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山乡武侠 2013-03-01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初封吴王,后改封琅王牙王。成帝于公元342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元”。

司马岳在位期间,重用庾泳、庾翼,防范北方后赵国君石虎的南下。

公元344年9月,司马岳得病,日益沉重。这时他还没有指定嗣君,大臣们遥问带兵在外的庾泳、庾翼两人,两庾认为应当立年龄大些的皇室成员为嗣君,而大臣何充却建议立时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为太子,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两庾在外鞭长莫及,在朝大臣终于册立司马聃为太子。戊戌日,司马岳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式乾殿。

 

司马岳死后谥号为康帝。

司马岳-重要人物

 

庾氏与桓温:庾氏是东晋著名的外戚,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双方的对立是东晋士族门阀矛盾中,与王谢矛盾相似的主要矛盾。晋明帝去世后,庾皇后临朝,庾氏开始执掌朝政。经过苏峻事变,庾亮不再主政,他先担任豫州刺史,以后又担任了荆州刺史。他的弟弟庾冰、庾翼也先后担任要职。晋成帝去世,庾冰、庾翼主张立晋康帝,保持舅氏的地位,何充主张立晋成帝的儿子,何充与庾氏兄弟开始有矛盾。晋康帝的皇后褚氏就是后来在东晋发挥重要影响的崇德太后。

陶渊明

晋康帝去世后,庾氏兄弟要立简文帝司马昱,他们认为国有强敌,应立长君的观点正确,与晋康帝都是积极主张北伐。何充主张立太子,最终褚太后抱着年幼的晋穆帝垂帘听政。为此庾氏兄弟对何充非常不满(何充传)。而褚太后与何氏家族结盟,晋穆帝的皇后就是何氏。桓温是何充的亲信,与何充关系最好的还有褚裒和殷浩,何充曾经说:“桓温、褚裒为方镇,殷浩在门下,我无劳也。”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桓温
桓温同庾氏严重的矛盾就是从这时开始了,他在庾翼去世后,强行废黜了他的两个儿子,控制了荆州,桓氏家族的兴起是建立在庾氏被废的基础上的。桓温与庾翼的私交也很好,庾翼对晋成帝赞扬桓温,庾翼要北伐,朝廷也只有桓温和司马无忌支持他。可是桓温现在投奔了何充,废庾翼儿子,与庾氏结仇。桓温对庾翼的兄长庾冰一家的打击主要是在他支持废黜晋废帝海西公时候,他与庾氏结仇后,随着权势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打击了与自己争夺何充集团首领的殷浩以后,完全掌握了原来何充集团,形成新的桓氏集团,成为与崇德太后、简文帝司马昱并列的三大政治集团首领。晋废帝的皇后是庾氏,庾冰的女儿。在他的支持下,庾氏集团的势力有所恢复,这引起桓温的忌恨,他在征得崇德太后同意后立简文帝,桓温这样作是冒险的,当时简文帝不同意废帝,这也是桓温劝进时他只是痛哭不语的原因,崇德太后的意见成为关键,桓温在请示她时,紧张得直冒冷汗,如果有谢氏等家族支持的崇德太后反对,就可能形成简文帝集团,崇德太后集团,再加上皇帝的庾氏集团共同对付桓温集团,那对他是灭顶之灾,他怎么能不害怕得冒汗呢?得到崇德太后支持后才如释重负,随后开始打击与他矛盾最大的庾氏和琅琊系的势力,这场政治镇压是残酷的,庾冰有七子,庾希早先被桓温弹劾免官,隐居,得知桓温废帝,迫害庾氏,和弟弟庾邈逃亡,庾倩是武陵王的长史,最有才干,桓温最忌讳他(庾冰传)。桓温打击武陵王也因为他与庾氏关系密切,武陵王是琅琊系拥护的,他的亲信王彪之最早被桓温打击,后来投奔了简文帝。王彪之为武陵王说情未成,直到简文帝亲自过问,桓温才放过武陵王。而庾倩和弟弟庾柔被桓温处死,庾冰担任广州刺史的儿子庾蕴闻变服毒自杀。后来庾希等人以海西公名义起兵攻桓温,失败被杀,庾冰的子孙只有少数得到幸免。庾亮孙庾揩后也被桓玄所杀。

