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菜发展历史及特点

 茶香飘万里 2013-03-03

  川菜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一)川菜历史悠久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国初年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战,中国烹任各派交融,给川菜烹好以深刻影响,使之更加丰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烹饪事业,厨师地位提高,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川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探索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多而且广。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穿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任、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之优异,也是闻名中外的,如宜宾的五粮液、沪州的老窖特曲、绵竹的剑南春、成都的全兴大曲、古蔺的郎酒,以及重庆的沱茶等,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肴撰绮错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讲究饮食的传统和川菜烹任的发展与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川菜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它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人四川。特别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以湖广为首,陕西、河南、山东、云 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也都有入籍的。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同时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二)川菜菜式丰富

  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级宴会菜式,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较多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菜蔬,要求品种丰富,调味清鲜,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普通宴会菜式,要求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经济 实惠,朴素大方。大众便餐菜式,以烹制快速、经济实惠为特点,如宫保鸡订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菜品。家常风味菜式,要求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盐煎肉、官保肉订千煽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菜式,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看。除以上四类菜式外,还有四川各地许多着名的传统民间小吃和糕点菜肴,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

  (三)川菜味型多样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风格独具,以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用料之广、口味之厚,为其主要特色。

  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谢、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任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烹制调味时,常把咸甜酸辣或麻辣集中使用在一个菜上,既突出了主味,又辅以它味,从而使川菜的特殊风味得以明显体现。具体做法是,着重集中用味,突出主味,收汁浓味)保持原味,再以它味相辅佐,如怪味鸡、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宫保鸡订家常臊子海参、豆瓣鱼、干煽牛肉丝、锅巴三鲜等,是为此类菜肴的代表。

  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主要的有:

  咸鲜味型。主要以川盐和味精调制,突出鲜味,咸味适度,咸鲜清淡。如鲜蘑菜心、白汁鲤鱼、黄烧鱼翅、鲜溜鸡丝、雪花凤淖、鲜溜肉片等。

  家常味型。以川盐、郫县豆瓣、酱油、料酒、味精、胡椒面调成。特点是咸鲜微辣。如生爆盐煎肉、家常臊子海参、家常臊子牛筋、家常豆腐等。

  麻辣味型。用川盐、郸县豆瓣、干红辣椒、花椒、干辣椒面、豆鼓、酱油等调制。特点是麻辣咸鲜。如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麻辣牛肉丝等。

  糊辣味型。以川盐、酱油、干红辣椒、花椒、姜、蒜、葱为调料制作。特点是香辣,以咸鲜为主,略带甜酸。如宫保鸡订宫保虾仁、宫保扇贝、拌糊辣肉片等。

  鱼香味型。用川盐、酱油、糖、醋、泡辣椒、姜、葱、蒜调制。特点是咸辣酸甜,具有川菜独特的鱼香味。如鱼香肉丝、鱼香大虾、过江鱼香前饼、鱼香前花、鱼香酥凤片、鱼香凤脯丝、鱼香鸭方等。

