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跑位概念与技巧之图解(中) 六、适当布阵(含底角)、且给了就走:破解任何一种区域防守的第一要点是,适当的布阵、直接寻求空档;所以除了像似前面图2的2-3区域防守,布阵于空档区之外,另外如左下图8,面对3-2区域防守,一般采取像似蓝色圆圈球员布阵
至于最新研究显示,布阵于底角(底线角落区)不只因为,会把防守圈拉大,让队友运球切入拥有更「宽广空间」,或者布阵于底角,会让队友空手切入拥有更大接球攻击空间外;也因为,底角的3分线距离更短(比标准距离少50cm以上),更适合于「射手发挥」。当然,底角的布阵后接球攻击,往往因为帮忙防守的视野更窄,加上攻击者也拥有篮板的保护,更容易于篮框二边做隐密性攻击;包括,从二边底角的跟切(跟随运球切入的空手切入),更隐密、更不容易被防守者掌握等,这些关键在在都是底角布阵的因素。 尤其,许多给了就走(give and go)的传切战术,更是以传导到二边底角为转接点;这战术的杀伤力,在此一展无遗。像下图10里Shane Battier在球场右侧,将球传导给底角的LeBron James以后,从右侧底线区做一个给了就走的空手跑位。从篮球场概念去思考,这个play是由Shane Battier和LeBron James做「二人组合(two man game)」,而球场另一侧,从图里显示弱边(weak side)三个人,正在做空手掩护(off ball screen)的组合;由此可知,适当的布阵,让球员去做单边的组合,尤其结合底角低位(low post)单打是很实用的战术。 除了前述低位的给了走传导球外,其它的高位(high post)给了走概略还有二种,如左下图11的外侧掩护(out side screen)一般跑位;蓝色3号球员在3分线外45度传导球到高位给蓝色5号球员,最直接的就是如图示里的蓝色箭头所指「跑后门(back door)」。这部分战术你可以在NBA的湖人队,或者SBL的前裕隆队李学林和曾文鼎年代的战术可见。另外则像图11里的红色箭头所指,3号球员传导球后空手跑位,再藉由高位持球的队友之身体遮蔽,进而获得空档接球攻击。 图11 传导高位的给了走路径 图12 传导圈顶的给了走路径 至于球在3分线45度将球传导到3分线圈顶区后,其空手跑位路径则概略有三种,如右上图12里所示。最常见的是蓝色3号球员如右上图里的蓝色箭头所指,于破解区域防守或破解盯人里的「绕底线深切(deep cut)」,再藉处于底线区的蓝色4号球员空手掩护(off ball screen),于球场右侧底线区接球攻击;其次,则是蓝色3号球员如图12里的红色箭头所指,往禁区中心区空手跑位。当然,在盯人防守里,比较常见的也有如似图12里的黑色箭头所指,传导球后往持(运)球者身边绕道而跑的空手跑位;这种概念,对付贴身的盯人相当管用、有效;因为,像黑色箭头所指的空手跑位,那是攻防二人的速度战,再加上队友的组织进而制造空档接球攻击。 七、轮转进位:不论是空手跑位,或者做给了就走的传切,后续相关人员怎么样依据空间原则去轮转(rotation)进位,那是一门相当艺术、需要具备相当好的篮球学问事;甚至,包括适当的轮转进位,其实也是简单在盯人防守,或者区域防守里寻求空档重要概念。 轮转进位的概念,大原则有三个概念: (一)沿线跑到对边:这里有二种状况,一是由弱边(weak side)到有球边的空手跑位,二是传球者做给了就走的空手跑位。 1、弱边空手跑位:如左下图13的红色箭头所指,蓝色2号球员由弱边空手跑位到有球边;假如接获传导球,当然攻击;假如没有接获传导球,最好的方式如图示里的蓝色箭头所指,顺势继续空手跑位「前进」到对边底线区,并藉由蓝色圆圈5号队友掩护,做接球攻击。假如不能如愿在底线区接球攻击,并且,对方也是采取盯人防守;那么,再依图13里的红色箭头继续空手跑位,做小组战术的外侧掩护(out side screen);那是藉由持球的蓝色3号队友身体遮蔽,空手跑位寻求空档接球攻击。 从左下图13为例,蓝色2号球员给了走之后,常理的会吸引防守者跟随,如此,蓝色1号球员就可以依黑色箭头所指,轮转进位获得空档;特别提醒,蓝色1号的「轮转进位」不只可以获得空档,他的空手移位还可以清开空间,让蓝色2号球员空手跑位的后续,去做前述所提的2号球员和持球的3号球员之组合攻击。 