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再说上海话的分区
2013-02-27 | 阅:  转:  |  分享 
  
方言2006年第3期278—280页(2006年8月24日出版于北京)

再说上海话的分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215021)

提要游汝杰和钱乃荣二位先生对上海方言在北部吴语的地位提出了与笔者不同的看法,本文是对他

们的回应。本文认为,在语言事实没有分歧的情况下,方言分区的处理也并非只有惟一正确答案。对不

同标准的偏重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方言分区北部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

自笔者在《方言))2005年第2期发表《北部吴语--''/J,片的重新画分》(以下简称拙文)以来,

先后有游汝杰和钱乃荣二位先生就此题目发表了不同意见(分别见《方言))2006年第1期和本

期)。笔者很乐意跟两位同行就此进行讨论,以推动吴语研究的发展。



拙文在讨论上海小片时,提出了12条特征。我们认为,这些标准都有相当重要性,所代表

的语言现象的覆盖率都比较高,可以凭此划分方言小片。例如“夫、呼”不分本是湘语、赣语的

重要特征,吴语没有,但上海小片有;“南、短”韵母的主要元音(不是介音)不同,极具特色;阴平

调值在全国范围内,除了高平外,有高升、低降、曲折等,好像很少高降;“不”说浊声母的“勿”,

跟苏州、嘉兴截然不同。再有“茄子”叫“落苏”;“叔叔”叫“爷叔”等也有特色。并且,这些特征

都是淞南、淞北一致,而跟苏州、嘉兴不同的。但钱文对此都没有提及。

关于钱文提到的“未曾”,我们认为,是否合音是次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动词“没有”和副词

“没有”是否相同,这才是全国汉语方言都关注的语法特征。查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相关

的上海、苏州地区各点副词“没有”全都是“勿曾”系的,跟动词“没有”说“呒没”不同。看来,副

词说“呒没”应是后起的,如按100年前的方言面貌,这一条不能用作分区标准。但一百年来,

可能是受官话影响,副词说“呒没”侵入上海市区,并向周围扩展。现在上海小片普遍改用“呒

没”(包括宝山、嘉定),而苏州等地至今仍用“勿曾”(合音或不合音)。所以,如按近期面貌,它

还是可以作标准的。

钱文说“这些特征汪平文中没记清楚”。实际情况是,整个上海地区都处在从“勿曾”向“呒

没”的过渡中,有的地方“勿曾”保留得多,有的保留得少;就某一地点来说,老人说“勿曾”的多,

年轻人说“呒没”的多。例如宝山,钱文说是“勿曾”,我们相信以前是说“勿曾”。笔者调查时当

然清楚“勿曾”与“呒没”的纠葛,会反复询问发音人到底说哪个,不会一带而过。宝山的发音人

1946年出生,他也坚持说“呒没”,只能说明现在“呒没”的影响已很大。

钱文认为,有些音变项目“不宜列入方言差异的比较范围,如[dz]母并入[z]母,从分尖团

到不分尖团”。这跟我们的意见一致,拙文已经说到。不能作标准的主要原因是无法以此划出

同言线。但“夫、呼”的分混跟前两条完全不同,一是它表现出的同言线非常清晰,二是前两条

.278.方言

万方数据

是从分到混,容易变,这条是从混到分,不易完成,原来混的上海小片现在还很难说已经分清

.了,原来分的苏州等地毫无相混的迹象。所以,这一条应该可以用作标准。

钱文强调淞北跟太仓、苏州相近,淞南跟嘉兴相近。并且提出了一些语言特征的证据。我

们对此没有太多异议。如淞南的人声韵母比淞北和苏州丰富,确是事实①。其实,拙文的材料

中已经显示宝山、嘉定(即淞北)有一些特殊之处②。我们承认在上海小片中,宝山、嘉定有一

些例外,但是,如前所说,他们的共同点应该是更多的。同时,跟淞南比,崇明及长江北的启东、

海门等地的距离比宝山、嘉定更大。

总之,我们跟钱文的分歧,主要不是在语言事实的不同,而在更看重哪些特征,以及更看重

哪些语言以外的因素。



就说语言以外的标准,我们三人间也没有完全对立的观点。钱文强调历史政区和“用时间

较远些特征来进行划分”,我们并不反对。但我们还想强调一个以前不大有人强调的标准,即

方言区面积、人口规模大小。听起来好像这不应该算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面积、人口的大小

经常在隐隐地起着作用。它实际成为方言分区的一条“潜标准”、“副标准”。

且看全国范围的分区。单从语言标准看,南方的各大方言应该跟官话在同一层次,但实际

上,我们却常常说“官话”与“非官话”;同时,官话被称作“大区”,下面又分好些“区”,而非官话

各大方言就是“区”,实际降了一级。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大小这条“潜标准”在起作用。

再如,许多人不愿意给予徽语一级方言区的地位,固然不能否认有语言的原因,但是,如果

它在面积、人口上大到跟吴语、赣语差不多,支持它单立的票数肯定会大大增加。

还有,如按纯语言的标准,闽语可以分出好几个一级方言区,二级的片就更多了。现在多

数人同意只设一个一级方言区——闽语,其间显然有“潜标准”的作用。

在吴语区,以语言为标准,南部吴语内部复杂,互相听不懂,必须分成好多片;北部吴语内

部互相都能听懂,只要一片——太湖片。太湖片的面积跟整个南部吴语差不多,人口则比南部

吴语多出一倍以上(五千多万)。

在太湖片中,按《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共分六小片,而苏沪嘉小片面积约占三分之一,

