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工干部要牢记“原点”

 政红 2013-03-05
自然界的“原点”就是长江大河的源头、呱呱坠地的婴儿、参天大树的萌芽,纯粹而质朴,充满希望与力量;共产党人的“原点”就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为民服务的情怀、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着共产党人践行宗旨,履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的组工干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推动者、践行者,更要牢记“原点”,忠诚职责。
  一、牢记“原点”,校正人生航向
  千头万绪的组织工作,千变万化的发展形势都要求组工干部千万百计地谋划推动工作,挑起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千斤重担。在扛起党的大旗,奋勇前行时,要想耐得住寂寞时光、守得住清贫生活、对得起人民重托,就必须牢记我们共产党人的“原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航向,有了这个“原点”的支撑,“灯塔”的导航,组工干部就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自身人生价值实现与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不会在前行的路途中迷茫,更不会滋生腐败、脱离群众、高高大上。继而杜绝跑官要官,收贿受贿等为党和人民所不齿的丑恶现象。常听一些干部私底下抱怨:经常“白加黑”、“5+2”,“压力山大”,看似行色匆匆,实则碌碌无为。其实,只有把握原点,为信仰而忙、为群众而忙,时时用原点修正前进的方向,感情才会纯厚,情怀才会大气,行动才会实在,即使疲惫不堪,也会精神充实、满怀幸福。唯有回拨到出发的“原点”,才不会出现“领导就得骑马坐轿”、“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式的雷人雷语,才不会出现荒山刷绿漆、贫困县重金建形象工程的荒唐事,不会发生“豆腐渣”似的工程、“大跃进”式的创建先进城市。
  二、牢记“原点”,树立宗旨导向
  “为人民服务”这个朴素又纯真,深刻又伟大的宗旨,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导向,更成为了千千万万组工人事战线干部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但是,有些党员干部去在前行的路上渐渐地淡化了这个宗旨,慢慢地遗忘了这个“原点”。开展调研,原点是为了把脉基层发展,有些地方却搞成了“个人成就展览”、标准化“盆景超市”。召开会议,原点是为了推动工作,有些地方却成了会议泛滥的“重灾区”,台上讲大话,台下睡大觉。开展考核,原点是为了创先争优,有些地方却围着考核团团转,为争“头彩”到处跑关系。召开民主生活会,原点是为了解决个人和班子问题,有些党员干部却批评看风向,互相戴高帽。干部考察谈话,原点是为了最优化配置干部,有些考察材料却成了大同小异的“多胞胎”。之所以如此,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干部出发时落下了“原点理论”,难免会在党性和人情、制度和关系、原则和私利之间的权衡、比较和选择上,心浮气躁、患得患失,从而导致身累心更累。为了防止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现象,为了不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组工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组工干部形象的重要途径。
  三、牢记“原点”,把好努力方向
  带上“原点理论”出发,需要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个人,多读党的理论著作和厚重党史,多提升业务“学历”;需要找回感情血脉,保持“替群众扫院子打水”的优良作风;需要把“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少来些群众厌恶、干部埋怨的花架子;需要讲吃苦、讲奉献、讲节约,时刻保持物质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组工干部才能不越底线、不辱使命,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的紧密联系,从而在人生的轨道上留下“抓铁有印,踏石有痕”坚实的脚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