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骗子几大共同性格特征

 yagi1 2013-03-04

       当我们随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的《至高无上的囚徒》,领略到几种骗子:文学作品中的骗子、商业世界里的骗子、专门装病的骗子、艺术家骗子、国家领袖骗子。当我们也知道了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骗子后,我们肯定会发出疑问,这些骗子有什么共同的性格特征呢?

  骗子们的家庭

  看看这几种骗子的共同特征,再结合其他文献对骗子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骗子往往来自那种有着欺骗、撒谎、作弊、伪装传统的家庭。真正要紧的是表象,而不看实质;和睦往往流于表面,演技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拥有一个,怎么说呢,一个受激过度或者负担过重的自我。他们从未学会调节自大的自我形象或者理想化的父母形象。他们想让世人根据他们的理想成就而非实际成就对待他们。现实和想象没有整合好。

  有些骗子,小时候似乎是父母的代理人,父母把自己很多不切实际的希望和幻想寄托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去实现。此外,有些骗子,小时候也许受到了父母的怂恿,父母无意识地鼓励他们做出反道德或反社会行为,在他们表现出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时,父母并不加以限制。骗子的原生家庭,母亲也许炫耀孩子,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与此同时,母亲也许过度诱惑孩子。母亲经常贬低父亲,说父亲没用。这种家庭环境也许会造成俄狄浦斯问题,最终导致自我同一性发展出现问题,即不能完成与年龄相称的自我同一性发展任务。孩子会表现出与生理年龄不相称的大人行为。这样的孩子后来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真正能力,成为自我欺骗式自恋主义的牺牲品。

  骗子们的模仿行为

  骗子很小就学会了使用各种技巧模仿大人的行为,以获得并维持别人的关注。成年以后,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因为早期的这种训练,所以骗子变得善于让观众配合他的幻想,让他显得比实际更强大。骗子还表现出那种有时被称作“幻想性谎语癖”的症状,也就是,幻想的内容——通常是为了打动观众而精心编造的——屏蔽了真实的记忆。幻想性谎语癖、病态说谎和一般意义上的说谎是不同的,在幻想性谎语癖、病态说谎中,现实检验功能的中止时间很长,长到足以允许人把幻想表演出来。编造“真相”也是一种掩盖真相、避免痛苦的方式。说谎具有自我保护功能——把具有威胁性的内心冲突隔离起来。人总是喜欢编造个人神话来组织人生经历。

  临床证据表明,骗子在冒充别人时感觉要好很多。尽管他们本人非常有才干,但是他们拒绝、贬低自己的身份。他们一直没有成功地完成分离—个体化任务,即变成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是发展出稳定身份感的前提。这样,可以说,骗子经历着严重的身份危机。此外,对某些人来说,成为骗子,就是战胜非常恐怖同时非常诱人的负面身份。父母以及其他重要他人经常告诫孩子不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这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就是负面身份。

  身份感动摇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道德观、价值观不成熟。他们做戏、伪装,不干实事。骗子似乎总是站在舞台上,一会儿扮演这个角色,一会儿扮演那个角色。这样做,他们就能像小时候做游戏那样继续幻想,他们需要观众来肯定他们的身份感和现实感。

  骗子很会讲故事

  骗子很小就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像过去的行吟诗人或者小说作家一样,他们知道怎样编织幻想。兰格尔提出“助记模式”的概念,指的是“能够编造令人信服的幻想,即不管幻想多么脱离现实,也能让幻想看起来是真的”。使用的手段就是,制造悬念、炮制噱头、多用比喻、屡用排比、引经据典。骗子讲起故事来,那叫一个文采飞扬,听众想不信都难。兰格尔提到,行吟诗人擅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打动听众,让听众不由自主地问“后来呢,后来呢”,并在头脑中构造出——可以说是——逼真的三维画面。骗子也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同理能力,所以他们能够捕捉细微的线索,看出听众的好恶,投听众之所好,把听众想听的东西糅进故事里,增加幻想的可信度。波特研究过江湖术士的语言,部分揭示了他们是如何蒙骗别人的。江湖术士的手段就是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一再保证。他们喜欢卖弄伪科学,喜欢装神弄鬼,喜欢“旁征博引”(征的、引的都是不好查证的东西),他们喜欢暗示“咱上头有人”。在描述自己的伟大计划以及事成之后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益处时,他们非常乐观,正是这种乐观对听众有很强的煽动力。

  也许,有人会说,在象征意义上,骗子扮演着我们记忆深处对我们有求必应的母亲,满足着我们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渴望,满足着我们那个小时候无时无刻不在、长大后几乎被遗忘但从未真正消失的愿望——得到母亲的所有关注。对骗子而言,观众的这种贪婪是另外一个可以操纵利用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喜剧演员菲尔德的话“你骗不了老实人”是十分有道理的。骗子和观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之间是一种无意识的共谋。观众被取悦,认为骗子会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骗子需要观众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肯定某种身份感。当然,在动荡年代,人们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因为那时人们特别渴望救世主,这时骗子就可以华丽丽地出场,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但是,做戏,特别是持续不断、一刻不停地做戏,是一件耗神耗力的事情。戏做得越久,骗子越想放弃。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骗子的行为是不稳定的、具有自我毁灭性。很多骗子有受虐狂表现。一方面,他们很聪明,很会唬人,很会伪装;另外一方面,他们很愚蠢,容易暴露自己。自我暴露往往是无意识的内疚感和身份感动摇导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