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ucjb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2013-02-28 | 阅:  转:  |  分享 
  
第32卷第5期

2009年5月

绣尉矗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

Vo1.32No.5

May2009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连东英.一,李白良。,林长城,吴德辉,蔡义勇4,刘京雄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2.三明市气象局,福建三明365000;3.福建省气象台;

4.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5福建省气象局;6.福建省专业气象台,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

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

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

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气象条件;降水酸度;酸雨;酸雨出现率

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504(2009)05—0107-05

AnalysisofRelationshipofDistributionalCharacteristicsofthe

AcidRainandWeatherCondictionsinXiamenCity

LIANDong-ying,·LIBai-liang3,LINChang-cheng4,

WUDe-huis,CAIYi-yong4,LIUJing-xiong6

(1.I)cpa删ofAtlnospl~cScience,SchoolofPhysics,PekingUnive~ty,Beijing100~71,China;

2.SanmingMeto:a''ologicalBtae~,Sanming36500O,China;

3.Fujian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

4.fianResearchlrlstiluteofMeteorologicalScience;

5.FujianMeteorologicalBureau;

6.FujianMeteoroto~Observatory,Fuzh~350001,a~na)

Abstract:XiamenisoneofthecitiesintheacidraincontrolzoneinChina.Basedonthesoundingdata,precipitationdata

andacidityofeverydayinXiamencityfrom1992tO2005,theinfluenceofdifferentweatherconditionsonpreciF}itation

acidityandtherateofoccurrenceofacidrainareanalyzed。Resultsindicatethattheprecipitationacidityandtherateof

occurrenceofacidrainvarywiththerainfallofdifferentclasses,andtheyarealsomorehigherinwinterandspringthanthat

insummerandautumn.Kindexandthecoldorwarmadvectionon850hPato700hPalevelhavenoclearinfluentontheacid

rainpollution.Therateofoccurrenceofacidrainincreaseswhenthewindspeedon1500meterbecomelarger,whilethewind

directionhaslittleeffectontheprecipitationacidityandtherateofoccurrenceofacidrain.Thetemperatureinversionhassome

effectontheacidrainpollution.

Keywords:weathercondition;precipitationacidity;acidrain;therateofoccurrenceofacidrain

酸雨是指pH值≤5.60的降水,它是人类社会

工业化的产物,对生态、农业、林业、建筑和人民生

活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倍受关注的

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

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

问题【”。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21,近年来

的监测结果表明:其降水pH值的年均值均<5.0,

降水呈酸性,且又有加重的趋势【引。降水酸度的变

化除了受当地以及外来大气污染物化学性质和源

场变化的影响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

响也是相当明显的。林长城等对福州酸雨与气象条

件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J也证明了这一点。本

文利用1992—2005年由厦门市环境部门酸雨监测

点监测的降水pH值资料,结合对应观测的降水

量、探空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

及气象条件与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今后开展厦门市酸雨控制和治理研究提供

客观依据。

收稿日期:2008—05—10;修回2008—08—20

基金项目:福建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课题(2002F004)

作者简介:连东英(1975一),女,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天气气候应用研究,(电子信箱)lianzi75@163.COIII。

108I不诧尉匙第32卷

1资料来源与处理

本文酸雨资料取自厦门市环保局设置的酸雨监

测站的资料,1992—2005年共取得有效降水酸度监测

资料972个样本。降水pH值低于4.50为强酸雨。

为了客观反映不同气象条件下酸雨的变化情

况,本文选择以下五个气象因子进行分析:(1)降

水量:即酸雨监测期间的降水量;(2)指数;(3)逆

温层;(4)85o~700hPa间的冷暖温度平流;(5)

1500m高度的风向和风速。(2)一(5)的数据是利用

厦门市气象台探空站逐日观测的8时和20时探空

资料经处理而获得的。通常6时起至18时前开始

观测的酸雨资料,用8时观测的探空资料来分析;

l8时起至次日6时前的酸雨资料,则用20时的探

空资料。

酸雨出现率是指酸雨出现次数占有效降水酸度

样本总次数的百分比。

降水pH值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pH=一lg[∑(10一P“×R)/∑尺】(1)

