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多伦多观看“海外春晚”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04
在多伦多观看“海外春晚”
吕怡然
  吕怡然

  承蒙《加中时报》发行人、新民晚报的合作伙伴和老朋友蔡亮亮女士的热情邀请,蛇年大年初七晚上,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多伦多艺术中心。几度到加拿大探望女儿,而观看被誉为“海外春晚”的“五洲同春”联欢晚会,却是第一回。

  原以为雪天出行不便,观众可能不多。没想到,四面八方的观众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早早地等候在剧场外。到处见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耳畔不时听闻祖国各地的方言,异国他乡同胞相聚,分外亲切。在灯笼高悬、龙飞凤舞、一片中国红的映衬下,中华元素更是充溢于这座华丽恢弘的文化殿堂。而来看中国“海外春晚”的,却并非清一色的中国人,不少洋人也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地走来。

  说实话,即便在国内,也鲜有机会到现场欣赏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演出。能在大洋彼岸看到实力非凡的祖国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真可谓饱了眼福。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还是扣人心弦的杂技《抖空竹》,抑或令人叹为观止的柔术《灵蛇春晓》、别出心裁的情景魔术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高潮迭出,引人入胜,看得人简直舍不得眨眼。

  出于职业感觉,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的同时,我竟也“走野眼”,关注起几乎座无虚席的观众来。我发现,较之国内剧场,这里的观众特别有定力,演出进行中,他们屏气凝神,“大气不出”,而每当这个节目的最后一片音符飘落,立即报以满堂喝彩与掌声。除了经允许的摄影摄像外,观众席上没有人拿着相机擅自“忘情”拍照,更不见刺眼的闪光。偶见有观众端出手机或iPad对着台上,也只是一瞬间的举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无人无端起立、走动,咳嗽声也被压抑到最低分贝。在杂技《抖空竹》的表演中,演员不慎两次失手,空竹掉落在地上,但场内并未闻喝倒彩,唯有表示遗憾的轻轻叹息,待演出结束,照例是掌声雷鸣。

  更让我感动莫名的是,甚至连诸多被长辈牵手入场的孩子们,也那么听话、斯文,竟然没见有四处乱跑的幼儿,也没听到有啼哭喊叫的童声!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说汉语的妇女,把一个混血男娃抱在腿上,至多2岁吧,这个小不点肯定看不懂台上的演出,却也像模像样地抬头看着舞台,不声不响也不动弹,见人们鼓掌,他也拍响小巴掌,让人忍俊不禁。

  再过去一点,是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小丫头,独自端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听歌观舞。真有些好奇,加拿大的家长们是怎么调教孩子的,怎么会让他们幼时就如此有艺术欣赏的细胞,在公共场合这样文静乖巧、训练有素?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记得各地都曾有报道,有些文艺晚会、联欢演出、音乐会上,无知无畏的孩子满场撒欢,肆意叫嚷,哭声四起,家长们或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或眼开眼闭、听之任之,每每搅黄了演出的顺利进行。真是奇迹!莫非是这里的长辈率先垂范、潜移默化使然?

  没想到,首次观看“海外春晚”,印象最深的不是演出本身,而是观众的修养与素质。

  或许是我的孤陋寡闻,少见多怪,或许我目睹的仅仅是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片段,但窥斑见豹,一叶知秋,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老外”,还是移民枫叶之国、长期定居异邦的同胞,确实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想来这就是文明之基、繁荣之源、强盛之力的表征之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