  姜汁味型。用川盐、酱油、姜未、香油、味精调制。特点是咸鲜清淡,姜汁味浓。如姜汁仔鸡、姜汁鲜鱼、姜汁鱼丝、姜汁鸭掌、姜汁菠菜等。

  酸辣味型。以川盐、酱油、醋、胡椒面、味精、香油为调料。特点是酸辣咸鲜,醋香味浓。如辣子鸡条、辣子鱼块、抢黄瓜条等。

  糖醋味型。以川盐、白糖、醋、胡椒面、味精调制。特点是咸鲜酸甜,糖醋味浓。如糖醋松酥鱼、糖醋酥鱼订过江糖醋鱼卷、糖醋扇贝、糖醋麻酥鸡。糖醋青笋丝等。

  荔枝味型。主要以川盐、酱油、白糖、醋、胡椒面、味精等作调料。特点是咸味为主,略带甜酸。如锅巴三鲜、锅巴海参、泡辣椒鸡订荔枝肉片等。

  芥末味型。以川盐、酱油、醋、芥未、香油、味精等调制。特点是咸鲜酸辣,齐未味浓。如芥未鸡脯、芥未扇贝等。

  甜香味型。以白糖、冰糖、红糖、芝麻和各种果料等调制。特点是甜香。如雪花桃泥、冰糖红苕圆、冰汁荷花龙眼等。

  椒麻味型。主要以川盐、酱油、味精、花椒、葱叶、香油调制。特点是咸鲜味麻,葱香味浓。一般为冷菜,如椒麻鸡片、椒麻鸭掌、椒麻鱼片等。

  怪味型。主要以酱油、白糖、醋、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酱、熟芝麻、味精、胡椒面、姜、葱、蒜、香油等调制。特点是各味兼备,麻辣味长。一般为冷菜,如怪味鸡丝、怪味鸭片、怪味鱼片、怪味虾片、怪味青笋。

  (四)川菜烹调讲究

  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任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川菜烹调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选料认真。

  自古以来,厨师烹任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莱亦然。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原料力求活鲜,并要讲究时令。选料除菜肴原料的选择外,同时还包括调料的选用。许多川菜对辣椒的选择是很注重的,如麻辣、家常味型菜肴,必须用四川的郫县豆瓣酱;制作鱼香味型菜肴,必须用川味泡辣椒等。

  二是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这不仅能够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够避免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如水煮牛肉和干煽牛肉丝,它们的特点分别是细嫩和酥香化渣,如果所切肉丝肉片长短、粗细、厚薄不一致,烹制时就会火候难辨、生熟难分。这样,你再有高超的技艺,也是做不出质高味美的好菜的。

  三是合理搭配。

  川菜烹任,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风味特色。川菜原料分独用、配用,讲究浓淡、荤素适当搭配。味浓者宜独用,不搭配;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或浓淡结合,但均不使夺味;荤素搭配得当,不能混淆。这就要求,除选好主要原料外,还要搞好辅料的搭配,做到菜肴滋味调和丰富多采,原料配合主次分明,质地组合相辅相成,色调协调美观鲜明,使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富于营养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四是精心烹调。

  川菜的烹调方法很多,火候运用极为讲究。众多的川味菜式,是用多种烹调方法烹制出来的。川菜烹调方法多达几十种,常见的如炒、馏、炸、爆、蒸、烧、偎、煮、炯、煸、炖、淖、卷、煎、炝、烩、腌、卤、熏、拌、参、蒙、贴、酿等。每个菜肴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烹制,必须依原料的性质和对不同菜式的工艺要求决定。在川菜烹任带共性的操作要求方面,必须把握好投料先后,火候轻重,用量多少,时间长短,动作快慢;要注意观察和控制菜肴的色泽深浅,荧汁轻重,质量高低,数量多寡;掌握好成菜的口味浓淡,菜肴生熟、老嫩、干湿、软硬和酥脆程度,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烹任质量上乘。川菜烹制,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具体方法是,炒菜不过油,不换锅,荧汁现炒现对,急火短炒,一锅成菜。菜肴烹任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
川菜的源起和灵魂
 

  民以食为天,川菜现在流行在全国各地,很多人对川菜的概念是麻辣,但是你知道吗,川菜的起源和灵魂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川菜的灵魂并不是辣椒、更不是红油,而是郫县豆瓣和独特的姜蒜用法。

  有人用"全国山河一片红"来形容川菜的流行。这说出了川菜的表面特点:擅用辣椒、红油。由于川菜过于流行,本来的面目已经被掩盖了,很少有人能真正懂得川菜的"真相".

