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萧山南部董姓探源
2013-02-28 | 阅:  转:  |  分享 
  
萧山南部董姓探源

萧山南部的董姓人集中居住在戴村镇的上董和河上镇的凤凰坞,人数超过两千。

董姓很古老,四千多年前,今山西闻喜县东部有个叫董泽的地方,是董姓人的发祥地。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董本姬姓,是黄帝裔孙,舜赐姓董,叫董父,管养龙的事,后人称他为“龙神”。

董父裔孙辛,周时为大夫。

春秋时期,辛的两个儿子到晋国管典籍,其后裔世袭晋国太史。晋灵公十四年(前607),晋卿赵盾为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了灵公。辛之裔、晋国史官董狐认为责在赵盾,便在史策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文天祥《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之句,对董狐作了肯定。

西汉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信都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治《公羊春秋》,著有《春秋繁露》。武帝时,他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对确立经学在封建时代的统治地位起了极大作用。

唐《元和姓纂》说,董姓有四个郡望:河东(以闻喜为中心)、陇西(今甘肃临洮)、弘农(今河南灵宝)、范阳(今河北涿州)。董狐裔孙董翳,被项羽封为翟王,子孙居陇西。萧山南部董氏以陇西郡为发祥地。

唐乾宁间,董狐后裔、山东籍的董元调任婺州(今金华市)判司,遂携眷南迁是州之怀德乡。董元是董姓人入浙的始祖。

董元后裔、董仲舒第40世孙名正,字公平,出任浙江都司事,其子权,籍居萧山之党耆里(今戴村镇上董村)。《萧山党耆董氏宗谱》(1948年第七次重修)尊文亮为“一世太祖”。

文亮(1088——1164),名遵训,南宋绍兴元年(1131)官至吏部尚书。他是董权曾祖,住在武林(今杭州)。

上董村的董姓人,今传41世,有700余人。

元至正六年(1346),上董村董氏11世得用,排行小九,“迁居本邑十都凤凰坞至今。”他是凤凰坞董氏第一世。凤凰坞董氏今传26世,有1300多人。













































献花(0)
+1
(本文系董氏族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