司马岳-晋康帝皇后

褚蒜子,祖籍河南禹县,于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出生。褚家世代高官,乃是自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之一。她的曾祖父褚给在西晋武帝时担任安东将军,她的祖父褚洽曾任武昌太守,至于她的父亲褚裒,更是一代名人。

褚裒字季野,一向颇有盛名,他少年老成,桓彝因此评价说:“季野有皮里春秋。”意思是他凡事都不露声色、面无表情、从不对事物表态、更不评价人与事的优劣高低,实际上心里对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曲直褒贬自己有数。谢安也很推重他,说“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褚裒其实很有主见,但魏晋时很多名人高士都因为片言只语便不幸卷入权利斗争,自己丧命不说,还祸连家族。褚裒这种态度的形成与这样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他因此成为“皮里春秋”的代表人物。只是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在社会上形成风气之后,却每况愈下,很拖国家后腿。

据说,褚裒总角之年(十五岁)的时候,曾经前去拜望晋明帝的小舅子庾亮,庾亮让著名的术士郭璞为这个少年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褚皇后
占卜前程,谁知结果一出来郭璞却当场惊呆了,说:“这不是人臣之卦象,二十年后,我这卦才能得到验证。”

由于褚家褚裒声名远播,门第高贵,当晋成帝为弟弟琅琊王司马岳选妃的时候,褚蒜子因此被选中,被聘为琅琊王妃。褚裒由于成为皇亲,出任豫章太守之职。

咸康七年(公元341)三月,二十一岁的晋成帝皇后杜陵阳早逝,咸康八年(公元342)六月,二十二岁的晋成帝司马衍也病重不起。他的周贵人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奕。可是此时这两个娃娃才只有三几岁而已。成帝的舅舅庾冰以国危子弱的名义,力劝成帝立长君。成帝遂留下遗诏,命胞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自己的皇位。同月甲午日,司马岳登基称帝,是为晋康帝

褚蒜子就这样意外地当上了晋王朝的皇后,时年十九岁。

然而夫家的短命基因虽然成全她登上皇后宝座,却也使得她很快就穿上了丧服。

两年后的建元二年九月,康帝司马岳病重不起。

在司马岳重病期间,权倾朝野的庾冰再次出头,要求立长君,即会稽王司马昱。以确保自己以新帝舅父身份继续执政的目的。

然而这一次庾冰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司马岳在临终前三天下诏,立自己的儿子司马穆为太子。

九月戊戌,年仅二十三岁的司马岳病逝。第二天,司马穆即皇帝位,是为晋穆帝。

二十刚出头的褚蒜子抱着年仅两岁的幼子司马穆,成了晋王朝的又一对孤儿寡母。

司马岳(323—344)字世同,成帝母弟,晉康帝,晉代帝,晉代书法家。作品传世極少,代表作只有《女郎帖》。

 

 

穆帝,名司马聃(公元343-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庙号孝宗。在位344年—361年,晋穆帝晋康帝之长子,母褚蒜子。康帝死后继位,时年仅2岁。在位17年,病死,终年19岁。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曾用年号:永和(345年—356年)升平(357年—361年)。其妻何法倪谥号为德章皇后。

康帝病危时被大臣们立为太子。344年9月由于晋康帝驾崩(病死),晋穆帝于同月己亥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和”。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司马聃即位时只有2岁,由褚太后临朝听政。在位期间,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桓温势力日益强大,企图篡夺帝位。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

司马聃死后的谥号为穆帝。

司马聃-生平年表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褚蒜子

公元343年,司马聃出生。

公元344年,晋康帝病死,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

公元346年。桓温率军沿长江西进,灭掉成汉政权。

公元349年,桓温第一次北征。

公元354年,桓温第二次北征,收服洛阳。

公元357年,司马聃开始即位。

公元361年,司马聃病逝。

司马聃-重要人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桓温

褚蒜子

东晋康帝皇后,河南阳翟人,褚裒之女。成年以后,晋成帝闻其美丽及才识,将之许配给弟弟琅琊王司马岳,褚蒜子成为琅琊王妃。不久晋成帝病逝,传帝位予司马岳,是为晋康帝,册封褚蒜子为皇后、岳母谢氏为寻阳乡君。褚蒜子和晋康帝之间育有一子司马聃。

由于晋康帝早逝,因此两岁的幼子司马聃继承帝位,是为晋穆帝,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由于晋穆帝年幼无法执掌国政,因此在朝臣的要求之下,暂由褚蒜子垂帘听政,由褚蒜子抱着年幼的晋穆帝坐在御座上,面前垂下一重白色珠帘面听大臣上奏国事。