式(1)中尺为酸雨监测期间的降水量(mm)。

2厦门市酸雨年季变化

表l为1992~2005年厦门市降水pH年平均值及

其酸雨出现率情况一览表。由表1可见,1992—2005年

厦门市的降水pH年平均值为4.73,降水呈酸I生,其中

1996年降水pH年平均值最低只有4.16,1999年的降

水pH年平均值虽然是l3年中最高的年份,但也只有

4.92。13年厦门市的酸雨出现率介于75%~97%之间,

平均为89.2%,酸雨出现率相当高。可见厦门市酸雨程

度相当严重,而且近年来还有加重的趋势。

表11992-2005年厦门市降水酸雨出现率及pH年平均值情况一览表

Table1TherateofacidrainandpHannualmeanvalueinXiamenfrom1992to2005

不同季节厦门市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分布结果

见图l和图2。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厦门市四季

降水pH平均值变化不很明显,冬季降水pH值最小,

达到强酸标准、其次为春季,秋季的降水pH值虽然

最高,但仍低于5.1;而厦门市四季酸雨出现率介于

65%一95%22问,其中春季酸雨出现率最高,秋季最低。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夏秋季厦门市受副高边缘及台

风边缘强对流天气影响有关,因为强烈的对流作用有

益于大气中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加上来自海上的雨水

相对洁净,降水的pH值相对偏大,出现酸雨的机会

相对较小。反之,冬春降水过程受静止锋天气影响,系

统较稳定,容易形成持续性降水,加上冬春两季降水

前容易出现逆温层,这样大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所

以产生降水的pH值就偏小,出现酸雨的机会相对增

大。此外,厦门市本地污染物对降水pH值的影响也

是相当明显的,这一点可以从四季降水pH值的分布

结果得以证实。

春夏秋冬

图l不同季节降水pH值分布

Fig.1pHvalueofprecipitation

indifierentseasons

95

85



酲75



窿65

55

春夏秋冬

图2不同季节酸雨出现率分.布

Fig,2Therateofacidrainin

di仃erentseasons

3厦门市气象条件与酸雨关系分析

3.1降水量与酸雨的关系

本文按照降水量大小将每次酸雨监测期间所取

得的降水量分5个等级(毛毛雨:0.1≤<2,小雨:2≤

R<10,中雨:10≤R<25,大雨:25~R<50,暴雨:≥50,

尺的单位为ram)进行划分,并对厦门市不同降水等级

下降水pH平均值(以下均以pH值表示)、酸雨出现率

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厦门

市5个降水等级下的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各不相

同,每个降水等级里的pH值均低于4.70,随着降水

等级的加大,降水pH值呈“u”型变化,其中小雨的降

水酸度最酸为4.34,小雨和中雨等级下的降水pH值均

达到强酸标准(pH值<4.50),这一结果与文献[7】在福

州市观测的结果一致。酸雨出现率随降水量增大逐渐

增多,降水等级达到中雨以上时酸雨出现率均大于

90%,说明厦门市降水量越大酸雨出现的机会也越多。

表2不同降水等级下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统计结果

Table2Theprecipitationacidityandtherateofacidrainwiththe

rainfallofdifferentclasses

pH值4.584.344.444.524.65

酸雨出现率(%)66.2084.8393.6794.4895.96

根据文献【8】对降水酸碱性的划分标准,不同降水

等级下各种酸性降水的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

小雨时出现强酸性降水的机会最多为37.53%,其次为

中雨,毛毛雨出现强酸性降水的机会最小;酸性降水

2586424

54444

}I4

第5期连东英。等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109

主要出现在中雨里为37.29%,其次分别在小雨和大

雨;轻度酸性降水多数出现在小雨和中雨里;毛毛雨

出现酸雨的机会最小,中雨和小雨最易出现不同酸度

的酸雨。分析结果与文献【7】对福州市气象条件与酸雨

关系分析结果相似。

表3不同降水等级下三种降水酸度出现率的统计结果

Table3Therateoftheprecipitationaciditywiththerainfallof

differentclasses

酸性出现率(%)3035.2824.0937.2919.8013.53

轻度酸性出现率(1818.2930.9425.9721.5513.26

3.2K指数对酸雨的影响

指数(气团指数)通常用来判别局地大气垂直

稳定度的变化,值愈大表示大气层结愈不稳定,出

现雷雨天气的机率就越大。对指数大小的分级依照

北美地区在研究值与雷雨天气之间关系的统计结

果划分为5级:K<20、20≤<25、25≤<30、30≤<

35、K~>35,分析其相应等级的酸雨pH值及出现率的

情况,分析结果见图3和图4。

等级

图3不同气象条件下pH值变化情况

Fig.3ChangeofpHindifferentweatherconditions

96

94

92

再90

寓88

丑86

84

82

12345

等级

图4不同气象条件下酸雨出现率变化情况

Fig.4Changeoftherateofacidrainindifferentweatherconditions

由图3和图4可见,随着指数的增大,降水pH

值先降低,当值超过25之后又逐渐升高;同样酸雨

出现率是随指数的增大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但降

