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是什么

 指间飞歌 2013-03-01

清代任熊绘,执扇仕女图。

连载

李荣胜 著

应该说,“思无邪”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一个人类文明观念。大家知道,男女关系的文明是人类最基本的文明关系之一。这个最基本的文明关系当然包括着爱情与婚姻关系。如果说,人类从动物进化到人,其人性进步的出发点是告别自身的兽性与野性,那么走向人性的文明则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孔子“思无邪”的观念正是这个终极目标中的伟大内容之一。从历史发展的作标来观察,“思无邪”无疑是指引人们走向文明的目标。如果人们真的做到了“思想纯正而没有邪念”的“思无邪”,那么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关系将会多么和谐、幸福与美满。但是,看看今天我们周围的现实吧——“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一些男女恋爱中最看重的当代“三大件”,把爱情物质化,不能叫“思无邪”;还有一些青年男女喊出:“不求天长地久,只要今天拥有”,把爱情变成了“一夜情”,也不能叫“思无邪”;有家室的男人在外面寻花问柳,甚至“包二奶”,把婚姻当围城去突破,更不能叫“思无邪”;如此等等。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2500多年前孔子“思无邪”的观念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对于男女爱情婚姻关系,仍然具有常青的意义。今天我们读《国风》中那些美丽的爱情诗篇,不是让我们退回到2500年前的原生状态,甚至退回到兽性与野性的时代,不是的!而是让我们沿着人类进步的轨迹走向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观念,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说,“思无邪”是人类文明目标的伟大内容之一。这里我还要说一句:正是由于儒学具有导引中国先民走向文明的作用,因而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才选择了儒学。

③《诗经》讽刺了昏暗不公的社会现状。

讽刺社会现实的诗篇,在《诗经》中比比皆是,主要收存在《国风》、《小雅》、《大雅》中。比如:《国风·王风·君子于役》讽刺了劳役的沉重与不公平;比如《国风·陈风》中不少诗篇都讽刺了陈国政治昏暗,甚至讽刺君王淫乱;比如《国风·秦风·黄鸟》讽刺了秦国君王以活人殉葬的陋习;比如:《大雅·荡》借周文王与商纣王的对比来讽刺周厉王的昏庸无道;比如:《小雅·十月之交》讽刺了周幽王宠褒姒、任用小人、招致天灾人祸;等等。

我们从《诗经》如此大量的讽刺诗里,能够窥见到我们先民创作的诗歌,的确有“下以风刺上”(出自《诗经·大序》,译:“百姓臣下用诗歌讽刺高高在上的君王”)的目的和作用。而这种“下以风刺上”的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先民关注社会现实的忧患意识。在这里,我们可以感悟到,儒家正是继承了这种忧患意识的传统,进而产生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

④《诗经》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这些记载中华民族历史的诗歌主要在《诗经》的《大雅》和《颂》的部分,尤以《大雅》记述详备。我们仅举几篇为例。

《大雅·生民》记述了周部族的始祖后稷(音:jì)的事迹,颇具神话色彩。(说明:周部族就是后来推翻商纣王统治天下的周天子一族,是汉民族的前身。他们的始祖从后稷算起。后稷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第三位帝王帝喾(音:kù)的后裔。他开创了周部族的历史。按今天的历史分期,后稷应属原始社会的人物。)

《大雅·公刘》记述了后稷的曾孙公刘的事迹。

《大雅·绵》记述了公刘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亶(音:dàn)父的事迹。

《大雅·皇矣》记述了父及其儿子王季、其孙子周文王的事迹。

《大雅·文王》、《大雅·灵台》记述了周文王的事迹。

《大雅·大明》记述了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伐商纣王的事迹。

《大雅·下武》记述了周武王及其子周成王的事迹。

如此等等,不再列举。这些诗歌在《大雅》中并不是按上述顺序排列的,而我们这样排列之后,是不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周部族的历史脉络?因此,我们把这部分诗篇称为英雄史诗,应该说是不过分的。本书前面谈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时,我们曾列举了藏族、蒙古族、克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在全世界都是很了不起的文化遗产。而占全中国人口90%以上的汉民族却没有英雄史诗。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十分值得今天的国学研究者深入研究。

