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心世界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3-02

走进心世界

(2013-01-01 23:10:36)刘建始
 

走进心世界
                                      独特的心理健康课


走进心世界

 

                                         温馨的个体心理聊天室

走进心世界

 

                                    心理健康课上学生活动

走进心世界                               

                                  陈顺森教授做心理辅导讲座

走进心世界

 

                                           布置温馨的心理健康中心

走进心世界                          

                                      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健康短剧

走进心世界 

                                          心理课上再现母女情


 

走进心世界
                                          学生心仪的心理健康中心


走进心世界

 

                                    外地专家参观心理健康中心

走进心世界

                                    区、局领导听取心理教师的讲解


 

走进心世界
                                         心理咨询的箱庭

             走进心世界

             刘建始

中学生的年龄不大,但是他们的心世界格外丰富,在青春的懵懂中,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教师说他幼稚、天真,他不服气。他会说:“我知道的事,你还不知道呢!”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迅速,学生确实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有时老师自愧不如。但是也发现学生知道的事情越多,思想变化越快,有些不健康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在他们的心世界里,不只是五彩斑斓,也有懒散、困惑、迷失、或者颓废,人生发展的蓝图上缺乏规划的底色,混日子,跟着感觉走,缺乏人生目标、没有理想等等问题都显现出来,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说教不管用,批评更加逆反。

心病还须心药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世界,必须采取“心育”教育。

2008年,我校借学校现代化达标的契机,和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合作,建立了我校的心理健康中心。硬件设施达到天津市一流的水平,有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心理课教室、心理活动室,配备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三位,设备有两套箱庭和测试机,从此拉开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育”教育序幕。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式”给我们很多启示,他经常走街串巷,和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员对话,获得真理。这种于每一个人对话的形式,正适合学生的个体心理咨询。学生在人多的时候不愿意表露心声,只有个体和老师面对面的时候,才会一吐为快,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使问题得到解决。开始也有学生回避,但是当学生从心理咨询室快乐地走出去的时候,也吸引了其他学生自觉地去找老师咨询。学生在一筹莫展的“心痛”时,期盼教师拉一把。

如果说读书、写作是意识层面的建构与表达,那么箱庭疗法就是无意识层面的建构与表达。箱庭的玄妙和神奇,在于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里,通过箱庭中的玩沙、水和玩具模型,将内心世界里的想法无意识地流露出来,并带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教师观察学生提供了一面观照内心世界的镜子。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读书疗法也是走进学生心世界的一种渠道,我校坚持“绿色阅读”多年,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我校自行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结合心理课读书,教师和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提升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缓解考试焦虑,改善人际交往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说对话、箱庭、读书等疗法追求的是精深,那么团体心理辅导追求的就是广博。我们为初一、高一新生开设一年的心理健康课,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坚持几年,收效甚大,为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平台。我们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迁移到班会课,开展走进学生心世界班会课,在德育教育方面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学校可以有学习差的学生,但是不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出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领域,为保持师生心理和谐畅快,我们努力追求“全员育人”的境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世界!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压力大,但是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体制,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2、创建校园文化。3、开展读书活动。

校园文化如同一个个磁场,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这里讲得不是大无,而是大有,在这无声和无形中,实际上就是一个“场”,一个充满磁力的场,就是一种文化。

任何一种引力,都有一定维度,换言之就是一种秩序,而维持和巩固这一秩序的载体就是场。一家成功的企业或一所成功的学校,制度就是秩序,可它最高的存在形式是文化。这就如同物理学上讲得“场”是一个涵义。比尔`盖茨氅下的微软如此,中国的海尔亦是如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化是最稳定的制度。

一个民族要强盛,需要一种精神,那么,一所学校呢?同样也需要一种有文化派生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文化的引力将学生仅仅地吸引在学校的磁场之中。

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学生人生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大他们人生的宽度,一定要让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书读万卷始通神,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是在不断的学习与阅读中一点一滴陶冶和凝练出来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使得学生的阅读需求出现了层次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去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就成了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专门重新配备了三个学生阅览室,全校各个班级,隔周开设一节90分钟的大阅读课,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开展绿色阅读,读名家名著,读精美诗文,读精品报刊,读社会前沿信息……让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享受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书海中亲近语文、感受语文、习得语文。      

绿色阅读重在强调师生同读,以本色自然的阅读状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其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根据调查统计,在学校所有课程中,大阅读课最受学生欢迎,他们热爱在书海中自由遨游的生活,那是一种学习的幸福、是一种提升的快乐。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读有所感,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学校又根据初高中基础教育的特点,以读书笔记指导和积累为重点,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读书笔记积累量标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反思。对于读书笔记质量和数量均高的班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来创设更好的读书氛围、优化读书环境。

学校还在楼道里开辟图书柜,供学生开放阅读。开放性的阅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为学生人生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重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之上,创建校园文化,开展读书活动,三位一体,很好地平衡了学生的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了生命教育的 质量。

走进学生心世界,开展生命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人文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