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的著名景点
2013-03-05 | 阅:  转:  |  分享 
  
长城故宫天坛天安门颐和园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
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
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
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
代的皇宫,先后居住过24个皇帝。现辟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被称为“殿宇之
海”,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
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
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
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
坛位于正阳门南。它始建于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春季祈谷,夏至祈雨,冬至
祈天的地方。遵循“天圆地方”的说法,这里的建筑多呈圆形,唯两重坛墙北圆
南方,园丘坛和祈年殿的外沿围墙呈方形。天安门城楼和它前面的两座华表
的典雅形象,组成了国徽的主要部分,天安门已成为新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天
安门座落在北京城正中,通高33.7米,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建于明永乐1
8年(公元1420年),明朝叫承天门,清顺治8年(公元1651年)重新改建,定名为天安
门。封建帝王外出举行重大典礼、亲征、迎娶皇后都从此门出入;城楼上是颁发
诏令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新中
国诞生了。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前身是清漪园,取“颐义养太和”之。现在的
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
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主体,是召见
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风景浏览区是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
山三部分;乐寿堂是其寝宫。“万园之园”园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从1
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园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
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
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先后共构筑园林景区140多处,楼台、阁、殿
、轩、廊等建筑16万多平方米,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占地约347公顷。园明园不
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图书。18
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雍和宫是全国
除西藏地区以外,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喇嘛教寺庙。雍和宫在北京
市区东北安定门内。原为清世宗胤府第,修建于康熙33年(公元1694年),当时名
叫雍亲王府。雍正3年(公元1725年)改名为雍和宫。主要建筑物是五进大殿,一进
天王殿,二进雍和宫正殿,三进永佑殿,四进法轮殿,五进万福阁。这五进大殿
殿宇巍峨,乞势轩昂,还有着不同于一般寺院的行宫气势。明十三陵是明朝
迁都北京后的13个皇帝的陵墓群。位于昌平县天寿山脚下。陵园面积40平方公
里,外围筑有40公里的城垣。从1409年兴建第一座陵墓起,至1644年明朝灭亡,这
项工程延续了200余年。十三陵墓群内有长陵(成祖朱棣)、献陵(仁宗朱高炽)、景
陵(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祈镇)、茂陵(宪宗朱见深)、泰陵(孝宗朱佑樘)、康陵
(武宗朱厚照)、永陵(世宗朱厚)、昭陵(穆宗朱载)、定陵(神宗朱翊钧)、庆陵
(光宗朱常洛)、德陵(熹宗朱由校)、恩陵(思宗朱由检)等。位于故宫西北。北海
占地70余万平方米,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北海及其南面的中海和南海均
为皇城内最重要的皇家园林,因位于紫禁城西,当时统称为西苑。琼华岛是北
海景物的中心,也是历代帝王心目中的海上仙山。清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琼华
岛山顶建喇嘛塔(白塔),山前建佛寺。北海北岸布置了几组宗教建筑,有:小西
天、大西天、阐福寺,西天梵境等,还有五色琉璃镶砌的九龙壁,两面各有蟠龙9
条,戏珠于波涛云际,造型生动,色彩明快。园内还保存有文物铁影壁、一座16面多角形塔式石幢、495方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万岁山团城和承光殿玉佛等。园明园雍和宫明十三陵北海公园谢谢观赏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