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育儿法的七个训练点

 依然303 2013-03-04

故事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是孩子童年成长中特别喜欢的一个部分。因为它不仅符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更是儿童认识社会的初级方式和途径之一,故事通过丰富奇特地想像和大胆的夸张来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所以,讲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故事育儿法的七个训练点吧!
       
选择合适的故事 
       
根据幼儿年龄选择故事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儿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2~3岁的幼儿理解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幼儿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随着孩子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  1.布置任务法讲故事之前交给幼儿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等等。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使他逐步学人根据需要,而不是仅凭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2.
巧设疑问法讲故事时,可以利用故事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总是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去动脑筋思考。难度要适中,让幼儿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通过思考作出回答。
         3.
鼓励提问法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对幼儿的好问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找出答案。还可教给幼儿通过查找别的图书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来寻找答案。
        4.
复述法听完故事之后要求幼儿复述内容大意,既可增强记忆力,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
        5.
表演法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言语、道具等表演出来,可以使幼儿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也可帮助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接续法有些故事听完以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幼儿总爱追问后来呢,如果让幼儿自己展开想像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他一定会兴趣盎然。
        7.
配音法故事里常常需要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可以让幼儿模仿这些声音参与到故事中来,帮助他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的语言。
        
一直以来,故事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方都是无法超越的,有些虽然表面上看短暂无力的小故事,可带给宝宝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很多经典小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社会认知,更是其思想文化修养提升的重要考核点。所以,为了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宝宝们的想象力,爸妈可以尝试着给孩子讲些有意义的小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快乐成长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