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国勇:挑战肝胆外科技术之巅

 田王老羊 2013-02-27
陈国勇:挑战肝胆外科技术之巅
我省首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夫妇康复后向陈国勇(右二)赠送锦旗。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马 霖 文/图

2013年1月,首都北京。

来自郑州的肝病患者李先生,因病情危重,专程来京求医。但多位权威专家看后,都摇头劝其回去。

绝望之中,一位知名肝脏外科专家私下对他说:“你是郑州人,怎么不去找陈国勇?”

陈国勇?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就是刚刚获得郑州市第八届“杰出青年卫士”的郑州人民医院肝脏外科主任陈国勇。

这个人,在我省医疗史上突破了一个个第一:实施国内首例合并肠坏死后肝移植术,成功实施了我省首例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术、首例无输血肝移植术、年龄最大受者肝移植术、首例小肠移植术等。

这个人,在肝胆外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完成2000余例疑难肝胆手术、大器官联合切取500余例、肾脏移植600余例、肝脏移植300余例、器官联合移植10余例、小肠移植术2例、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术1例。

这个人,给无数濒临绝境的器官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肝脏移植:跻身国内一流

“我父亲的这个情况适不适合做肝移植?”“你能完成这台手术吗……”

回郑后,抱着一线希望,李先生的儿子找到陈国勇,开门见山道出他的疑虑。

“适合做!”陈国勇肯定地回答说,“这种手术不能百分之百说没问题,但我应该可以完成。”

“患者曾做过三次肝脏手术,对肝脏损伤很大不说,检查还发现除患有乙肝肝硬化、慢性乙肝、肝功能衰竭外,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都出现畸形。”陈国勇说,虽有思想准备,但也很有压力。

1月23日17时,手术开始。术中发现,本应结构分明的肝组织已混成一个整体,且肝脏一碰就出血,手术难度超出想象。但就是这个让在场医生感觉很悬的手术,在他的精心操刀下,终于成功完成。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科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被誉为当代的“医学之巅”。而肝移植手术被医学界誉为终末期肝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再生术”,每次手术都是跟死神夺命。

201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获得卫生部肝脏移植准入资质后,在陈国勇的“领跑者”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河南第一”,跻身国内第一方阵。2010年1月,该院成功实施我省首例无输血肝移植术;2010年4月,一天同时完成两台肝移植手术,这在我省也是首例;2011年2月,完成国内首例合并肠坏死后肝移植术;2011年完成86例肝移植手术,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

小肠移植:造福不幸“无肠人”

小肠一度被视为器官移植的禁忌器官,比肾、心、肝等器官移植更困难。尤其是单纯小肠移植,全国完成的移植数不足10例。

2011年11月,陈国勇接到了一个需要小肠移植的病人。这是一个年仅15岁“肠扭转、肠坏死”的孩子。当时,很多朋友都劝他不要冒险,但换肠是孩子唯一的希望。为此,他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

“小肠上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肠腔内存在大量微生物,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比其他脏器移植更危险。”陈国勇说。

几天后,经过9个小时的手术,他成功为孩子进行了“异体小肠移植”。这是我省首例单纯小肠移植术。

2012年1月,他又为一位因肠梗阻导致小肠几乎全部切除的患者,成功进行了全小肠移植手术。

正是这两例小肠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让郑州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二家施行小肠移植术的医院。

有关专家表示,陈国勇率先开展了小肠移植术,如果能常规应用于临床,将是广大肠衰竭患者的福音。 

肝肾移植:拿下“最难啃的骨头”

如果说活体肝移植、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大,能做的医生少,那么肝脏的二次移植手术和肾脏移植联合手术无疑是器官移植手术中“最难啃的骨头”。目前全国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可谓是凤毛麟角。

多年前,患者赵女士在北京做过一次肝移植手术,后病情复发须进行第二次肝移植。

因为经过第一次移植手术,赵女士的内脏器官和血管粘连,手术剥离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将血管弄破,导致大出血,或将肠道弄破,危及患者生命,因而她找过多家医院专家都无能为力。后慕名找到了陈国勇。

检查中,陈国勇发现赵女士除了肝衰竭,肾脏也不健康,要想治愈,必须进行二次肝移植和肾脏移植。这无疑使手术难度和风险再次升级。

面对困难,他依然没有逃避,决定拿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2012年12月1日,历时十几个小时,他成功为患者施行了肝脏二次移植与肾脏移植联合手术,术后患者状况良好。

有人说陈国勇是手术天才,而他淡淡地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手术天才,但我确实把这份职业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能突破一个个手术难关,是因为我从不轻易放弃,因为我面对的是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