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博文物变活了 动动鼠标就能欣赏细节

 苏迷 2013-03-05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的高清3D幻像展示

  □商报记者 张洁 文/摄

  本报讯“借助3D 技术,市民们可以直观地、从各个方位把玩馆中藏品,甚至让文物动起来。”日前,苏州博物馆完成馆藏一级文物的三维建模工作,市民在家动动鼠标、或者到馆内摸摸屏幕就能欣赏到130件“国宝级”文物各个局部和细节。

  3日上午,在苏博基本陈列展厅,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的高清3D 幻像悬浮在橱窗里,和实物相映成趣。3D成像系统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尝试触摸放大的图像、不同角度展示,“玩”得不亦乐乎。苏博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文物的三维扫描和影像制作,将动态影像悬浮于空间的中心部位,让观众可以360度观察到立体影像,且成像尺寸能控制,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增加观赏性同时使观众对文物有更清晰了解。

  而登陆苏博的网站,进入藏品三维展示,这里通过全息扫描技术精确采集文物的各项数据,文物种类包括瓷器类、玉器类、青铜金器、杂项类等。记者点开紫砂乾果洗,随着鼠标移动转动起来,甚至看到底部附有胡桃、西瓜子、银杏、荔枝、乌菱、花生各一枚,形象生动。据悉,清晰度已达到零点几个毫米。据悉,苏博于2010年正式启动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建模项目,2011年完成首批50件馆藏文物三维建模制作,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2月完成了第二批80件馆藏文物的三维建模制作,至此,馆藏一级文物的三维建模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他们每年继续进行文物建模。这样,使市民可以不出门即可大饱眼福。

  不过,文物三维建模仅是该馆推行“数字化”管理文物的“一个环节”。苏博办公室主任陆军介绍,近几年,博物馆的展览早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平面和静态,变得越来越潮。多媒体、3D等高科技表现形式的加入,不仅要抓住观众的眼球,更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拉到台前。据悉,苏博是省内第一家在数字博物馆中上线的博物馆,网友可通过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检索到苏州博物馆。进入该馆后“展品”全部以高清大图呈现,每件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和配有语音讲解。而自2008年,该馆开始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为文物量尺寸、称体重、多角度拍摄照片,建立了电子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