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一与全面之我见 刘武宏

 昵称6279792 2013-02-26
 
        画家一生要树立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创作,并要专一,还要不断创新才能在中国画坛中独树一帜。胸怀博大其作品才能具有气势磅礴,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要有一颗爱國之心,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热爱。作品要为“民族造像”的宏伟志向,通过自己的画作去把祖國的绵秀山河表现的淋漓尽致,要当专家不可当杂家。这里讲主攻山水一事之说,其山水要博大、厚重、洞达,更要有个性突破,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山水画才能形成为自己的风格。其作品不重形式,追求“洞达”。在学习传统山水画精膸的基础上用现代人的视角观察新生事物,要想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了自己的程式,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必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一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在用水墨及彩墨表现方面拓展中国画的传统语言。从根本上认识到绘画的规律,而不是从一招一式,一笔一墨来学到老师的一招鲜,这样使我们能够超越一种传统的样式,用自己的心去看待自己,看待对象,去感知对象,去画那些美好的事物。在塑造一种独立创造性的这样一种思维。“胸怀山水画要为民族造像”的宏伟志向。着力通过山水画来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画才具具气象博大,豪迈豁达,山水画可以明确地读出气象昂扬的当代中国精神。在几十年的探索中,我游遍名山大川,然而我绘画的取材集中于黄土地为重点。所画黄河最富个性与创造性——或急流奔湍,或 激浪拍空,或潮平如镜,或平波浩渺,寄托着我对养育了华夏母亲河的深厚感情。并把笔下的大山,多取高远之势,壁立千仞,浑融沉厚,气势强悍;要在笔下的坡谷丘陵,多取平远之势,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或辽阔,流溢着黄土地的诗意。其画法,赋予画面以变化和生命活力。浑厚、真实、亲切,强烈的整体感、现代感和充沛的诗情,成为其山水作品的基本特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万马奔腾之势,滚滚东去,引无数文人墨客吟咏唱和,要纵情挥洒。

      数十年来,我广泛涉猎各种流派和各种技法,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始终不渝地追求以山水为民族造像,用丹青重铸大自然,最终形成了雄浑博大、厚重苍茫的自家风范。画作无论是大河边那窑洞式的小屋、月光下的几株老树,还是黄河壶口直泻而下的瀑布,都能体味到一种苍茫、凝重、辽远之美。黄河岸边,壶口水畔,万壑雷鸣,波翻浪涌。系列黄河画形、画声、画气韵,画出了黄河的灵性,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画出了气象昂扬的中国精神,成为别具风格和时代风貌的个性经典。

      在突破了前人在山水画创作中炭条布势,淡墨起稿,先皴后染,反复叠加的绘制程序,而是化繁为简,合碎归整,集合情境于笔端,舒卷风云于腕下,做到了笔墨入纸而复出纸,处处有笔墨之精微,而又处处不见笔墨之故弄,亦即“遗去机巧,意冥玄化,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既得于心,更应于手,在看似不经意间将笔墨熔铸为形,结体为象,汇总为情,演绎为境。在取象布局、依形造境上也是撷精取要、汰缛除繁,以小彰大,以简驭繁,本着弱水三千,一瓢止渴;霞光无际,滴露折辉的取舍之道。画笔墨沉酣奔放,气象恢宏博大,给人以巍然,凛然,苍然,莽然之感。堪称其品也端,其格也正,而这一品格的形成,最根本原因就是要为自己制定了如下的治艺宗旨:“一个画家的胸中容纳的应是历史的沧桑,时代的风云,人世的波澜和民族的兴亡,以及民众的悲欢。一个杰出的画家是在为自己的民族造像。”综而观之,在笔墨修养上,真正做到了石涛所讲的:“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要以画家的聪颖、诗人的热诚、哲人的睿智和拓荒者的襟怀与魄力,在创作中一扫千百年来基于文人士大夫们的避世心态与落寞情怀而特意在山水画意境中营造出来的清冷与孤寂,代之以或者说是还原了大自然的郁勃生机和万千气象,以及体现其中的华夏文明一向推重并力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而实现传统绘画从笔墨风规到意蕴内涵的时代转型。

      有句话:伸着把掌象抓,但抓而不紧就等于沒抓。什么都能画,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中心和多个中心的问题,这样可能会出现不专的事实。当然也有全能之能手。以上观点是自己个人的认识供朋友们参考。敬请方家赐教! 

刘武宏作品入编《九十年九大家》《古今画坛名家与名画》彩墨画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