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女博士们的学历成本效益分析

 龚蕾馆藏 2013-03-03

身边女博士们的学历成本效益分析
原作:龚蕾

    由于曾经几年外语教师经历,让我近距离接触了一群4岁至18岁的女孩子们,与我的学生们交流英语。又由于自己喜欢跑步早操,在休息日早操领操,结识了一群40岁至60岁阿姨们,有一些近距离的沟通。也或许自己喜欢读书的缘故,认识了不少27至35岁的女博士们。
    提到女博士,似乎大家又要敏感了,可能会谈到她们的婚姻家庭什么什么的。在这里笔者想仅仅从学历本身角度,只谈学历成本效益分析。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博士:女孩该读不该读?》,文章中表明了笔者的观点:笔者不建议女孩子选择读博士,而如今,笔者仍然是这个建议与观点。
    从哪儿写起呢,在笔者身边,的确有不少女博士,从博士专业角度,主要有中文学、化学、医学、经济学、历史学、公共行政等专业。从年龄层次,大概就是二十多至近四十岁的这一年龄层。从工作单位来说,大部分集中在高校,还有医院、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单位。
    如果您与她们没有进一步了解与沟通,也许会有猜测或不太准确的认识,当你与她们深入沟通时,把她们当作一般朋友,会发现,其实,每个女人都有各自的美丽与特点。
    上个世纪70、80年代,有民间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国有企业发展速度很快,而这些年,建筑行业发展稳定上升,因而工程师什么的都很吃香,说不定您会看到女建筑设计师活跃在建筑设计行业,而她们一定是建筑学专业相关背景,这是属于工科。而据笔者了解,女建筑设计师常常跑工地,设计图纸,项目负责人,对于女子来说,这个岗位的确压力不小。
    记得有一位学习化学的女博士,硕士毕业那年结婚生了儿子,工作单位是在某轻工集团研发部,整天都在实验室做着枯燥的化学实验。在儿子高考那年,决定考博,丈夫不太同意。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天,收到了丈夫的离婚协议书。化学属于理学,物理、数学、地理等都是理学大类的。
    上边举了工学、理学的两个真实的例子,也许你会说,可能文科方面女子更擅长。好吧,下面是一个中文学女博士的真实故事,有一位中文学女硕士,毕业那年,就到了某省属报社工作,结婚生子后,丈夫帮她调到了某国有企业宣传秘书科工作。儿子上小学那年,她考了中文学博士,好在,丈夫对她读博士还算同意。其实,这个博士读不读都关系不大无关紧要了。
    医学专业就业这几年都比较热,临床学、药学等都比较好,一位女子大学本科期间读的是临床学专业,由于成绩优秀,之后去了美国硕博连读药学麻醉学专业,回国后,到了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做主治大夫,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她选择了跳槽,离开了医学领域,去了学校工作。
    本文想与大家探讨一下女博士学历成本效益,上面举了几个真实例子,似乎有些扯远了。回到我们的主题,继续。
    笔者曾与在校硕士同学们聊天,问她们如果学校有保送博士的名额,会不会选择,给我的回答一致是:不会。
    的确,读博士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轨迹,比如恋爱、婚姻与家庭。也许有人认为,读完博士,人生的选择余地更大范围更多,其实你错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的研究领域很窄,因而,除非你是在高校或做科研,除非评副教授有博士学位要求,为了评副教授不得不读。这个也要有前提条件就是:丈夫支持、孩子大一些了。
    不要想当然认为学历越高,工作就一定好,一定舒服。考博可能就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科研,有付出了那么多青春、热血与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是否热爱寂寞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够承受那种压力?真正的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
    曾经读一位海外留学女博士个人自传,她说,自己的儿子,就要让他读博士闯世界,而女儿呢,就要让她快乐。想想蛮有道理。
    得到一定就会有付出,人生的道路在与取舍之间,对于女孩子们,笔者觉得学会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还算可以,过得快乐就好,不要把名誉或学历看得太重。
    尽管女性崛起时代来临,有越来越多的女能人。但是,女人如水、女人似花,做知性幸福女子。军官将士、硝烟战场、千峦山峰还是交给男士们吧。
    成本-效益分析中步骤中:第一,确定成本、第二,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第三,确定可节省的费用、第四,制定预期成本与时间表、确定效益与成本。
    在这里,从成本方面与效益方面两个方面来分析。
    对于一位女人来说,读博的成本不仅仅是学费金钱成本,还有青春时间成本。从效益方面分析,除非你决定一辈子从事科研工作,博士毕业一年就可评副教授,这或是最大的效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