何充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何充(292年-346年),字次道,东晋庐江县(今属安徽霍山)人。

美容英姿,善能文章。最初是王敦的幕僚,勇敢直言,王敦说王舍:「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是咸称之。」何充不以为然,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东晋成帝时官任宰相;晋穆帝二岁即位,与大臣庾冰共辅幼主。「充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杜稷为己任。凡所选用提拔,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晋书》说他好佛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超过一百人,但却对亲友未加照料,亲友至于贫乏。阮裕笑他:「卿志大宇宙,勇迈千古」,何充不以为然,一如既往,「持八关斋,结会诵经,终生不倦。」。何充弟何准也是虔诚佛教徒,时人谢万将此兄弟与郗愔、郗昙兄弟相比曰:「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桓温少有大志,嚮往刘琨、陶侃的事蹟。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率步骑四万馀人,水军直指南乡(湖北均县),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佔上洛(陕西商县),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霸上(长安东面),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桓温未乘胜追击长安,反待敌自溃,期间本想将春麦收作军粮,但秦军已抢先收割,晋军粮秣不继,被迫撤返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建议迁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但遭到达官贵人激烈反对。前燕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重新佔领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世说新语》)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忽逡巡不前,企图「坐取全胜」。不久军中绝粮,又闻前秦援兵将至,遂烧船、弃甲,自陆道撤退,凿井而饮,行军七百馀里,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损失三万馀人,大败而归。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桓温长期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羨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斩袁瑾。同年,桓温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谋,不久病死,由其弟桓冲代位。

他临死前希望朝廷赐其九锡,但在谢安等人的拖延下,结果不能如其所愿,晋室只按平王司马孚及汉朝霍光的规则处理他的后事。追赠丞相。

司马聃-死因之谜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司马聃

《晋书》没有讲司马聃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没有讲皇帝死前有什么先兆,皇帝说死就死了。八卦的史书竟然不讲八卦事,再加上这事发生在政治恶斗十分激烈的东晋时代,就显得更加蹊跷了。

换上新皇帝的第一年,桓温上了一道奏章,提议中央政府迁回刚刚被桓温收复的旧都洛阳。洛阳这时早已成为东晋与北方各国拉锯的地带,一会儿属你,一会儿属我,几经屠城之后,早已万物萧条,百姓星散,这时迁都洛阳,是极其不合适的,毕竟首都不是将军的中军帐,打到哪里,安营扎寨在哪里。如果迁都成功,整个中央都要依赖桓温的军事保护,王朝就要受制于桓氏家族。但是朝廷里没人敢提出异议。虽然王述说明同意迁都的理由,但这个理由毕竟过于不负责,不能作准。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皇帝之死和桓温迁都,两件事看起来没有瓜葛,但联系起来,意义就多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看看司马聃到底怎么死的:

第一种可能是桓温做的手脚,这个可能性很小。桓温虽然是前任皇帝的女婿,但势力还没有到达中枢,更何况宫闱。而且桓温作为既得利益者,皇帝换人,朝中势力重新洗盘,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种可能是朝廷权臣政变,这个可能性稍高。小皇帝在位的十七年,刚好是桓温势力崛起的黄金期,皇帝不可能不受桓温的影响;另一方面皇帝的独立执政,等于削减了朝臣权力。但这个理由也讲不通,因为如果朝臣真有这心思,其后也不必立个20岁的司马丕继任,干脆再立个两岁的小王子更省事。

第三种可能就比较复杂。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大臣请皇帝决策,奏章其实是过场,一定需要事先的沟通,桓温的动议,其实是摸新皇帝的底牌,给新皇帝难堪。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4东晋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两相比较还是朝臣动手的可能性高:第一,如果是桓温动手,那么以他的性格,他不会一下子就提出动议,显得自己巴不得前皇帝早死似的。第二,桓温这么早就提动议,显得他对新皇帝没有什么信心,而且他对前皇帝之死也有点小道消息,拥护新皇帝的人,一般跟前皇帝之死脱不了干系,所以如果有人胆敢公然反对桓温,那么他就可以借题发挥,追究司马聃之死,甚至可以“清君侧”(后来,这个皇帝没当多久,果然被桓温给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