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禅修的秘密---呼吸之间辩仙凡

 六字气诀 2013-02-27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很忙碌,非常渴望把禅修和走路,工作,骑车,做家务结合在一起。

如果经常坐办公室和面对电脑,你发现眼睛和颈椎开始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对即身成就和往生净土没有生起信心.

如果你学佛很多年,但感觉没有进步和突破,想体验佛经所说的法喜充满,内触妙乐。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更有些效学习吸收别人的空间日志的精华.

你该怎么办?

一:请你一定要一字不漏用心的读完这篇日志,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唯有气静神凝,放慢阅读的速度,才能真正的受益。而且精读一篇好的文章,就等于神交了一位好朋友,因为你最大化的接近了他的思想,网络时代让我们的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资讯太多时,人们往往会养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式浅阅读的坏习惯。所以看似无所不知,事实上却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思考和实践。读真正的好文章需要投入全部注意力,一遍不懂,读五遍或者十遍,如同在木板的一处钻孔,务求深透。

           希望我的提醒,可以让你的阅读
慢下来,收获多起来。

二:请你一定要把练习从觉照观察自己的呼吸开始,慢慢进入到观察自己的脚步,再观察自己的情绪和念头,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最普通平凡的生活之中内观自己,只要你能放慢你的脚步,为你的生命注入你的真心,那么,天堂就在你的眼前。

慕凌佛画堂注这篇日志是明和自认为是一篇非常实用的禅修指南。学佛修证和安身立命,这是必须要特别重视但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希望读者在工作余暇,再特别挤出时间,于眼底指间一字一句去深心阅读和体悟!

希望有缘的你不要“身入宝山,空手而回”。

        
                                
觉照呼吸与实修之间的秘密

呼吸,谁也离不开,实在太平常了,所以几乎没有人重视。但人无时不刻不在呼吸,要想安住于当下当刻,觉照关注呼吸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最有效的练习。

道,虽然是平常日用间,但平常的事物里面,其实蕴藏着生命的大秘密。

                         图片

藏传佛教,道教和瑜伽体系特别注重修身,因为有时,身体脉结的纠结若是打不开,也会影响保持正念,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唯心主义,其实真正的佛法是心物一元的,心理和身理如同手心和手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很多学佛的师兄都不够重视气脉、身体的修持,但不经过这样的修持, “身体不听话”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现实的痛苦。那些习气,比如懒惰、嗔恨,生气等不完全在心性里,很多就在身体上,是身体的气脉、脏腑有了问题才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毛病。

而身心之间的桥梁,就是呼吸,天大地大,其实呼吸最大。一口气不来,这一期的生命就终止了。

               
                                              呼吸之间辨仙凡

因为呼吸它是身体和心灵的桥梁。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就是代表那股气。要想取得真经,白龙马必须要听话。 如果我们能培养成觉照呼吸的好习惯,其它每一件事就都可以变得很顺当。呼吸就是生命,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人们就是会忽视它,不去注意它。 

  觉照呼吸还有个秘密,就是可以找到呼吸后面那个生命的本源。

 我们吸气吐气间有一个空档,这个空档很短,修行人就要设法去制造这个空档,然后契入其中,这样便不相续了,三界轮回也中断了,而自空档中掉入了生命的洪流,生命的中心点里,这便是超越。可惜一般人习惯于相续,从未注意过呼吸间竟然还有空档。

静坐到深处,呼吸念佛骑行到深处,就可以明白此空挡,我想从曾经有过的一次骑行经历来分享一些我的真实感受。

                           觉照呼吸禅修骑行的经历
 

2011年十月,我曾经和梅子 青青师兄一起从厦门单车骑行朝圣普陀山,那是生命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回想起来,当时我想骑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挑战自我,用这种恭敬的方式来朝圣心中久仰的观世音菩萨道场。同时和大自然做一次亲密接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常年坐办公室和解除电脑,眼睛和颈椎也有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想借此让身体好好充电和休息。但没有想到有了另外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可以通过禅修骑行变化气质打通气脉。

以下是明和自认为朝圣之旅最有含金量的一篇心得感悟,

希望能为以后想骑行的有缘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同时你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平时的走路,工作,洗碗,打坐结合到一起。

请有缘者用心阅读和感悟。

当时骑行至福建宁德地区福安市的上白石镇,听曾经骑行过的香港惠行师兄说这段山路上坡有17公里,福建的山很多,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此上坡也是我感觉是骑行朝圣之旅最长的一段,最有毅力的梅子师兄和国家二级运动员青青师兄都早早的开始一路推行,但我却是一路骑行上去,而且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愉悦的一段经历。

