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盗窃手法分析

 儿时不给力 2013-02-28

新浪厦门> 资讯>综合>正文

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http://mn.sina.com.cn/news/zh/2013-02-28/164630054.html  


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摘要:近日,有游客发现北京颐和园一个望柱头竟然被盗走了。究竟盗贼是如何弄断望柱头?又如何运走呢?颐和园管理处表示,一方面正在对望柱头被盗一事展开调查,另一方面正在设法采购石材添补,争取尽快安装复位。

    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这几天,经常去颐和园遛弯的吴先生吃惊地发现,园内湖心小岛上涵虚堂南侧栏杆处的一个望柱头竟然被人偷走了。望柱头是用石头雕刻而成,一个就有几十斤重,盗贼究竟是如何弄断望柱,又是如何运走望柱头的?

    望柱头春节前丢失

  丢失的石雕正是涵虚堂南侧月台二层西侧北数第三个云龙纹望柱头。

  附近晨练的10多名老人称,“我们天天来这晨练,是春节前几天不见的。”涵虚堂附近的保洁人员称,望柱头是在春节前一场雪后不见的,但不清楚丢失的具体时间。园内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刻就报案了,民警已在周围调查取证。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被损的望柱头断痕清晰,留下一块近似圆形的“疤痕”。据统计,涵虚堂月台共有60个云龙纹望柱头,参照相邻的望柱头,其高约45厘米,直径约为20厘米,均为汉白玉材质。同时,记者并未在涵虚堂附近发现有监控探头。

    望柱

  古代的大型建筑物常有石栏杆相衬托,那些支撑在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望柱头部,常雕饰有龙凤狮猴等动物形象,或草叶花果等植物纹样,形式为圆雕和浮雕,统称为“望柱石雕”。如卢沟桥两旁望柱上之石狮圆雕及故宫望柱上之云凤浮雕,都是名作。

  正判定是否为文物

  昨天下午,颐和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确有一云龙纹望柱头丢失,“缺损的柱头初步判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构建的,但其具体年代及是否为文物目前还在判定中。”她还称,发现这个望柱头丢失后,便马上进行了排查,加强园区巡查管理并着手修缮。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颐和园涵虚堂现有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成后曾多次整修,解放前因缺失管理修缮,几近荒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园方对 南湖岛所有建筑及其构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每次修缮均有石材构件的更换和添置记录,“但石栏作为涵虚堂的附属建筑,档案中并没有记载其石材修补的具体信 息。”因此,她表示,仅依据维修档案无法判断丢失望柱头的存世年代。

    专家分析盗窃手法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先生介绍,被损坏的云龙纹望柱头体量大且雕工精美,图案上部为如意灵芝云,中间是五爪盘龙,底部是海水江崖,为典型的皇家望柱,这个望柱头大约有二三十公斤重。

  刘先生称,从现场痕迹判断,应该是有经验的石工,使用专业的石雕开凿工具凿子或撑子,从东、西、南三面有风化痕处着手凿印子,并平均用力一点点地拆,最后在东北方向开口大的地方,将望柱头连带拔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