  其实,川菜的灵魂并不是辣椒、更不是红油,而是郫县豆瓣和独特的姜蒜用法。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接下来的这几篇专栏,我将比较详细地谈谈川菜的真相。主要围绕川菜的三个灵魂人物和四个"变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回锅肉)展开。

  还是从源流上说起,现今川菜的概念主要指以"四川省"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菜系。四川包括古代的巴和蜀,再早就是两个部族,大约在西周时期,开始建国。巴国是以今天的重庆为中心,蜀国是以今天的成都为中心。

  当时的巴国就以物产丰富着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鱼盐茶蜜".当时使用的调味品已经有卤水、岩盐、川椒。蜀国则是"山林泽鱼,苑囿瓜果,世代节熟,靡不有焉".

  这里的川椒是花椒,不是辣椒。辣椒是外来品种,明代才传入中国,在川菜中大规模使用已经是清末了,而且最初也只是少数的几个菜有。所以辣椒并不能算是川菜的最明显特征,更算不上灵魂。

  巴国的文化巫风很重,统治者和巫师喜欢做烛台举行祭祀和宴饮(往往在一起举行)。从现在发掘的器物看,当时的巴和蜀都有大量的青铜食器出土,有盆、盘、鼎、 等,制作非常精美。这种器皿和当时比较发达的秦国已经相差不多。

  川菜初步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经济相对比较稳定,人口繁密,餐饮发展很快。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蜀地的饮食风貌,调味品有"丹椒(即花椒)、辛姜、麋芜、盐泉"等,水果有"枇杷、柿、梅、李、梨、栗、甘蔗"等,水产品有" 、鲔、鳟、鲂、 、鳢、鲨、 "等。并描绘当地宴会之风盛行:"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早期的川菜味道应该是比较怪的,和现在大大的不同。《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川地"臭恶犹美",曹丕在《与朝臣诏》中说"蜀人作食,喜着饴蜜".那时候的四川人居然爱吃甜食!

  但至少在东汉时,川菜已经自成体系了,"好辛香"的风格也初步体现。1981年四川忠县出土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了"庖厨俑":头戴配花高帽,一手执刀,一手拿肉,身前摆满了牛头、猪头、鸡、鸭、龟、鱼、腊肠、蔬菜、瓜果、饺子等。晋代常璩《华阳国志》里总结川菜特点:"尚滋味、好辛香".

  对川菜形成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水(我在往期专栏《盘子里的风水》中曾详述水系和菜系的关联),特别是都江堰的修成和井盐的开采。盐为百味之首,调味中咸是最难的。川地这点上得天独厚。汉武帝刘彻的外交官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石榴、胡蒜(大蒜)、大豆等,为川菜的进一步丰富做了充分准备。

  三国时期,刘备据有西蜀,相对稳定,成都的豪商显贵,很注重饮食,也有力地推动了川菜的发展。由于四川的地理、气候原因,当时的川地饮食就很注重鱼和肉的烹制,并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曹操在《四时食制》中就曾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现在的泸州)、犍为。"还记录了"蒸鲇(清蒸鲶鱼)"的菜式。

  从现在的资料看,古代川菜一直到唐宋还是非常兴旺的,并给很多外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甫曾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陆游长期在四川为官,当地美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四川后一直念念不忘:"东来坐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在《剑南诗稿》中,谈到四川饮食的诗作达50多首。

  古代川菜的形成得益于川地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形势,但也曾毁于战乱。特别是宋代,蒙古绕道西南灭了北宋,四川受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明末又有张献忠的残暴统治,人口达到历史低点。在清初川地官员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到"茫茫如天地初开"的荒蛮景象。川菜也奄奄一息了。

  它的重新振兴是清初施行优惠的移民政策。"湖广填四川",人口汇集,经济恢复,各种口味杂糅,到清末达到鼎盛,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川菜系。

  这里补充一个小故事,就是我认为是"川菜灵魂"的郫县豆瓣的发明者,他就是一位从福建入川的陈姓移民,他在途中随身携带赖以充饥的胡豆受四川盆地潮气影响,发霉,但舍不得扔掉,便把发霉的胡豆放在田埂上晾晒,又以鲜海椒伴着食用,发现非常味美,成为日后郫县豆瓣的起源。这个故事详情已经不可考证,但有两点非常重要,豆瓣和辣椒都出现了。

