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歧黄膏中药用芙蓉花叶、生大黄、姜黄、蚤休、野菊花、生栀子、黄芩。将以上药物适量成粉,入开水加凡士林调成膏状,待冷却后备用。
用 法:嘱患者卧床,充分暴露患病部位,将皮肤鲜红隆起处常规消毒后,以皮肤针叩刺,出血为度,于出血处拔火罐,留罐10分钟,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再 用75%的酒精消毒叩刺处,覆以雷纱块。将歧黄膏平摊于纱块上(纱块面积大于红肿面),贴于患处,用绷带固定。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观察疗 效。
丹毒是皮肤、黏膜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涂丹染脂,热肿胀,迅速扩大。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引起的急性感染。
祖 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认识,如《圣济总录》说:“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可见本病多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发病,诸 邪皆可化火。素体内热,复感风热外邪,内外合邪郁于肌肤,化火发于头面为抱头火丹;火邪充斥肝胆经,发于腰间为赤游丹;皮肤破损,感染毒气,加之湿热下 注,郁于肌肤化火发于下肢为流火。
所以丹毒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消肿止痛。用皮肤针叩刺放血,使郁滞之湿热火毒随血外泄。歧黄 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利湿消肿之功。方中芙蓉花叶、野菊花、蚤休合用加强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生大黄、生栀子泻气分之火、解毒;黄芩清热利湿,湿去肿 消;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郁火得以散;凡士林滋润肌肤,以免药膏干结、硬韧令肌肤不舒。
诸药合用则热得以清,火得以泻,湿得以利,毒得以解,血得以行,红、肿、热、痛随之消失。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白开水,忌食辛辣炙之品,抬高患肢。同时注意放血疗法禁用于素有心脏病及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抱头火丹及赤游丹患者也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