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整的成長——孙瑞雪老师公益演讲记录

 小林个人图书馆 2013-03-01

庄磊整理

620,孙瑞雪老师来杭州做公益演讲。我作为志愿者,为了公司的人要了不少的入场券。我不知道对于大家来说听取这样的主题--完整成长,会有什么帮助,但是我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量变总是质变的基础!

同时我也相信,很多听了讲座的父母们,一定对这个理念心存怀疑,只是多少的问题。老师的讲座没有任何答疑的时间,真希望,有机会我给大家答疑。为了能更好的提供一个合适于孩子生长的空间,希望有一天能得以实现!

老师很有亲和力,而且讲座的方式深入浅出,一些很复杂的概念,经老师的描述,就变得那么清晰而简洁。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晦涩而难懂。应朋友的要求凭着记忆,来做一些描述,记录下来,也许能让那些没有机会参加的人,也有机会管中窥豹。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感到似乎只有外在这个现实的相对客观的独立存在,而我们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却更加由另外一个世界所决定的。

在我们心理的世界中,是怎么构成的呢?这个心理世界中有一些什么元素呢?

老师说(在她的完整成长一书中应该有详尽的描述)有七个部分:身体、感觉、情绪情感、心理、认知、精神胚胎、自我;所以要完整的成长,不是通常所说的躯体的健全,更加不是完美的成长。

老师说:何谓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完整成长的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大家都听说过用进废退的理论,当时拉马克提出来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但是每个生物的个体发育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物种的进化史。而人心理的这些部分,都是在精神胚胎的密码控制下发展,在特定时段,每个部分都会有它特定的发展规律,如果被外部的世界进行压抑,那每个部分就不能充分的发展。

举个例子:孩子刚出生,要充分发展的就是身体和感觉(当然其它部分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一起同步进行),身体的发展和感觉的发展究其本质是最重要的,是将来精神心理世界不断发展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的不扎实,那我们可以想象将来会怎么样!都说中国的房产很少有超过30年寿命的,我想就是因为基础,身体的部分(建材等)不过关!

那么什么是身体,感觉的发展呢?只要有心观察过孩子的就知道,出生后的孩子,最早被唤醒的他的嘴和手,在手中尤其是大拇指。通过对大脑皮层中运动感觉中枢的精确定位,现在科学已经告诉我们,在皮层中控制嘴和拇指的神经元面积最大,而且是超级畸形的大。

可是在我们的传统养育过程中,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在吃手,本来他是津津有味,认认真真,投入而专注的吃手时,就会被打断,而且孩子内在的精神胚胎中的密码顽强的指导孩子继续的时候,又会被成人不断的坚定的打断!

而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缺少机会充分发展内部世界的可怕过程!

同样,对待我们的情绪,情感。我们也有着同样的错误。当成人用成人世界的扭曲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时,孩子就没有办法充分发展他的情绪情感。当哭是不被允许,当愤怒是不可以被表现的文化中成长的孩子,几乎永远都没有可能去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各个部分。在他的心里世界中是残缺的,是不完整。

而如果真的有机会用相对正确的方法面对孩子情绪,那是什么呢?老师说非常简单,发自内心的说三句话就好了:

1、标识出情绪情感。“XXX,你很伤心吧

2、认可情绪以及它相应的表现。如果想哭就哭吧

3、无条件的陪伴孩子。爸爸/妈妈在边上陪着XXX

如果一个孩子有机会在生命的前三年得到这样恰好的响应,我想那对这个孩子来说是一声的福。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么认知呢?难道认知也是由精神胚胎中的密码来控制着发展的吗?难道我们不用教授孩子吗?

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真的被强制教授的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孩子认知,智力发展也有他自己的规律。这么说吧,在对世界的认识上,有着自发的认识。

比如婴儿出生时是不知道在视野以外还存在东西。但是当一些经常出现在他视野中的物体不断的消失,又不断的出现时,就会让婴儿慢慢就会了解到,一些物体不会因为他看不到而消失,而原来他对世界的这个幻想,就会发生改变。在这种认知的发展中,也就慢慢对孩子人格形成产生影响,世界不是为了他而存在的。

虽然他会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但至少他可以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可以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能够有机会去发展内心世界的,去构建自己的将来。

而一个人的自我就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出生前三年中的生活。一些应对的模式,将会成为他一生的行为模式。所以如果能够让他自己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那这一生,他都将成为自己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