水pH值和酸雨出现率的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在厦门

市大气稳定与否,对当地降水pH值并没产生明显的

影响,这与文献【7】的分析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3.3温度平流对酸雨的影响

温度平流是描述温度水平输送强度的物理量,用

于判别冷、暖平流对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影响。考虑到

大气中致酸污染物的输送带通常位于850hPa高度附

近,所以这里利用850~700hPa之间的温度平流变化

情况来探讨不同温度平流情况下对降水酸度、酸雨出

现率的影响。根据冷暖温度平流的强弱分为以下五

个等级:一100
Tw<10、l0≤Tw<100,结果见图3和图4。

由图3和图4可见,在850~700hPa之间不同强

度的冷、暖温度平流对当地降水酸度产生一定的影

响,降水pH值的变化范围介于4.40—4.60之间;而厦

门市上空850~700hPa之间为暖平流时的酸雨出现率

略高于冷平流,两者相差的幅度不超过10%,说明厦

门市的海洋性气候明显,其上空冷暖平流的变化虽然

对酸雨出现率有所影响,但与文献【7】的结果相比,其

影响程度仍是偏小。

3.41500m上空风速、风向对酸雨的影响

当局地大气污染源保持相对恒定的情况下,风对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厦门市环境

监测站历年监测结果表明,厦门市大气污染物的各项

指标均优于国家大气质量一级标准[91,但是厦门市的

酸雨却仍然很严重,说明外来污染物是造成厦门市酸

雨的主要污染源,因此风对厦门酸雨的影响是比较明

显的。为了探讨不同风的性质对酸雨的影响,同时考

虑到“大气中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平流的平均高度为

1200~1500m”IlO1,这里选择厦门市上空1500m高度的

风向和风速进行分析。

3.4.1风速对酸雨的影响

风速大小不但决定着当地大气污染物对外扩散

速度,同时也预示着当地受上游污染源污染影响的程

度。只有当致酸污染物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时,风速

对当地的降水酸度降低才起缓冲作用;反之,当地的

降水酸度将升高。这里对风速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厦门

市地面历年各个风速等级出现频率情况进行的,为此

把1500m上空的风速分为三个等级,其中:0~2级风

为一级(<3.4m/s),3~5级风为二级,>5级以上的风为

三级(>lO.8m/s),1500m上空的风速对降水酸度、酸雨

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和图4。

由图3和图4可见,当1500m上空的风速低于2

级风时,降水pH值为4.42,酸雨出现率85%左右;而

风速处于3-5级风之间时,降水pH值有所升高,酸雨

出现率变化不大;风速超过5级时,酸雨出现率明显

增大,同时降水pH值也有所降低。说明风速对厦门市

酸雨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当风速>5级时酸雨出现

率明显增大,酸雨也较严重。

3.4.2风向对酸雨的影响

图5和图6为厦门市1500m高空不同风向下降

ll0



诧尉教求第32卷

水pH值的变化情况。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厦门市的

1500m高空出现偏西风时的降水pH值比偏东风时

低,酸雨出现率更高,酸雨污染更严重。这可能与厦

门市位置有关,厦门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当1500m

高空吹偏西风时内地的一些致酸污染物会随风飘向

厦门,造成当地酸雨污染加重;当1500m高空吹偏

东风时,海上致酸污染物相对少些,酸雨出现率有

所降低。从总体上来看,厦门市无论何种来风,其降

水pH均值都低于4.70,且酸雨出现率都在80%以

上,因此风向的变化对厦门市酸雨污染的影响幅度

是有限的,其酸雨污染的具体成因有待于进一步探

讨研究。

3.5逆温层对酸雨的影响

厦门市出现降水前大气层结如果比较稳定,时常

伴有逆温出现,使得低层大气污染物难以向上扩散,

在局部形成污染物堆集。一旦降水出现,在云雨“冲

刷”作用下降水酸度将发生明显变化。表4为1992~

2005年厦门探空站8时和20时观测资料给出的厦门

市逆温逐月出现率的统计结果。

4·8

47

46

45

44

43

42

1OO

95

90

-

酲//85

80

75

NNEESESSWWNWNNEESESSWWNW

图5不同风向下降水pH分布图6不同风向1黼出摹分布

F~ofpHofixecipilationFig.6Di~ibufionoftherateofacid

indiffcr~twinddimctionsrainindifferentwinddirections

表4厦门市逆温逐月出现率的统计一览表

Table4Therateofoccurrenceofthetemperatureinversioneverymonth(%)

月份样本123456789101112

l3年的平均结果84.O586.1482.9571.3152.2339.4533.6436.635O.9l66.5478.2384.19

l3年酸雨情况下的平均结果75.6897.7O9o.4875.4447.4137.2526.0335.2944.7141.6783.3363.64

由表4可见,13年的观测资料当中逆温出现率的

逐月平均变化基本“u”型变化,l1月~4月之间最易出

现逆温,出现率都在70%以上;而6~8月份出现逆温的

机率最低,均低于40%。本文972个酸雨监测样本中出

现逆温的情况见表4,由表4看出:972个样本中逆温

出现率的逐月平均变化趋势与l3年逐月观测的统计

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文酸雨样本所对应的逆温资料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冬季和春季出现逆温的机会远比