人口更独占一半。

其实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有趣和有规律的现象:汉语方言的分布,越靠北内部差别越

小,越望南差别越大。如不考虑那个“潜标准”,必然的结果是,北方的分区会很大,很粗疏,南

方的分区则很小,很琐细,大小可以很悬殊。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南北分区大小并不十分悬殊,

原因就因为存在“潜标准”。

钱文主张维持原来的苏沪嘉小片不变,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略有问题的是浙江

境内的苕溪小片跟苏沪嘉小片中的嘉兴缺乏很有规律的区别)。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让本文所

说的“潜标准”起作用,不妨维持原来的处理,但建议把苕溪小片合并进去。反之,如果承认“潜

标准”的作用,特别是考虑到上海这个中国最大城市的特殊位置,那么,我们仍然想推荐拙文中

的建议:按行政区划分出上海小片。

①不过情况也不那么划一,常熟在北部,“哭、壳”的韵母就不同。

②拙文的表格有几处误植,直接影响了笔者的观点,在此特作更正。1.特征11“包”(p.151)吴江、苏州

均应为[把];2.特征12“楼”(p.152)宝山应为[ai];3.特征32“V哦”嘉定应为“阿v''’。

2006年第3期·279·

万方数据

钱文说的把淞北归入苏州,这并非完全不可。但主要的困难是差别更大的崇明怎么办?

这里“潜标准”又会从反面起作用:如从纯语言标准看,淞北要从上海分出,崇明及启东、海门等.

更应分出,并且也不宜归人苏州,那就要单立为崇明小片。但这样是否又会出现一个太小的小

片?还有,已经有学者建议将通东话单立一小片,我们承认通东话有自己的特点,不赞成单立

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小(不到一个县的规模),但可以有崇明小片,为什么不可以有通东小片?按

此办理,南部吴语,还有闽语等,都可以分出更多的小片来。

由此可见,那条“潜标准”恐怕是难以拒绝的。

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平添困惑的问题:按语言学特征分区和按语感或可懂度分

区其结果不一定一致。按语言学特征看,毗陵小片跟苏州、上海有比较清楚的界线,但是,按实

际语感,沪宁线上的常州、无锡、苏州、上海,以及浙江的嘉兴、湖州,互相都能昕懂,并不觉得常

州(毗陵小片)和湖州(苕溪小片)跟其他各地(苏沪嘉小片)截然不同。同理,我们现在找出一

组特征可以把上海小片分出来,然后用排除法确定剩下的方言为苏嘉湖小片。在这里,我们用

的是“工作上的假设”,无法照顾所有标准。



关于游汝杰先生的意见,我们的基本态度也一样。

首先,对游文所说的事实,我们没有异议。问题也在如何处理这一事实。游文强调上海市

区只有五个调类。一般来说,调类是重要的,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在太湖片地区当地人的语感

中,一点也没有觉得上海市区话跟周边方言有太大差别。它是在松江话基础上吸收苏州、宁波

等方言,经融合、简化后形成的,因为松江、苏州、宁波之间差别有限,这种融合就很自然,融合

后还是太湖片的一员。不像杭州话吸收的是官话,距离太大,其结果让人听起来觉得有特别奇

怪的感觉。

其次,又要涉及上述“潜标准”的问题。上海市区这么小的面积也要单立小片,全国可单立

的就太多了。同属大城市类型的,北京、杭州、南京单立的理由就比上海更充分。这至少在实

际处理上会有很多不现实的困难。

此外,游文发表在拙文之后,但完全没有谈到拙文,说明除了把上海市区单独划出这一意

见外,他对我的上海小片的意见似并无直接的异议,所以本文可以不用多说。

这里讨论的问题涉及方言分区的标准,这是一个复杂而迄无定论的难题,还须进一步研

究。这里还想说的是,我们认为对此也可以抱以宽松的心态,不要把不同的分区意见看得太绝

对。有时候,不同的处理只是各有优劣,难分轩轾。因为工作上需要,我们不得不作出一种选

择,但不等于没采纳的意见就是完全错的。

ClassificationofShanghaiDialectRevisited

WANGPing

AbstractThispaperisaresponsetoprofessorsYOURujieandQIANNairongwhohave

proposeddifferenttheoriesonthestatusofShanghaidialect.Itarguesthatthereisriounique

solutiontothedialectalclassificationevenwhentherelatedlinguisticdataareindisputable.

Emphasisondifferentcriterialeadstodifferentsolutions.

Keywordsdialectalclassification,NorthernWugroup,Taihucluster,Shanghaicluster

·280·方言

万方数据

再说上海话的分区

作者:汪平,WANGPing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215021

刊名:方言

英文刊名:DIALECT

年,卷(期):2006(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2条)

1.不过情况也不那么划一,常熟在北部,"哭、壳"的韵母就不同

2.拙文的表格有几处误植,直接影响了笔者的观点,在此特作更正.1.特征11"包"(p.151)吴江、苏州均应为

[(ae)];2.特征12"楼"(p.152)宝山应为[(ei)];3.特征32"V(口伐)"嘉定应为"阿V"



引证文献(2条)

1.王海燕方言分区语言外部标准应用的个案考察——以泗洪方言为例[期刊论文]-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9)

2.朱玲华上海典型"大学新村"的语言特色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angy200603011.aspx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