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行右立”究竟如何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28
“左行右立”究竟如何
马以鑫
  马以鑫

  多年前,在境外的大商场和地铁自动扶梯处,总是看到很自觉的“左行右立”。一长溜也罢,或者只是不多的几个人也罢,总是站在右边上上下下。空出来的左边,形成一个长长的空当,有时会有几个年轻人以极快的速度往上走,还会一步两个阶梯,似乎是连蹦带跳。不过,往下的大步走不太多,只是偶尔有那么三五个,只是加快速度而已。

  在那里,没有“左行右立”的标志,也没有志愿者的呼吁和管理,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很自觉的行为。我注意到,不仅仅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是这样,在很多地方、很多国家都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觉”行为?我以为,其实“左行右立”的作用和意义已经超出了上下扶梯本身。当大量人流走出地铁列车车厢,一下子拥挤到自动扶梯边上,很快形成“堰塞”——一个大喇叭口。无序的人流都集中到了扶梯边,心急的都会在这里急于往上或者往下。但是,“左行右立”后,自动扶梯上只能在右边站一个人,于是就一个接一个,有了一个长长的有序队伍,而且一直延伸得很长很长。人的意识很怪,面对无序,自己大多也会陷入无序——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谁还会想到要排个队?但是,面对有序,例如,在一字长蛇阵面前,几乎不允许有插队加塞,甚至两个亲密无间的人,也只能是一前一后排成了队。

  这样的规范和自觉,终于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得到了大力发扬。还曾记得,在那时,无论是地铁还是大商场的自动扶梯前都有“左行右立”的醒目标志,甚至还有宣传画、宣传标语。大批志愿者也站在自动扶梯前,倡导着、呼吁着、规范着。

  很快,“左行右立”风靡开来,连带着有了良好的秩序和行为。

  几年来,或者有着自动扶梯“剪刀口”惹祸、或者“洞洞”塑胶鞋出事、或者滚动中故障,但是,似乎还没有因为“左行右立”而闯祸的事故。

  但是,就在前不久,有专家对几乎已经成为风尚的“左行右立”提出质疑,认为让出左边成为通道会产生危险,因为在滚动中的自动扶梯上大步行走,实在是充满了出事因素。于是就强调,“左行右立”应该取消,而规范上下要抓住扶手,以保证安全第一。此论一出,有关方面似乎哑然,并没有响应或者反驳,但是,随之很快的是,好不容易形成的“左行右立”几乎瓦解,而蜂拥而至的人群在自动扶梯前,又是一个又一个的“堰塞”。

  我觉得奇怪的是,当年大力提倡“左行右立”时,几乎没有反驳或者质疑,所以就很快风靡开来。不料,几年过去了,在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有了差错的情况下,却以为如此这般会很危险很不妥当很不好。那么,这就很滞后很滞后,而且把好不容易形成的风气很快予以打压。

  上下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在境外早已经是普遍现象,大概也没有遭受到什么质疑和反对,于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而我们这里,却有了这样的声音。问题的麻烦就在于,有关方面没有出来发声,并不表态,也不说要论证、调研等等。即使要取消,似乎也应该有个权威意见吧?在不知如何是好、也无所谓的情况下,终于,一个蛮好的行为和动作,看来将会废止。

  真不知如何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