夏季大的事实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季节里大气低层垂直

对流活动相对比较弱,有利于逆温形成,抑制大气低层

的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这可能也是厦门

市春、冬两季的酸雨较夏季和秋季严重的原因之一。

以下用三个表征逆温性质的特征量来反映逆温

与酸雨之间的关系,具体方法参照文献[7】。

3.5.1逆温底高对酸雨的影响

将逆温底高(以海拔高度为准)分为以下四个等

级:0~399m,400~699m,700~999m,H≥1000m。由图

7和图8可见,当逆温底高低于400m时,降水pH值

为4.40;在逆温底高介于400—699m范围内随着逆温

底高的抬升,pH值逐渐升高;当逆温底高超过700—

999m之后,pH值又逐渐降低,当逆温底高超过

1000m时,pH值又逐渐升高;逆温底高对酸雨出现率

的影响则表现在当逆温底高>400m时,酸雨出现率逐

渐降低,当逆温层底高>1000m降到最低;虽然逆温底

高的抬升对降水pH值的大小和酸雨出现率有一定的

影响,但差异不明显。

3.5.2逆温层厚度对酸雨的影响

将逆温厚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0~99m,100~

299m,300~499m,H≥500m。分析的结果见图7和图

8。由图7和图8可见,逆温厚度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和

酸雨出现率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逆温厚度的逐渐增

大,降水pH值从4.6逐渐降到4.37;而酸雨出现率则

由80%逐渐上升,并超过90%。可见逆温厚度的大小

对厦门市当地酸雨污染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等级

图7不同逆温条件下pH变化情况

Fig.7ChangeofpHindifferentinvenrsionconditions

l00

95

90

雾85

80

75

等级

图8不同逆温条件下酸雨出现率变化情况

Fig.8Changeoftherateofacidrainindifferentinversionconditions

第5期连东英。等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3.5.3逆温层强度对酸雨的影响

逆温强度是以第一层逆温顶高与第一层逆温底

高之间的温差除以其逆温层厚度而获得的。逆温强度

越大,即使逆温层厚度较薄,同样可以阻止其底部的

大气污染物向上扩散,有利于局地大气污染物堆集。这

里把逆温强度(取逆温强度>0.01~C/lOOm的情况)按

大气干、湿绝热直减率的标准划分为三个等级:0.O1≤

r
由图7和图8可见,逆温强度对厦门市酸雨有一

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降水pH值随着逆温强度

的增强而增大,酸雨出现率则是在略升的情况下又出

现明显下降,变化幅度在10%左右。但是无论厦门市

的逆温强度如何变化,降水pH值的平均结果仍低于

4.60以下,而酸雨出现率则高于80%。

4结论

(1)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是福建省酸

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近年来还有加重的趋势。四季

中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

雨出现率更高。

(2)厦门市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有着明显

的影响,小雨等级的降水酸度最高,酸雨出现率随降

水等级提高而增大。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时最容易出

现不同程度的酸性降水。

(3)指数的变化对厦门酸雨污染没有产生明显

的影响。850~700hPa高空不同强度的冷、暖温度平流

对降水酸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冷平流控制下pH值

略高且酸雨出现率也略低,而在暖平流控制下pH值

略低且酸雨出现机率也略高,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可

能与厦门市的海洋性气候有关。

(4)厦门市1500m上空风速对酸雨影响显著,出

现5级以上的大风时酸雨出现率明显增大,酸雨也较

严重。1500m上空风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厦门市降

水酸度的变化,但无论何种来风,其降水pH均值都低

于4.70,且酸雨出现率都在80%以上,其中1500m上

空出现偏西风时降水pH值低,酸雨出现率大;出现偏

东风时,降水pH值高,酸雨出现率低。

(5)逆温的存在对厦门市降水酸度产生一定的影

响,当影响程度有限,不如福建省内陆地区明显,这可

能与厦门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关。

【参考文献】

【1]樊后保.世界酸雨研究概况[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

(4):371—375.

FanHou—bao.Onworldwideacidrain[J].JournalofF~ian