图13 弱边空手跑位与后续示意 图14 有球边空手跑位与后续 2、传球、空手跑位:其次是传球者做传球后给了就走的空手跑位,先求空档得球攻击,假如不能如愿以偿再顺势跑位到弱边;这里再次提醒,将球传给队友之后的空手跑位技巧,会因为防守者位置不同而可以变化出许多不同方式,假设你空手跑位够积极,绝对可以获得空档得球攻击;万一防守者真的很厉害,防守观念与技巧很好,那么,你的给了走其实就变化为「诱饵」,将所有防守者的注意力、重心改变,进而才可以制造轮转进位的队友空档,这是积极的空手跑位所产生一体两面的结果。 以右上图14为例,蓝色3号球员将球传导给处于低位的蓝色5号队友之后,他可以依黑色箭头所指或者依蓝色箭头所指去进行选择性空手跑位;同理,当蓝色3号球员给了走空手跑位后,蓝色1号球员就可以依此「轮转进位」去寻求空档接球攻击。 (二)推挤与空间原则:至于右上图14里的蓝色2号球员,再依轮转进位的空手跑位到3分线圈顶区(原来蓝色1号队友位置),他同样也有可能依此获得空档接球攻击;蓝色2号球员这个轮转进位有此功能之外,他的移位也可以制造蓝色3号队友空手跑位后的「空间」;蓝色2号的空手跑位离开图示里的3分线45度区域后,如此就不致于产生3号球员空手跑位后「没地方可去」的窘局;因为,假如蓝色2号球员没有轮转进位、停留原地,那么,蓝色3号球员空手跑位到弱边的话就会出现:同一区域空间不足、进攻球员太多、太壅塞的现象。 同理,再以左上图13为例,假如蓝色1号球员没有依黑色箭头轮转进位,还停留在3分线圈顶区,那么,依左上图13显示,蓝色2号球员空手跑位假如没有得球,他势必需要移位到3分线圈顶区,如此一来就会出现「空间不足」现象。 此处总结,有个概念,空手跑位后顺势移位后,这个空手跑位的球员,他具备有「推挤」的原则。以左上图13为例,蓝色2号球员他具备将,蓝色1号推挤往别地方走的概念;以右上图14为例,蓝色3号球员空手跑位后,具备有将蓝色2号球员推挤而走的概念;依此类推,右上图14里,蓝色2号就需推挤蓝色1号的概念去进行。 (三)瞬间掩护与组织:在空手跑位的开宗明义就阐释,空手跑位是跑到没有人去的空档区;可是,由此有可能就出现「同时跑到同一空档区」的现象。此时,瞬间相互做空手掩护(off ball screen),并且,再从「不同角度空手切出」的概念,是彼时相当重要的技术;这里,在面对盯人防守里更是有效、管用,或者面对小范围的3-2区域防守,也会有惊人空档机会。 紧接着面对的可能是,当你空手跑位或者轮转进位瞬间,将会出现许多不同情境;彼时,你对小组进攻的「技战术素养」,将是个人技术以外,瞬间是否能够得逞的重要关键。 前述所提的2号球员和持球的3号球员之组合攻击。 以下图15左为例,这是延续图13的空手跑位结果,假设3号球员持球;此时蓝色2号球员怎么样组织较妥呢?藉由3号队友的身体遮蔽掩护,进行如黑色箭头所指的空手跑位,也借机吸引防守者的注意,让持球的队友趁机单打;或者,向右侧和蓝色1号队友,进行黑色直线条的空手和空手掩护,以上二种都是空手跑位后适当的组织。
再以右上图16为例,假设3号球员将球已经传导到低位的5号队友,此时有几种选择;第一种是发觉禁区有空档,就如红色箭头所指的空手跑位寻求接球攻击;第二种是观察禁区没有空档,就招呼3号的队友,如黑色线条的做空手和空手掩护,紧接着就进行寻求空档。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在空手跑位之后的轮转进位瞬间,因应球位置、队友位置不同而实施不同的组织;这里头,当然会包括每个球员特色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组织战。 此处整理总结,在盯人防守里的轮转进位,之所以获得空档原因多数会是,空手进攻球员的勤于空手跑位,并且,也能够在轮转进位后,在适当位置、不同状况去进行小组的组织战;那么,在区域防守里的轮转进位,之所以会获得空档原因多数是因为,空手跑位或者运球切入者,把防守者诱离某区域,其它空手队友后续也积极跑位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