创立的岩传大红袍传承了母树大红袍的完整的“岩骨花香”。

 

1998年,20克大红袍拍卖出15.68万元;

2002年在广州茶博会上20克大红袍拍卖出18万元;

2005年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20克大红袍拍卖出19.8万元;

20071010,武夷大红袍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首份现代茶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