  到了18世纪中后叶,四川人口鼎盛,筵宴之风非常盛行。成都和重庆都出现了一大批专门承担筵席的"包席馆",这些包席馆的出现对川菜系的最终形成和定型是决定性的。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后文详述。
川菜代表菜是什么,分别有哪些
 
 

  川菜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它的发源地概括地说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按中国历史演变序号——朝代来说,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后,到两汉两晋之时,就已呈现了初期的轮廓。隋唐五代,川菜有较大的发展。两宋时,川菜已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川菜之味,以麻辣见长。且看川菜怎样运用辣味,就能和别的地方比较出它的长处了。辣椒与其它辣味料合用或分别使用,就出现了干香辣(用干辣椒)、酥香辣(糊辣壳)、油香辣(胡椒)、芳香辣(葱姜蒜)、甜香辣(配圆葱或藠头)、酱香辣(郫县豆瓣或元红豆瓣)等十种不同辣味。四川常用的23种味型,与麻辣沾边的达13种,如口感咸鲜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辣香辛兼有的鱼香味型,甜咸酸辣香鲜各味十分和谐的怪味型,以及表现不同层次麻辣的红油味型、麻辣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陈皮味型、椒麻味型、椒盐味型、芥末味型、蒜泥味型、姜汁味型,使辣味调料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辣出了风韵。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在烹调方法上,川菜有炒、煎、炸、爆、烤、烩、蒸、拌、焖、贴、干烧、炸熏、泡、炖等38种之多,变化精妙。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怪味鸡、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油鸡、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把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回锅肉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回锅肉还有两个评判标准:1、肉片下锅暴炒,俗称“熬”,必须熬至肉片呈茶船状,成都人说:“熬起灯盏窝儿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夹起时会不断抖动。儿时的记忆,老辈子发话说:“吔。。。今天又拈闪闪嗦!”,达不到上述两个标准,必是失败的回锅肉。老成都煮刀头,必以小块老姜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数粒共同下锅,家户人家为了节省燃料,提高效率,绝大多数会将刀头与萝卜同煮(煮时需要不断打去浮沫)。吃过这种肉汤萝卜,然后再夹起“回锅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领略老成都“原汤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辅料包括:产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县豆瓣,甜酱,德阳中坝的酱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须是成都周边郊县土产的本地香蒜苗。本菜出锅装盘,可见肉片肥瘦相连,金黄亮油,蒜苗清白分明,虽熟仍秀。右侧图片的菜品,就是一盘失败的回锅肉。其他所谓“连山回锅肉,青椒回锅肉、锅盔回锅肉”等,均系派生出来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洋葱回锅肉的做法

  鱼香肉丝: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来后不好交待,她正在发呆之际,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这个老公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而他还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刚在结结巴巴时,她意外地发现其老公连连称赞其菜之味,她老公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这么好吃的菜是用什么做的?”,就这样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而这款菜是用烧鱼的配料来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其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而得此名。

   后来这道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使各地的人们所欢迎而风靡全国。鱼香肉丝的做法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图片宫保鸡丁,黔菜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正宗宫保鸡丁的做法,宫保鸡丁怎么做好吃?

  夫妻肺片: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他们所售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深受群众喜爱,为区别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质量日益提高

  后来公私合营,郭氏夫妻并入国营单位,经过公司上下几十年努力,夫妻肺片成为着名小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给“肺片”注册了“夫妻牌”商标,国家国内贸易部还给“夫妻肺片”授予了“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才有了现在的“夫妻肺片”。

  赖汤圆: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龙抄手:创始于上世纪40年代, 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馄饨(抄手、云吞)的包法及各种馄饨的做法大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