图片

要知道,在骑行之前,我其实是一个菜鸟,身体素质也是非常一般的,更没有长途骑行经历,即使这次开始朝圣骑行,我也几乎是逢上坡必推行的。


       我当时是睡了一个好觉(每天骑行很累当然每天都睡的很香 ),早上在吃了一顿美味的面条后,凭着感觉变换变速杆,尽量最大的变速比,老老实实地配合呼吸念观音菩萨,一圈一圈用车轮小心丈量山路。(爬险峻的高山,开始时步伐必须缓慢,我没有丝毫想对大山有着迅速征服的冲动,不然冲刺的结果是体力快速流失后,对后续体能的致命打击,以至于会长时间的不能动弹,乃至带来登山意志的毁灭。有人说,登山是中年人的运动,它需要在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用对人生的感悟去精心实施,脚踏实地不可浮燥,骑行也如是。)


       我当时蹬一圈一吸在心里念一声“观”,再蹬一圈是一呼在心里念一声“音”,又蹬一圈是一吸在心里念一声“菩”,再蹬一圈是一吸在心里念一声“萨”,如此循环不断。

当时是喘着粗气,全身流着汗,但慢慢的,开始感觉自己像在入定,虽然公路延绵不绝,我也不去管它有多高多远,只是一步步骑行在当下。

当时就随着一声一声观音菩萨佛号骑下去,开始感觉心越来越定,当呼吸,佛号,步伐配合到一起时,心中的喜悦便从心里源源不断地散发开来,散发到四肢到指尖,到身体每个细胞里,然后散发到周围的一切,感觉周围的一切都被喜悦所充满。

这种喜悦怎么形容呢?就感觉这颗心就是一个发射塔,源源不断地发射这快乐的电波,或者说内心就是一个快乐的源泉,不假外求,快乐自然会不停的向外流淌。

我当时才有点明白佛菩萨为什么快乐。法喜充满,因为这种快乐是不假外求的。并且从心里自然地升起想要帮助别人也快乐的愿望,没有丝毫勉强,想要给予别人爱,让别人幸福,也明白佛菩萨为什么要救度众生。因为到了那个境界再看周围的一切人事物也都不一样了,感觉一切都很美妙,原来一切都是自自然然想给众生快乐和幸福的的愿望。

回来以后经常会想这种深刻喜悦快乐原因,

一:早上吃了顿有营养的面条,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营养不够,不能滋润色身。

二:这段山路足够长,身体内的精气神自动循环到一定的时间就到达法喜和禅悦。(禅定的作用如同母鸡对蛋的温化。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试图作推理和分析,只需要耐心和持久的专注就行了。)

三:呼吸念观音菩萨保持了足够专注(真修持必须先修止,知止而后有定,而修止意识必须要抓一个东西,比如缘呼吸,就是把呼吸变成一个所缘的对象。修持其实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走哪个路子,都是修止,都先要建立所缘,唯识叫作意,天台宗叫假观。只要制心一处,真气脉就来了。)

但这种深度禅悦的感受之后没有了,回来后又短距离骑行过几次,也还是没有全身气脉打通发自内心喜悦的感受。我喜欢刨根问底,接着尝试分析禅悦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把禅悦高峰体验比作要烧开的一大锅水,

水要想烧开,必须要有一些必要的条件:

一:火力的强度,如果火太小,锅太大,即使天天烧,但水温升到一定的程度,热的吸收和耗散就平衡了,处于这种情况,水是永远也烧不开的。所以温度越高越要加火,加入的热量要超过耗散的热量才行。保持了专注持续的运动,这也是那些瑜伽太极等爱好者经常感受喜悦的缘由吧。

二:除了火力的强度以外,还需要其他办法可以帮忙,就是降低耗散,比如烧水时在锅上加一个严密的盖子,就会事半功倍。这就关系到我们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选择所处的环境。(相关阅读推荐:http://user.qzone.qq.com/1667135122/blog/1292716491

以上两点和我们的修行证果非常密切,很多修行者(也包括我)在初修阶段进步很快,到后来就停滞不前(相当于吸热和散热平衡了)结果部分人就放弃了,以为没有佛经所描述打通气脉后的各种法喜和禅悦。

另一部分人,虽然也一直能持之以恒,却因为不知道聚焦和加力的原因,顶多只是做到强身保健而已。

如此下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人到老死,水还是未开,二是水已经蒸发干净,真想烧时已无水可烧,就是我们年级大了,体内精气神不足,再修就不容易了。(莫待老时方学道)


                               再论觉照呼吸与实修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理机能上,似乎只有肺部功能是即可随意又不可随意的,所以呼吸可以成为身,心之间的桥梁。从呼吸入手等于就是从身心的协调入手,应是正确又安全的选择。从这里打好基础,再随自己的根性转学其他法门就容易上手了。

