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评论——宣泄犹太民族情感的音乐大提琴狂想曲《所罗门》

 牛牛18 2013-03-04

宣泄犹太民族感情的音乐

———布洛赫和他的大提琴狂想曲《所罗门》

◆许锡铭

每年上海交响乐团演岀季节目册上,我总能捕捉到国内舞台少见的新鲜曲目。去年有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今年有布洛赫(ErnestBloch)的大提琴狂想曲《所罗门》(又称《希伯莱狂想曲》)。

所罗门是公元前10世纪中叶以色列的第三个国王,也就是米开朗琪罗雕塑名作《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执政时,以色列达到了繁荣富强的巅峰时期,宏大的圣殿和华丽的王宫相继建成。在历史上所罗门以智慧负名。据圣经记载,上帝曾问他何所求,他不求富、不求寿,只求赐下智慧好治理国家。许多邻国派人前来进贡并聆听他的教诲。

《旧约圣经》中叙述人生哲理的《传道书》,描写爱情的《雅歌》,惊世语录《箴言》等三部书中的许多章节均出自所罗门之笔。所罗门到了晚年奢靡无度,有700个妻子和300个妃嫔。权臣蓄谋反叛,邻国伺机侵犯。所罗门死后国家即分裂,至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占领后,犹太历史进入漫长的亡国时期,犹太民族被打散到世界各地,直至20世纪的1948年才复国。

布洛赫移居美国以前,到瑞士一位大提琴家的家中作客,看到这位朋友的夫人所塑之所罗门像,产生创作这首大提琴曲之灵感。

布洛赫是美籍瑞士裔作曲家,带有犹太血统,致使他的作品充满着犹太教的情结和犹太民族的感情。犹太教的《圣经》和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部份几乎一样。巴赫、亨德尔、门德尔松等大作曲家都曾取材《旧约圣经》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来写作品。亨德尔有一部清唱剧的曲名便是《所罗门》。门德尔松身上也有犹太血统。然而他们都笃信基督,作品歌颂的是基督教中神性和人性之融合。但是犹太教却不承认耶稣,两教的信念有差异。而布洛赫却成功地将犹太人的历史传统意识、犹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音乐中宣泄并升华。

狂想曲中独奏大提琴像是所罗门,他在抒发内心情感,在探究哲理之道,也在悲叹人生,怀疑前途。而管弦乐队则描绘了起伏跌宕、变幻莫测的世间万象。那是由细弱到强大,发展到不可一世的粗野和张扬,是潜伏在灵魂深处民族感情的震颤,自然也有《雅歌》中馨香甘醇的人间柔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田野气息。似乎还可听到一种呐喊声,那不只是所罗门的声音,是全体犹太人不甘亡国的内心忧愤和纠结。在一阵辉煌喧嚣的声色达到顶峰之后,乐队突然停息,只剩下大提琴在低吟。信基督的作曲家们此时惯用的手法是转为明朗的大调:升华到空灵、净化的天界。布洛赫却是制造了一个充满半音、捉摸不定的尾声境界:一切化为乌有。这正如所罗门反省时在《传道书》中所写“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