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问武汉系列之四:武汉都市圈能否突破“摊大饼”的模式?--20130228

 qinhuanwei 2013-03-02

九问武汉系列之四:武汉都市圈能否突破“摊大饼”的模式?

凤凰网城市专栏作家 2013年02月28日 13:42   

核心提示:作为后发地域,武汉城市圈确实需要适当地集中,采取平衡发展战略。实行重点集约发展,来带动整个城市圈和全省工业的发展。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其支柱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武汉一马当先,然后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亦无不可,但是,如果周边城市与武汉差别过大,则难以发挥协同效应。

大都市圈崛起是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都市圈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怀渤海经济区的崛起,就是伴随着三个都市圈的崛起过程中造就。作为中国经济第四级,中部崛起战略,亦寄厚望于中部城市群的崛起。

而在中部城市群中,武汉城市圈又首当其冲。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1+8”城市圈。该圈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大约60%的GDP和财政收入,的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亦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

真正的智者,应该具有见落叶而直秋的敏锐。作为后发者,此前已经崛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圈的经验教训,足以为武汉所借鉴。

武汉都市圈的两大局限

前几年,武汉小伙胡戈曾讽刺陈凯歌的电影公司为“圆环套圆环公司”,暗讽北京城的格局,从一环到六环,似摊大饼一样。内核发达,外部荒凉。

事实上,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未来亦有此种危险。

就目前而言,武汉都市圈的城市结构不太合理,武汉与其他八大城市差距过大。而这个方面,武汉确实有“北京化”的倾向。在京津冀都市圈,除北京和天津之外,其它城市也乏善可称。

在这个方面,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城市群可谓武汉楷模。在长三角城市圈中,除龙头城市上海外,其它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南京、常州、嘉兴、宁波、南通等,均为经济重镇,其它城市,并且几乎无弱镇。在珠三角诸城市中,广州和深圳并立,此外,佛山和东莞亦均为3000亿以上,除肇庆外,其它城市都在1000亿以上,结构也比较均衡。

而在武汉城市圈中,除武汉超过4000亿外,其它城市总产值分别为天186亿,黄石597亿,鄂州313亿,黄冈700亿,孝感681亿,咸宁405亿,亿仙桃261亿,潜234亿。竟然一个超1000亿的城市都没有,甚至连过500亿的城市,也只有三个。

作为后发地域,武汉城市圈确实需要适当地集中,采取平衡发展战略。实行重点集约发展,来带动整个城市圈和全省工业的发展。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其支柱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武汉一马当先,然后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亦无不可,但是,如果周边城市与武汉差别过大,则难以发挥协同效应。

而在其它中部城市圈中,湖南的长株潭城市圈和河南的中原城市圈,都要比湖北的武汉城市圈结构合理。这也导致武汉虽强,但是武汉城市圈在全国15个城市圈中仅居于中流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原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的第二个局限,是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城市集中,但是却缺乏“小镇”,这个与京津冀城市圈很像,在“大北京”的三环四环的繁华镜像外,却到处都是布满城中村的落后小镇。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面临严峻的压力。

而武汉的破局之策,亦可借鉴珠三角。珠三角区域普遍出现了“小城小镇”的格局,如顺德,面积只有800多平方公里,却有十个镇,形成了一镇一产业的局面,中国的家具王国,家电王国,木工王国,均在这些小镇产生。东莞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除城区外,还设有28个镇,每个镇也都非常发达。特别是顺德,未来武汉大都市圈要实现普遍繁荣,亦需借鉴顺德,不仅实现各个城市中心城市的繁荣,亦要实现小镇式繁荣。

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需“架屋梁”

地区间、城市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是城市圈发展成熟的显要特征。

在国内,很多城市圈中普遍存在着城市之间同质化竞争的弊端。纵使是珠三角等先行者,亦难以例外。如在珠三角城市圈内部,广州与深圳争当区域龙头,互不服气,而在制造中心,东莞和佛山亦经常欲一较高下。

而在武汉城市圈中,各个城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与武汉的经济的协同问题,其二是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协同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即是诸城市与武汉之间定位不清晰。

几乎每个城市,都要做武汉的“后花园”或者是“菜篮子”,都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

在产业协同方面,长三角城市圈目前是做得相对最好的。除上海外,其它14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南京主要侧重于物流,重化和信息产业。杭州则是上海后花园,制造业中心。苏州和常州则专攻现代制造业,无锡集中于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宁波则身兼港口、重化工业,服装等制造业三位一体。每个城市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与上海进行错位发展,主动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实行梯度发展。实现了“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的模式。

在未来,武汉城市圈亦可借鉴长三角城市圈的模式,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的模式。正如湖北农村民居中的“架屋梁“,既有主轴和核心,又互相交错,富有层次。

黄石作为“大武汉都市圈”的次中心,其工业基础相对雄厚。以冶钢、华新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企业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美尔雅是中国十大西装品牌之一。未来黄石何成为武汉重工业的主要合作和配套基地。建立有色冶金、建材和服装制造基地。

鄂州与武汉山水相连,地理渊源悠久,甚至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前就是从武汉划归的。葛店生产,武汉销售,已经很为很多企业的发展模式,未来,鄂州应集中建设创业加工基地。

黄冈地处大别山区,特色农业相对发达,基本上形成了“一县一业”的格局。如罗田的板栗,英山的茶叶,蕲春的药材,红安的花生等,均为全省或者全国之冠。同时,黄冈中医药发达,中医药加工企业达200多家。与发达的武汉西药产业形成互补。

孝感以汽车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目前初具规模,可成为汽车配件加工基地,同时,孝感农村有生产大宗农副产品的良好条件,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当好大武汉的“米袋子”。此外,孝感矿产丰富,可以建立盐磷化工基地。

咸宁咸宁气候湿润,被植物界誉为“中国亚热带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咸宁森林覆盖率达49.98%,居全省市州第一位。是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温泉和九宫山均有中央和省直单位驻足,堪为大武汉的“后花园”。

其余仙桃的轻纺工业,潜江的石油化工,亦可重点发展。而天门,则是全国著名的棉花之乡,纺织业发达。可以联合武汉,打造纺织基地。

在武汉城市圈内部的协同之外,各个城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均存在着竞争。甚至他们与武汉之间,都有竞争,如东线的黄石、黄冈等城市,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方面,直接绕开武汉,娃哈哈,雨韵等重要企业,均直接落户黄冈市内的红安,而非武汉。

在未来,武汉城市圈承接外部产业转移方面,亦需要规划,力争与武汉的产业实现互补。

(2010年公报尚未公布,所有数据均以以2009年公告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