CollegeofFomstry,2002,22(4):371-375.(inChinese)

【2]2庄世坚.福建省酸雨形势与污染损耗及其控制对策[J】.台湾

海峡,2004,23(1):101—106.

ZhuangShi-jian.Acidrainsituation,pollutionwasmgeand

controlstrategyinFujianProvince[J].JournalofOceanogra—

phyinTaiwanStrait,2004,23(1):101-106.(inChinese)

【3】赵卫红.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J】.环境科

学与技术,2006,29(9):41—43.

ZhaoWei--hong.UrbanacidprecipitationinFujianProvince:

Characteristicandendency[J】.EnvironmentalScience&

Technology,2006,29(9):4l—43.(inChinese)

[4】杨东贞.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酸雨文集[c】.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487-494.

YangDong-zhen.TheRelationshipBetweenAcidRainand

MeteorologicalConditions[A].TheCollectionsofAcidRain

【C】.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1989:487-

494.(inChinese)

[5】高学杰,林一骅,赵宗慈.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人为硫酸盐

气溶胶在气候变化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2):

169-176.

GaoXue-jie,LinYi-hua,ZhaoZong-ci.Modellingthe

effectsofanthropogenicsulfateinclimatechangebyusing

aregionalclimatemodel[J].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

gY,2003,19(2):169-176.(inChinese)

[6】黄健,李福娇,江奕光,等.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酸雨梯度分布

[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增):126—135.

HuangJian,LiFu-jiao,JiangYi-guang,eta1.Therecent

statusofacidrainatBalyunMountain[J].JournalofTrop-

icalMeteorology,2003,19(S):126—135.(inChinese)

【7】林长城,林祥明,邹燕,等.福州气象条件与酸雨的关系研究

[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3):214-220.

LinChang-cheng,LinXiang-ming,ZhouYan,eta1.Study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eteorologicalconditionsand

acidraininFuzhou,FujianProvince[J].JournalofTropical

Meteorology,2005,21(3):214-220.(inChinese)

【8】8程新金,黄美元.降水化学特性的一种分类分析方法[J】.气

候与环境研究,1998,3(1):82—88.

ChengXin-jin,HuangMei-yuan.Aclassificationmethod

tOanalyze~the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precipitation[J1.

ClimaticandEnvironmentalResearch,1998,3(1):82—88.

(inChinese)

【9】庄马展.厦门市大气污染物及酸雨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

环境,1998,15(1):2l一22.

ZhuangMa-zhan.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al

tendencyoftheatmosphericpollutantsandacidraininXia—

men[J].FujianEnvironment,1998,15(1):21-22.(inChinese)

【lO】胡倬.酸雨的气象解释及可能性探讨【J].环境科学,1984,5

(1):73—76.

HuZhuo.Themeteorologicalexplanationandpossibility

discussionofacidrain[J].EnvironmentalScience,1984,5

(1):73-76.(inChinese)

献花(0)
+1
(本文系lucjb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