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批省文保单位公布 漳以49处文物列全省之首

 久品夙愿 2013-03-04
     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全省共有230处(含1处合并保护单位)。其中,漳州有49处文物点入选,包括古建筑3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处、古墓葬1处、古遗址3处。全省各设区市中,漳州入选数量最多。

  此次入选的49处文物点,时间跨度3000多年,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涉台宗庙多,石楼、土楼、红砖建筑等民居古建均有入选。而涉及陈元光的古迹也有4个入选,进一步完善了开漳历史文化体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更是涵盖海洋文化、涉台文化、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

  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张长水表示,从总体上看,这次为数众多的文物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是对漳州多年来文保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文管部门将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按属地管理原则,协助地方政府落实好保护工作。

  时间跨度3000多年

  从青铜器时代到近现代,各县均有分布

  张长水介绍,本次入选的49处文物点时间跨度很长,从青铜时代到近现代,展现数千年来的漳州历史变迁。

  位于龙文区朝阳镇的虎林山遗址,分布面积6000多平方米,距今3000~3200年。2001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14平方 米,清理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文化层、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铜器、玉器、礼器、石璋等。该遗址的考古成果,告诉人们唐朝以前,漳州一带 并非是“蛮荒之地”。早在商周时期,在远离中原的这一带,土著人已有发达的制陶业,拥有少量的青铜兵器。该遗址也因此入选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

  此外,数量最多的为明清时期,共有30多处。

  从地域分布看,本次入选的文物点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诏安、云霄两地最多,各有8处。

  诏安分水关功覃闽粤坊,百姓为征服海寇的郑芝龙所立,是漳州大航海时代的史迹

近现代史迹建筑13处

  集中体现漳州的海洋文化、涉台文化、红色文化等

  本次入选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13处,包括林语堂故居、简大狮避难所、后康陈氏种德堂等。

  林语堂故居位于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原为坂仔基督教会的牧师楼。清光绪四年(1878年)建,由前厅、厨房、主房和小阁楼等四间相连,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此楼是林语堂的出生地和童年旧居。

  后康陈氏种德堂是印尼华侨陈玉宇、陈玉规在民国初年所建。房屋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和左右厢房组成,砖石木结构,广饰各种灰雕花卉、人物及动 物造型,制作精美。两位华侨在印尼发家后衣锦还乡,并资助族人,反映了东南亚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与之类似的还有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的曾氏番仔楼。

  而在政治上,简大狮避难所、中山桥及桥亭、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树海革命旧址等,反映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斗争历史。简大狮避难所位于芗城 区新华西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遭日军追捕,从台湾潜回内陆隐藏,后被清军抓捕交给日方,在台湾就义。

  中山桥及桥亭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浮桥,后改为石桥,1925年至1926年,用钢筋混凝土新建桥及桥亭。大桥竣工时恰逢北伐,北伐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率部进漳,将其更名为中山桥。

  张长水称,这些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涵盖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漳州的海洋、涉台、红色等文化的精神内涵。

角美潘氏民居群,是漳州传统的红砖建筑

 陈元光遗址4处

  涉及开发、祭祀等,完善了开漳历史文化体系

  开漳圣王陈元光是漳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印记。入选的遗迹遗址中,与陈元光相关的有云霄火田军陂遗迹、云霄燕翼宫、云霄将军庙遗址、诏安岑头威惠庙4处。这些形成较完善的体系。

  其中,火田军陂遗迹是唐总章年间(668年~670年),开漳将士建造的拦江自流灌溉水利工程,故称“军陂”,至今仍灌溉千亩良田。现存有陂首溢流堰坝、乞丐岭段引水明渠、陂仔山凿岩暗渠等,反映了陈元光父子当年开发漳州的史迹。

  云霄燕翼宫原是陈元光府邸,后改祀陈元光祖孙四代,又名开漳祖庙,俗称王府。唐垂拱年间(685年~688年)始建,宋末焚毁,明初重建,几经重修。

  云霄将军庙遗址,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始建,宋徽宗时(1101年~1125年)敕建为威惠庙,是唐代首祀开漳先贤的宫庙。因设在陈政入漳军队的下营驻地,又称下营庙,俗称下南将军庙。现存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诏安岑头威惠庙,因所祀神像中有陈元光女儿柔懿夫人,故又称柔懿夫人庙,是诏安对开漳功臣崇拜与纪念的反映。

  张长水称,这4处遗址涉及陈元光父子开漳史迹、府邸等,加上此前被列为省文保单位的陈元光墓、松洲书院等,使开漳历史文化体系更加完整,对于保护和研究陈元光相关遗存具有重要意义。

漳州旧中山桥,北伐将士由此入漳

古建筑占32处

  涉台宗庙多,土楼、石楼、红砖等民居类型丰富

  张长水称,本次入选“省保”的古建筑有32处,宗祠庙宇数量多。其中,宗祠方面涉及方氏、张氏、许氏、沈氏等10来个姓氏,这些建筑分布在漳州各处,展现了各姓族人的繁衍历史,尤其是展现了与台湾不可割舍的亲缘、血缘关系。

  比如,诏安南诏许氏家庙,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清康熙(1662年~1722年)及民国时期小修。庙宇坐北朝南,由前 厅、天井庑廊、主堂等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用材硕大,梁架间少有雕饰,风格朴素浑厚。这座家庙有较深厚的涉台、涉侨 渊源。

  此外,民居古建也有不少入选。漳州的民居建筑主要有土楼、石楼、红砖建筑等。本次霞贯石楼群入选“省保”,是漳州“古石楼群”首次入选。霞贯石 楼群位于龙文区郭坑镇,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属于土楼入选的,有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雨伞楼。属于红砖建筑入选的,有角美的潘氏民居群。

  在本次入选的民间古建筑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现漳州的古民居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