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率我真 2013-03-02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已送拍)

    在2009年的收藏中,有几套册页最为我喜爱,其中一套便是明末清初诗人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该册页为六开,均为行书,每开纵28.5厘米,横37厘米,多有虫蛀。

  王岱(生卒年不详),字山长,号了葊、九青、石史、且园,潭州(今湖南省湘潭县)人。明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举人,授随州学正、京卫学博,擢顺天府教授。入清后官安乡教谕,生性耿直,不容于朝。康熙二十二(1683)年被贬为广东澄海知县,后长住澄海直至去世。王岱到任澄海知县后,在寺舍中办公视事,体恤民情,敢抗权势,革除弊政,修复县署、学宫、城池、堤闸、海防津梁、寨堡、市肆等,主持重修《澄海县志》,为澄海编成第二部县志,也是现存最古的一部县志。兴办学校,民俗为之一新,深受县民爱戴,澄海人民曾为他建祠,并以“王厝田”、“王厝街”等地名纪念,县志说他“视澄如家,视澄民如子”。生平传略在《清画家诗史》、《今世说》、《图绘宝鉴续纂》等有传。
    王岱除为官外,又以擅诗文著名,亦能书、画。著有《了葊诗文集》15卷、《且园近诗》、《且园近集》,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与王士禛诗名并世。
    明末距今已三百余年,且王岱墨迹流传甚少,汕头博物馆也仅藏其书法作品一件(王岱任职澄海为今汕头市澄海区),难有机会比对其书风和用笔习惯,又何以见得此王岱便是彼王岱呢?就此我做了一些微薄的考证,以期能说明问题。

 

一、明代遗风

    历史上每一个时期,因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学术氛围、师承影响、政治因素、文化取向等原因,其书画作品会产生特定的时代性。明代书家多囿于《淳化阁帖》等法帖的束缚中,帖学在书坛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淳化阁帖》多为木版翻刻,笔法尽失,被视为帖学末流。晚明时期,在文人士大夫反对束缚,倡导个性的思潮下,出现了如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等以变革书风为己任的书法大家,他们以萧疏畅达,气势恢弘的用笔,改变了以往的秀媚柔婉书风。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王岱的书风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其笔法《阁帖》出,又受时风的影响,形成了他带有明代遗风的个人书法面目。河东武全文在王岱《且园近诗》序言中如是写道:“有知王子之书与画者,曰:巧不一法,法不一家,变幻莫可端倪,此王子之书画之奇,莫与敌也。”

   

二、作品用印

    此王岱书法册页六开中,王岱用印多有明代遗风,尤其是“臣岱”白文印,横肥竖瘦,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另有一带有明代风格白文印,印文“山长”,亦是王岱之字。

 

三、关联人物

    此书法册页六开内容为王岱自作诗,其中有《贺新郎调同家北山、贺天士中顶观荷作》、《送北山兄还西茌之作》、《再同北山观荷(贺新郎调)》、《送贺天士回丹阳作》中,“同家北山”之称我们可知北山应与王岱共姓王,即王北山,又《送北山兄还西茌之作》可见王北山为西茌人,西茌为山东茌平一地名。茌平王北山即王曰高,康熙启蒙老师。其传记如下:王曰高(?—1678),字登孺,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清顺治三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所取之生员,出了两名鼎甲,五名尚书,三名大学士,声望渐高。1649年任兵部右给事中。曾上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后任礼部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此后,又多次上书,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贪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备受赞赏。王曰高居官20年,手无余金,后来得病,无钱医治,死于家中。著有《槐轩集》10册。另其中所提到的贺天士名贺香岩,为明末宫廷太医,因给皇后治病有功,获赐“天士府”,其妻被封诰命夫人。后因仰慕名师医术,弃官、隐名,投师于山林,后广著医书,为民行医,在民间流下了贺天士投师的动人传说。《贺新郎调同家北山、贺天士中顶观荷作》中所指中顶应位于今北京丰台区,可见此几首诗应为三人同为京官时所作。

 

且园近诗

    王岱诗名重于书画名,为三楚名儒,与王渔洋(士禛)诗名并世,名满海内。所著《了葊诗文集》15卷、《且园近诗》、《且园近集》,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仔细对照《且园近诗》所录作品,寒斋所藏书法册页自作诗内容虽未有收录在《且园近诗》中,但《且园近诗》第五卷中所录《南城外看荷同家北山暨贺天士诸子二首》、《中顶观荷北山再索古诗却赋》,与寒斋藏册中《贺新郎调同家北山、贺天士中顶观荷作》、《送北山兄还西茌之作》、《再同北山观荷(贺新郎调)》、《送贺天士回丹阳作》皆有密切关联,也印证了寒斋所藏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之王岱即明末清初湘潭王岱。

 

    面对三百余年前的前人旧作,心中也不免有许多的感慨。这三百多年,此套书法册页,历经了多少辈人,经过多少人之手,已经无法去计算了。时代的变迁,种种原因,此册页得以保存,其中的艰难更是难以想象。后人得之,当足以珍视。

                                      散石庚寅年谷雨日识于钱塘江畔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王岱《自作诗书法册页》初考(未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