⑤《诗经》蕴涵了“大一统”思想。

尽管《诗经》中只有一篇诗歌展现了“大一统”的思想,我们还是把它单列出来。“溥(音:p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表达了普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统一于周王朝,尽管分封的诸侯国各据一方土地,但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应该说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就是后来儒家学说中“大一统”观念的源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废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使“大一统”思想变成现实。在之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大一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在众多的史籍中,都曾见到过引用上面那句诗。可以说,《诗经》中先民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已经成为我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经》一书精彩诗篇摘译

应该说,能保存到今天的305首先民的诗歌都是极为珍贵极为精彩的。后人解诗、译诗的样式各具特色、各有建树,有上千种之多。我们仅取《风》、《雅》、《颂》三部分开篇的第一首诗歌,用现代白话方式译出。

【原诗①】 【译诗】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音:jū)鸠, 一群欢快的鱼鹰,

在河之洲。 在河心的沙洲鸣唱。

窈窕淑女,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

君子好逑。 让贤德的君子倾心向往。

参差荇(音:xìng)菜, 水面上的荇菜短短长长,

左右流之。 伴着缓缓的河水左右荡漾。

窈窕淑女,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

寤寐(音:wù mèi)求之。 贤德的君子把你日思夜想。

求之不得, 热烈的追求得不到的回音,

寤寐思服。 苦苦的相思洒满床帐。

悠哉悠哉, 悠悠的思念之情斩不断哟,

辗转反侧。 贤德的君子翻来覆去难入梦乡。

参差荇菜, 水面上的荇菜短短长长,

左右采之。 轻盈地采下左右安放。

窈窕淑女,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

琴瑟友之。 贤德的君子用琴瑟传递爱的乐章。

参差荇菜, 水面上的荇菜短短长长,

左右芼(音:mào)之。 左抚右摸撩起淡淡清香。

窈窕淑女,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

钟鼓乐之。 贤德的君子用快乐的钟鼓将爱慕之情送上。

(说明:这是一篇描写青年爱情的精彩诗歌,表达了一个贵族青年,看到在河上采摘荇菜的姑娘,一见钟情,相思不已。成语“辗转反侧”便出于此诗。)

明代仇英绘,人物故事图之一。

□李荣胜 著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仁,亲也,从二人。”意思是:仁,就是亲密的关系,指两个人的关系。

《辞源》是这样解释的:“仁,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亲,爱人。不同的阶级、政治派别,有不同的解释。《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辞海》做了两条解释。其一:“仁,仁爱。《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其二:“仁,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孔丘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又说‘仁’是‘爱人’……并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仁’的方法……”

《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就比较简单了:“仁,仁爱。”

应该说,这些辞书对“仁”的解释是权威的,也是简单明了的。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我更倾向于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个含义广泛的儒家道德观念——仁。《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音:ài rén)。’”孔子的弟子樊迟向他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孔子用两个字——“爱人”,把“仁”的核心观念告诉了弟子。可谓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爱人,可以解释为:爱护别人,也可以解释为:热爱周围的人。虽然“爱人”仅仅两个字,但却给我们透露了在孔子关于“仁”的概念中,包含的三个方面重要信息:

第一个重要信息是:孔子把“仁”定位在了人与人的关系上;

第二个重要信息是:孔子认定的“仁”就是“爱人”,首先是要有爱,向内修为自己,以产生爱心;向外实践仁德,把这种爱心奉献给别人;第三个重要信息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中,视别人为人(而不是奴隶——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即将解体的时代),是平等的人,值得爱的人。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现代作家冰心先生。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使用的横幅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先生为之写作一生的信念和座右铭。冰心先生说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是人类的大爱。冰心先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中的爱,与孔子“爱人”中的爱,是否有某种传承的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把孔子讲的“仁”,简单理解为“爱人”是可以的。

“仁”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对孔子身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因此,在我们简单明了地理解了“仁,就是爱人”之后,有必要走进“仁”的丰富内涵中:了解“仁”的内涵都包括哪些内容;了解孔子指出的实现“仁”的道路是怎样的;了解孔子批评的“不仁”是什么。

②孔子讲的“仁”的内涵都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全部用《论语》中孔子的话和孔子学生的话来诠释“仁”的内涵。

其一、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译成白话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如果广施恩德给民众,又能济助民众,这样的话,可不可以叫做仁呢?”孔子说:“何止于仁呢?圣人也未必能办到。尧帝和舜帝恐怕也力不从心。说到所谓的仁,就是自己要立身也要使别人立身,自己想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能就近拿自身为例作比方,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仁”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美德。

其二、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这里孔子用仁者与知者对比的方式告诉我们“仁”的内涵是:“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的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