关于骑行,很多人以为骑行最容易累的是上坡,其实不是,无论是生活还是骑行,最容易累的原因是做不了念头的主人,胡思乱想和没有掌握方法。(身动劳而不累,心念动劳而且累,谁能悟透这一点,可以大休大歇去了)

脑只占身体重量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却消耗身体百分之二十的能量,为过去现在担心忧虑,或者胡思乱想。才是消耗能量的罪魁祸首。一旦人们明白了心如何运作,修行就会变得很简单。

我们可以借助正念的习惯来训练意识,从而节省能量。正念可以使我们生活骑行在当下,让我们的意识方式,省下因担心过去与乱想未来而消耗的能量。


                       禅修骑行(生活工作也是同样)的几个要素

很多不懂禅修骑行但有修养的人也常常会有微笑和平和的心情,微笑和平和的心情就像是一颗颗光灿耀眼的珍珠。它们是很美丽,但却相互分离。

       觉照呼吸或者呼吸念观音菩萨便是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而不再分离的串线。如果我们能够觉照呼吸来骑行(无论走路,瑜伽,洗碗等等一切也是一样的道理),那真是最好的禅修!

你也许会问:"我怎样才能做到同时注意到呼吸和骑行或行走呢?"无论你骑行,走路还是洗碗工作,你只要将呼吸调成与动作 步伐一致就可以了。当你觉照地呼吸时,你知道你正在呼吸。呼吸长时,你知道呼吸长;呼吸短时,你知道呼吸短;呼吸平常时,你知道呼吸平常。你可以通过数骑行圈数而不是数呼吸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在一呼一吸间算一下你骑行了几圈,以此来估算你呼吸的长度。数数每一次出息,你骑行了几圈,每一次入息,你骑行了几圈。

如此,你的注意力将同时兼顾呼吸与步伐,并对这两者同时保持觉照。这中间起连结作用的正是"呼吸念佛(或者念观音菩萨)"。同时保持微笑,你的微笑会为你的步伐与呼吸带来平静与喜悦。它将协助你保持你的注意力,并且它本身也是注意的一个对象。呼吸、数数、步伐及微笑这四者可以融合在巨大且均衡的正念中。这正是修习骑行禅修将四者合而为一所产生出来的定静。

骑行貌似每个人都会,但真正会骑行的人可以更从容持久,因为心脏和呼吸有一个节奏,人骑行如果配合的不好,心跳和呼吸来不及调整以适应速度,很容易就累了。如果我们采用呼吸念观音菩萨圣号来骑行,既可以保持正念,又可以防止意外和危险,更可以让呼吸和速度保持一致,自然就不容易累,甚至可以达到打通全身气脉的效果。(参考阅读:慕凌念佛号画观音http://user.qzone.qq.com/1667135122/blog/1293106428: 海的传说呼吸念佛:http://user.qzone.qq.com/1667135122/blog/1306273556

在现在的工作生活中,我会试着把觉照呼吸同动作配合起來。我发现,有很多事情,比如长时间的上网,太多人的交流,吃太多以后或者没有休息好时,比较难做到全面的觉照之外,有很多工作和事情,如走路、洗碗,打电话,打坐,看书,骑车等等,都可以以一种轻松、觉照呼吸的方式去做。


         一般来说,无论是疯狂的恋人,入定的高僧,竞技的运动员,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只要做到浑然忘我的时候,定就在其中了,只要‘聚精会神’,喜悦就会生起,不过一般人往往不能把握住这生命的灵光一闪,所以高峰体验,只是每个生命中的云龙偶现。

现在你或许会问,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为什么达不到这种实证的体悟呢?曾有个女弟子问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道:“其力未充。”

悟到了生死之道,为什么还被生死所流转呢?因为我们力量不够充沛。如果我们可以密集的禅修觉照呼吸骑行或者生活工作,其实在修一种心的串习力。会成为世出世间法的最大助缘。不只是修行证果,任何一个行业要成功都必须要注意相续专注的重要性

还要提醒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实修,理论懂的再多也没有用的,而且即使打通气脉,也不等于证果和究竟解脱。佛法还特别重视的是解开贪嗔痴等八十八结使,也就是我们心里罪恶烦恼的根解除了多少。

        关于这一点,禅宗大德贾题韬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位在气功方面很有造诣的人,76岁还精神饱满,发白重黑,齿落重生,就像中年人的体魄。但后来遭遇抢劫,身体虽没有收到损伤,但心境由此不快,没有过多久就去世了。这可以证明平时的身心修养,如果没有解开内心的结使,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抑制,一旦发生较大的变故,根株全在,倾巢而出,就难以过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