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守清——守住清醒、清静、清明、清亮

 传统文化网站 2013-02-26

【原文】老子曰:人受气于天者,耳目之声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肤之于寒温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为君子,或为小人,所以为制者异。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人莫鉴1于流潦而鉴于澄水,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2物之情,故用之者必假3于不用者。夫鉴明者,则尘垢不污也;神清者,嗜欲不误也。故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反之于虚,则消躁藏息矣,此圣人之游也。故治天下者,必达性命之情而后可也。

【译文】老子说:人禀受上天之气,耳目可闻于声见于色,鼻口可尝于香嗅于味,肌肤可感于寒温,这些情都是一样的。有的人死,有的人生;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作为不同。所谓的神,是智慧的源泉;神清那么智慧就能明。所谓的智慧,是心灵的府库;智慧公正那么心态就会平静。人不要以流动的水为镜,而要以澄净的水为镜,因为澄清的水既清且静,所以神志清醒意念平静就能显露万物的情势,所以使用者必然要凭借不用者。所谓的镜子明亮,就是尘垢不会沾染;所谓的神志清醒,就是嗜欲不会干扰。所以心有所往,那么神气就会激昂,返回于空虚,那么就能消除浮躁收藏止息,这就是圣人的行动。所以治理天下的人,必然是通达性命之情后才有所作为。

【说明】所谓守清,即是守住清醒、清静、清明、清亮,不被外物所干扰所污染。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喜爱清白清亮的东西,也喜爱清清白白的人,可是我们的心灵、行为却是混乱不堪,我们没有自己清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自己清晰的人生道路,我们又怎么能得到清白清亮的东西呢?又怎么能与清清白白的人为友呢?又怎么能做出清清白白的事呢?

——————————————————

【注释】1.鉴:(jiàn见)《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周礼》:“春始治鑑。”《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老子·十章》:“涤除玄鉴,能如疵乎?”《庄子·则阳》:“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淮南子·主术》:“借明于鑑以炤之。”《说文》:“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广雅》:“鑑谓之镜。”这里用为明镜之意。

2.形:(xíng刑)使之现形,显露,显示。《孙子·虚实》:“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战国策·赵策三》:“赵王不悦,形于颜色。”《礼记·乐记》:“然后心术形焉。”《广雅》:“形,见也。”

3.假:(jiǎ贾)《诗·大雅·文王》:“假哉天命,有商孙子。”《诗·周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左传·隐公十一年》:“而假手于我寡人。”《礼记·曲礼》:“假尔大龟有常。”《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韩非子·存韩》:“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广雅》:“假,借也。”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4.慨:(kǎi楷)情绪激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