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力量(22) 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中存在着“积极地忍耐”的思想 ——[美]杜威 如果说“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塞万提斯语)”,那么,中国人是最善于贴用这种膏药的人。 如果说“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辛姆洛克语)”,那么,中国人是最多品尝这种果实的人。 如果说“坚忍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必会把人唤醒的(朗费罗语)”,那么,不容置疑,中国人就是这个敲门最持久的人。 如果说“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里注定需要忍受,而你不能忍受就是犯傻(柏拉图语)”,那么,毫无疑问,中国人是最不主张冒这种傻气的民族。 中国是灾荒之国。即使在大禹治水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泛滥仍然是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年度灾难;即便以最隆重的仪式去拜雨神、祭龙王,一次又一次的旱情仍然毫不留情地降临在干涸的土地上;虽然以最虔诚的心去求菩萨、供神仙,一次又一次的大疫仍然如恶魔般降临一个个城镇、一个个村庄…… “中国人不仅与别的民族一样历经磨难,而且磨难更为深重,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相当比例的人时常处于死亡的边缘,这就是他们社会生活的现状。雨水略少,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要饿死。雨水稍多,又意味着他们的家园将毁于洪涝,对此只有听天由命。……正因为不何避免,中国人面对这些事情时,也就只能眼睁睁地忍着,这正是这个民族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只有亲眼目睹过饥饿年月里上百万个默默饿死的人,才会理解这里的意思。”([美]明思溥《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人是苦命之人。这些在最广袤的土地上肆掠、在最稠密的人众中咆哮的天灾,不断地用成年累月的流亡,用哀鸿遍野的饥荒,用成千上万的死亡,向这片土地上勤劳不息、坚忍不拔的人们发出最可怕警钟:你们必须忍受这些灾难,这是无处逃逸的,忍受住了就是生存,忍受不了就是死亡!几千年来,这洪亮而阴森的钟声不断敲响,一直震响在中国人的耳垂边,一直震动在中国人的心弦上。 这些声音,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独特的音符——它不那么悦耳动听,却浑厚而深沉! 这些声音,成为中国人生命中独有的旋律——它不怎么婉转悠扬,却坚韧而亢奋! 中国人,一代代,伴着这样的音符,勇敢地面对生存的挑战。“忍受非人的条件,他们被广泛地、无可比拟地认为具有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忍受任何痛苦、靠比任何常人都少的条件过活的能力。……可以毫无畏惧地忍受极度的痛苦,而对此,即使是我们中最勇敢地人,都会因恐惧而退缩。”([美]哈罗德·伊罗生《美国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一群群,踏着这样的旋律,坚忍地面对生活的考验。“不但他们的居住环境差,其饮食也很差。他们平日吃的东西,欧洲人是很难入口的。吃着这样劣质的食品,还要干着十分繁重的活,而且从没有休息,中国政府也从不给他们设休息日。尽管如此,长年累月,毫无怨言。”([俄]D·马克戈万《尘埃》) 所以,“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中存在着‘积极地忍耐’的思想。这样的态度乃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所形成的。”([美]杜威)“他们天性善良、随意、能互相容忍,好像每个人一走在大街上就决定用“忍让”这个词来对待遇到的陌生人。([英]麦高温《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掠影》)”这种传统,一为严酷之自然环境,一为严厉之生活条件。 在这种传统的熏陶之下,中国人几乎能忍耐其他民族所不能忍受的一切艰难困苦,具备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惊人忍耐力。“中国人的性格中最让欧洲人惊讶的莫过于他们的忍耐了。([英]罗素《中国问题》)”“没有人能在艰难困苦中像他们那样保持着好脾气,即使在不自由的环境下,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美]贝施福《中国》) 中国人能忍受频繁袭来的痛苦:“中国人民于领受痛苦的忍耐力之强大,真可谓匪夷所思!”(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中国人能忍受接踵而至的灾难:“当所需忍受的巨大灾难袭来时,中国人展现了忍耐力。”(史密斯《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人能忍受生活的种种艰辛:“过分挑剔并不是普通中国人的天性。他们是模范的客人。在哪儿吃饭都行,吃什么都香,即使是那些许许多多缺衣少食的人,也都心平气和,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史密斯《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人能忍受任何疾病的考验:“假如一个民族能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身体素质,就完全可以从城市、饥荒、瘟疫和鸦片的作用之中生存下来。”(史密斯《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人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疼痛:“中国人对疼痛的忍耐,表现出可以完全不受神经控制。”(史密斯《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人不仅能忍受极端的贫困:“穷困这种东西,在中国人手里,已经变成了一种艺术。”(史密斯《中国人的素质》) 既然灾难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勇敢地去面对它。既然苦难是无处躲藏的,那就默默地去承受它。既然生存是艰难的,那就尽一切可能去克服它,除此之外,没有它途——无可逃避,也无须抱怨。既然生活是艰苦的,那就坦然地去接受它——苦中作乐,忙里偷闲,也不失为一种人生。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一种“忍”的伟力,一种“耐”的毅力。 正是这种力量,确保了一个个中国人的生存,确保了一个个中国家庭的生息,也从根本上攸关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